《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2节 第八讲:第四章核酸化学(4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核酸的组成和分类 一、核酸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二、核酸的分类和分布 三、核酸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核酸的结构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二、DNA的空间结构 三、RNA的空间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储存、传递的主要物质。要求掌握 核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了解核酸的分类和分布,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酸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主要介绍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以及特 点。讲授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关系,三种RNA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教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的分子组成碱基、核苷、核苷酸的 概念要好好区别,核酸的共价结构,磷酸二酯键的概念,三种不同DA双螺旋结 构的现象等重点讲述清楚核酸的组成成分核酸的一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NA的 空间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例举Watson--Crick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有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熙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金风燮主编,《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B.D.Hames,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166:1、2、3、 11
11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 授课时间 2 节 第八讲:第四章 核酸化学(4 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 学时): 第一节 核酸的组成和分类 一、核酸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二、核酸的分类和分布 三、核酸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二、DNA 的空间结构 三、RNA 的空间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储存、传递的主要物质。要求掌握 核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了解核酸的分类和分布,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酸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主要介绍沃森和克里克的 DNA 双螺旋结构以及特 点。讲授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关系,三种 RNA 的结构和功能。 本章教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的分子组成碱基、核苷、核苷酸的 概念要好好区别,核酸的共价结构,磷酸二酯键的概念,三种不同 DNA 双螺旋结 构的现象等重点讲述清楚核酸的组成成分核酸的一级结构 DNA 的空间结构 RNA 的 空间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例举 Watson-Crick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熙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金风燮主编,《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B.D.Hames ,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166: 1、2、3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2节 第九讲:第四章核酸化学(4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三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一般性质 二、紫外吸收性质 三、变性与复性 四、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第四节生物体内重要的 一、ATP 二、环化核苷酸 三、其它核苷酸衍生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储存、传递的主要物质。要求掌握 核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了解核酸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核酸的变 性与复性,分子杂交等概念核酸的分离纯化。 除构成核酸外。核苷酸还可以构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能量分子、细胞信号分 子和其他衍生物等 本章教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核酸的Ⅳ吸收性质以及变性与复兴核算的分子杂交以及 如何分离纯化核酸的方法和原理,PC的原理是该堂课的主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熙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金风燮主编,《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B.D.Hames,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003 思考题: Page166:4、5
12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 授课时间 2 节 第九讲:第四章 核酸化学(4 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 学时):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一般性质 二、紫外吸收性质 三、变性与复性 四、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第四节 生物体内重要的 一、ATP 二、环化核苷酸 三、其它核苷酸衍生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储存、传递的主要物质。要求掌握 核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了解核酸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核酸的变 性与复性,分子杂交等概念核酸的分离纯化。 除构成核酸外。核苷酸还可以构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能量分子、细胞信号分 子和其他衍生物等 本章教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核酸的 UV 吸收性质以及变性与复兴核算的分子杂交以及 如何分离纯化核酸的方法和原理,PCR 的原理是该堂课的主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熙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金风燮主编,《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B.D.Hames ,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166: 4、5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2节 第十讲:第五章酶化学(4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酶的概念 二、酶催化的特点 三、酶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酶的组成和结构 一、酶是蛋白质 二、全酶、辅酶和辅基 三、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体系 四、酶的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 第三节酶催化的特异性 一、相对特异性 二、绝对特异性 三、立体结构特异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酶是生物催化剂,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活性的蛋白 质。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主要靠酶的催化作用顺利进行。要求掌握酶的概念、 酶催化的特异性、酶催化的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了解酶的分类、酶 的组成和结构。掌握重点内容:1、酶的概念2、酶催化的特点3、酶的组成和 结构:4、酶是蛋白质5、全酶、辅酶和辅基的概念: 本章载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1、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体系:2、酶的活性部位和必需 基团:3酶催化的特异性:4相对特异性:5绝对特异性:6、立体结构特异性。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等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3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 授课时间 2 节 第十讲:第五章 酶化学(4 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 学时): 第一节 概 述 一、酶的概念 二、酶催化的特点 三、酶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酶的组成和结构 一、酶是蛋白质 二、全酶、辅酶和辅基 三、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体系 四、酶的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 第三节 酶催化的特异性 一、相对特异性 二、绝对特异性 三、立体结构特异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酶是生物催化剂,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活性的蛋白 质。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主要靠酶的催化作用顺利进行。要求掌握酶的概念、 酶催化的特异性、酶催化的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了解酶的分类、酶 的组成和结构。掌握重点内容:1、酶的概念 2、酶催化的特点 3、 酶的组成和 结构;4、酶是蛋白质 5、全酶、辅酶和辅基的概念; 本章教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 1、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体系;2、酶的活性部位和必需 基团;3 酶催化的特异性;4 相对特异性 ;5 绝对特异性;6、立体结构特异性。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等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5]B.D.Hames,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188:1、2、3。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2节 第十一讲:第五章酶化学(4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学时): 第四节酶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索 第六节酶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一、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二、中间络活物:三、 诱导契合学说:四、酶促反应速度,以及酶促动力学米曼氏方程的推导米、曼常 数的意义、竞争性抑制以及动力学:二、酶浓度:三、底物浓度:四、温度:五、 PH值:六、测定酶的活力单位、比活力:七、酶的制备和应用。 本章散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酶催化的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立体结构特 异性,第二个难点为酶促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酶促动力学米曼氏方程的推 导米、曼常数的意义、竞争性抑制以及动力学都好似较难掌握的内容,作教材后 面的作业题力,求让学生掌握本章的难点。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有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 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熙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金风燮主编,《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B.D.Hames,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189:4、5、6
14 [5]B.D.Hames ,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188: 1、2、3。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 授课时间 2 节 第十一讲:第五章 酶化学(4 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 学时):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酶促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节 酶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一、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二、中间络活物;三、 诱导契合学说;四、酶促反应速度,以及酶促动力学米曼氏方程的推导米、曼常 数的意义、竞争性抑制以及动力学;二、酶浓度;三、底物浓度;四、温度;五、 PH 值;六、测定酶的活力单位、比活力;七、酶的制备和应用。 本章教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酶催化的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立体结构特 异性,第二个难点为酶促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酶促动力学米曼氏方程的推 导米、曼常数的意义、竞争性抑制以及动力学都好似较难掌握的内容,作教材后 面的作业题力,求让学生掌握本章的难点。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 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熙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金风燮主编,《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B.D.Hames ,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189: 4、5、6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授课时间2节 第十二讲:第六章生理活性物质(4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学时): 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有些维生素 是构成辅酶的主要成分,并参与新陈代谢过程。要求掌握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概括地了解各辅酶的结构与功能(结合具体代谢过程的讲授要求熟练掌握该部分 内容):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和主要生理功能。 第一节维生素的概念和辅酶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脂溶性维生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一、两大类维生素的性质、作用和生物学意义:维生素 与辅酶和辅基的关系:二、脂溶性维生素有VA、VD、VE、VK他们的生物学意 义的作用:三、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一般在体内都是作为酶蛋白分子的 辅酶:四、某些维生素素的发现历史。 本章教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辅酶和辅基,水 溶性维生素的结构分子大小都不相同,起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做教材后面的作业 题力,求让学生掌握本章的难点。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 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熙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金风燮主编,《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B.D.Hames,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208:1、2、3
15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讲授 授课时间 2 节 第十二讲:第六章 生理活性物质(4 学时) 本次教学内容(2 学时): 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有些维生素 是构成辅酶的主要成分,并参与新陈代谢过程。要求掌握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概括地了解各辅酶的结构与功能(结合具体代谢过程的讲授要求熟练掌握该部分 内容);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和主要生理功能。 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念和辅酶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重点掌握内容: 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一、两大类维生素的性质、作用和生物学意义;维生素 与辅酶和辅基的关系;二、脂溶性维生素有 VA、VD、VE、VK 他们的生物学意 义的作用;三、水溶性维生素,B 族 维生素一般在体内都是 作为酶蛋白分子的 辅酶;四、某些维生素素的发现历史。 本章教学要点以及难点: 本章要点和难点在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辅酶和辅基,水 溶性维生素的结构分子大小都不相同,起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做教材后面的作业 题力,求让学生掌握本章的难点。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上 册) [2]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黄熙泰主编《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金风燮主编,《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B.D.Hames ,N.M.Hooper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2003 思考题: Page208: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