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白梅纹瓶清康熙高37.9,口径11.8,底径12.7厘米 日本永青文库俗称“观音尊”,是清代康熙时的典型器物。瓶体饰白梅纹, 花纹外以青料渲染一周,衬托梅花的洁白多姿。构图疏朗,青花色调纯净明艳
青花白梅纹瓶 清康熙 高 37.9,口径 11.8,底径 12.7 厘米 日本永青文库俗称“观音尊”,是清代康熙时的典型器物。瓶体饰白梅纹, 花纹外以青料渲染一周,衬托梅花的洁白多姿。构图疏朗,青花色调纯净明艳
秀 青花八吉祥纹扁瓶清雍正高50,腹径37.3厘米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此瓶是雍正、乾隆时富有特色的器物,造型、纹饰均具有代表性。这种扁瓶 曾作为外销瓷,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十八世纪荷兰、法国皆有仿制品
青花八吉祥纹扁瓶 清雍正 高 50,腹径 37.3 厘米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此瓶是雍正、乾隆时富有特色的器物,造型、纹饰均具有代表性。这种扁瓶 曾作为外销瓷,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十八世纪荷兰、法国皆有仿制品
》 青花缠枝莲纹觚式瓶清乾隆高63.5,口径26.5,底径29.1厘米中国历史博 物馆藏 此瓶为乾隆六年制作的献给北京东霸天仙圣母庙的供器,是乾隆前期青花瓷 中的杰作。唐英(1682-1756年)是雍正、乾隆时期宫廷派往景德镇御窑厂的 督陶官,前后历二十余年。他曾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深谙制瓷技艺,督窑成就 卓著,仿古、创新兼长,著有《陶成纪事》、《陶冶图说》及《陶人心语》。他 所督造的官窑瓷器被称为“唐窑”,标志着清代瓷器发展达到鼎盛阶段
青花缠枝莲纹觚式瓶 清乾隆 高 63.5,口径 26.5,底径 29.1 厘米 中国历史博 物馆藏 此瓶为乾隆六年制作的献给北京东霸天仙圣母庙的供器,是乾隆前期青花瓷 中的杰作。唐英(1682-1756 年)是雍正、乾隆时期宫廷派往景德镇御窑厂的 督陶官,前后历二十余年。他曾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深谙制瓷技艺,督窑成就 卓著,仿古、创新兼长,著有《陶成纪事》、《陶冶图说》及《陶人心语》。他 所督造的官窑瓷器被称为“唐窑”,标志着清代瓷器发展达到鼎盛阶段
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明初通高42,口径6.2,足径13厘米 1957年江苏省江宁县宋琥墓(1430年)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此瓶为明初景德镇窑作品,造型较元代梅瓶丰满,装饰仍具有元代层次多、 画面满的特点。纹饰采用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盖为红地白花,器身为白地红花。 盖以缠枝牡丹纹为装饰主体,上辅以锦纹,盖面绘重叠莲瓣纹,钮饰火焰纹。瓶 身分布七层纹饰,颈饰蕉叶纹,肩部由上至下为如意纹、卷草纹和缠枝菊纹。腹 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并点缀湖石、山茶花、芭蕉等。相互穿插,错落有致。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坚贞、高尚的品格,是宋元以来绘画表现 的重要题材这一装饰即吸收了绘画的表现技法。其下部饰海水纹和变形莲瓣纹
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 明初 通高 42,口径 6.2,足径 13 厘米 1957 年江苏省江宁县宋琥墓(1430 年)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此瓶为明初景德镇窑作品,造型较元代梅瓶丰满,装饰仍具有元代层次多、 画面满的特点。纹饰采用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盖为红地白花,器身为白地红花。 盖以缠枝牡丹纹为装饰主体,上辅以锦纹,盖面绘重叠莲瓣纹,钮饰火焰纹。瓶 身分布七层纹饰,颈饰蕉叶纹,肩部由上至下为如意纹、卷草纹和缠枝菊纹。腹 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并点缀湖石、山茶花、芭蕉等。相互穿插,错落有致。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坚贞、高尚的品格,是宋元以来绘画表现 的重要题材,这一装饰即吸收了绘画的表现技法。其下部饰海水纹和变形莲瓣纹
通体纹饰层次清晰,主题突出,描绘细致。 青花釉里红桃树纹瓶清雍正高31.5,口径9.3厘米日本梅泽纪念馆 斗彩满池娇纹碗明高8厘米西藏自治区萨迦县萨迦寺藏
通体纹饰层次清晰,主题突出,描绘细致。 青花釉里红桃树纹瓶 清雍正 高 31.5,口径 9.3 厘米 日本梅泽纪念馆 斗彩满池娇纹碗 明 高 8 厘米 西藏自治区萨迦县萨迦寺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