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共轭效应的强度 同一周期:电负性 同一族:主量子数 C=C- C=Y +C 吸电子共轭效应 给电子共轭效应 =O>=NR>=CR,(同周期) -NR,>-OR >-F =0>=S(同族) -0>-OR
E、共轭效应的强度 同一周期:电负性 同一族:主量子数 =O > =NR > =CR2(同周期) =O > =S (同族) -NR2 > -OR > -F -O- > -OR 吸电子共轭效应 给电子共轭效应
F、共轭体系的特性 1、几何特性: 共平面性(参与共轭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键长的平均化 2、电子特性: 影响分子偶极矩 极化度高 3、能量特性:体系能量减低 4、化学特性
F、共轭体系的特性 1、几何特性: 共平面性(参与共轭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键长的平均化 2、电子特性: 影响分子偶极矩 极化度高 3、能量特性:体系能量减低 4、化学特性
G、超共轭效应 口含义:一种特殊的共轭(σ-元、σ-p) 口原因:H原子体积小,C一H键电子云的形状及大小与碳 原子的p轨道相差不大,且近似平行,易与邻位的π或p电 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o-π、σ-p共轭体系。 口方向:给电子 口强度:由邻位C一H键的数目所决定。 口可解释以下稳定性顺序: 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不同取代的烯烃
G、超共轭效应 含义:一种特殊的共轭(σ-π、σ-p) 原因:H原子体积小,C—H键电子云的形状及大小与碳 原子的p轨道相差不大,且近似平行,易与邻位的π或p电 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σ-π、σ-p共轭体系。 方向:给电子 强度:由邻位C-H键的数目所决定。 可解释以下稳定性顺序: 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不同取代的烯烃
π-共轭要求1,3-丁二烯整个分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否则轨 道重叠不好,不能进行共轭,因此1,3-丁二烯有两个较稳定的 构象,C2-C3的其他旋转角度都将破坏共轭体系。 s-顺,s-(Z) s-反,s-(E) 构象异构Conformational Isomer ZZ- Z,E- 构型异构Configurational Isomer(cis-trans isomerism)
π-π共轭要求1,3-丁二烯整个分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否则轨 道重叠不好,不能进行共轭,因此1,3-丁二烯有两个较稳定的 构象,C2-C3的其他旋转角度都将破坏共轭体系。 s-顺,s-(Z) s-反,s-(E) 构象异构 Conformational Isomer Z, Z- Z, E- 构型异构 Configurational Isomer(cis-trans isomerism)
4.1.2二烯的命名 二烯烃的UPAC命名与单烯烃相似,但词尾用二烯(- adiene)代替,并用两个数字表示双键的位置。 CH,=CH-CH=CH, 1,3-丁二烯 CH; 1,3-butadiene (2Z,4Z)-2,4-己二酸 (2Z,4Z)-2,4-hexadiene
4.1.2 二烯的命名 二烯烃的IUPAC命名与单烯烃相似,但词尾用二烯(- adiene)代替,并用两个数字表示双键的位置。 CH2=CH─CH=CH2 1,3-丁二烯 CH3 C H H C H CH3 H (2Z,4Z)-2,4-己二酸 1,3-butadiene (2Z,4Z)-2,4-hexadi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