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文以意为主"。清代王夫之也认为“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鲁迅在介绍 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这样说过:“…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 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 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那就是后来集结起来 的《呐喊》,一共有十四篇。”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先有材料,在对材料的充分的分析综合之后,提炼出主题,这是 文章写作的正道。在这样的写作中,最后写入文章的材料,应该是那些最能说明主题思想的 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不能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前提下提炼主题,很多时候,主题是在作 者还没有充分占有材料的时候就出来了。这种主题带有猜想的色彩。这时,寻找能证明主题 的材料,更显得重要。因为,一篇文章的主题能否成立,关键是它有没有说服力,材料的作 用,就显得特别重大。要注意的是,万一最终材料无法证明主题,作者就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重新调整文章的主题。 (二)材料应该具有典型性 所谓典型材料,是指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有巨大说服力的事实 材料和理论依据。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是所有文章的共 同特点。当然,这“个别”不是普通的“个别”,这“个性”不是普通的“个性”,它们必须 有极大的代表性和极强的说服力,才能承担如此“重任” 用事如用人,愈多愈难。以汉高之雄略,而韩信只许其能用十万。可见部勒驱使,谈 何容易。有梁溪少年作怀古诗,动辄三百韵。予笑日:“子独不见唐人《咏蜀葵》诗乎? 其人请诵之。日:“能共牡丹争几许?被人嫌处只缘多。” (清)袁枚《随园诗话》 袁枚在这里强调的是写作中精炼的重要性。材料并非越多越有说服力。如果在写作中, 材料选择得典型,往往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小小房间,只有六平方米大小。这房间还缺了一只角。原来下面二楼是个锅炉房。长方
6 调“文以意为主”。清代王夫之也认为“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鲁迅在介绍 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这样说过:“……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 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 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 .....,装点些欢容 .....,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 ............,那就是后来集结起来 的《呐喊》,一共有十四篇。” 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先有材料,在对材料的充分的分析综合之后,提炼出主题,这是 文章写作的正道。在这样的写作中,最后写入文章的材料,应该是那些最能说明主题思想的。 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不能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前提下提炼主题,很多时候,主题是在作 者还没有充分占有材料的时候就出来了。这种主题带有猜想的色彩。这时,寻找能证明主题 的材料,更显得重要。因为,一篇文章的主题能否成立,关键是它有没有说服力,材料的作 用,就显得特别重大。要注意的是,万一最终材料无法证明主题,作者就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重新调整文章的主题。 (二)材料应该具有典型性 所谓典型材料,是指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有巨大说服力的事实 材料和理论依据。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是所有文章的共 同特点。当然,这“个别”不是普通的“个别”,这“个性”不是普通的“个性”,它们必须 有极大的代表性和极强的说服力,才能承担如此“重任”。 用事如用人,愈多愈难。以汉高之雄略,而韩信只许其能用十万。可见部勒驱使,谈 何容易。有梁溪少年作怀古诗,动辄三百韵。予笑曰:“子独不见唐人《咏蜀葵》诗乎?” 其人请诵之。曰:“能共牡丹争几许?被人嫌处只缘多。” (清)袁枚《随园诗话》 袁枚在这里强调的是写作中精炼的重要性。材料并非越多越有说服力。如果在写作中, 材料选择得典型,往往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小小房间,只有六平方米大小。这房间还缺了一只角。原来下面二楼是个锅炉房。长方
形的大烟囱从他的三楼房间中通过,切去了房间的六分之一。…这房间还没有桌子。六平 方米的小屋,竟然空如旷野。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只有四 叶暖气片的暖气上放着一只饭盒。地上还有一堆药瓶,两只暖瓶。房间里连一只矮凳都没有。 怎么还有一只煤油瓶?书记发现了,原来房间里没有电灯。 可是,你要做工作,没有灯,你怎么做工作?听说你工作得很好。” “哪里那里。我就在煤油灯下工作;那,一样工作。 桌子呢?你怎么没有桌子? 陈景润随手把新床单连同褥子一起翻了起来,露出了床板,指着说,“这不是?这样也 就可以工作了。” 摘自徐迟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 徐迟当年这篇《歌德巴赫猜想》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不仅是他写了一个走到了数学 科学前沿的中国科学家,还因为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在非常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仍然孜孜不倦 努力工作的知识分孑形象。这与“四人帮”竭力丑化的知识分子多么不同啊!而徐迟借以创 造这一光辉形象的,主要是报告文学中数量不多但特别有说服力的几个典型细节 (三)材料应该真实 文章中使用的材料必须真实。所谓真实,有两重含义。在传播文体和应用文体(包括议 论文)中,真实是指文章所使用的事实材料,必须实有其事,无论有什么样冠冕堂皇的理由, 也绝不能任意杜撰,即使稍微修改都不行:所引用的理论材料,也必须有准确的出处,不能 作随意的删改。 传播文体和实用文体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因为一虛假,就失去了说服力,就无法得到受 众的信任 审美文体创作中的真实,通常指的是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并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 而是对生活的“逼真”,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自,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 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7 形的大烟囱从他的三楼房间中通过,切去了房间的六分之一。……这房间还没有桌子。六平 方米的小屋,竟然空如旷野。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只有四 叶暖气片的暖气上放着一只饭盒。地上还有一堆药瓶,两只暖瓶。房间里连一只矮凳都没有。 怎么还有一只煤油瓶?书记发现了,原来房间里没有电灯。…… “可是,你要做工作,没有灯,你怎么做工作?听说你工作得很好。” “哪里那里。我就在煤油灯下工作;那,一样工作。” “桌子呢?你怎么没有桌子?” 陈景润随手把新床单连同褥子一起翻了起来,露出了床板,指着说,“这不是?这样也 就可以工作了。” 摘自徐迟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 徐迟当年这篇《歌德巴赫猜想》能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不仅是他写了一个走到了数学 科学前沿的中国科学家,还因为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在非常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仍然孜孜不倦 努力工作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与“四人帮”竭力丑化的知识分子多么不同啊!而徐迟借以创 造这一光辉形象的,主要是报告文学中数量不多但特别有说服力的几个典型细节。 (三)材料应该真实 文章中使用的材料必须真实。所谓真实,有两重含义。在传播文体和应用文体(包括议 论文)中,真实是指文章所使用的事实材料,必须实有其事,无论有什么样冠冕堂皇的理由, 也绝不能任意杜撰,即使稍微修改都不行;所引用的理论材料,也必须有准确的出处,不能 作随意的删改。 传播文体和实用文体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因为一虚假,就失去了说服力,就无法得到受 众的信任。 审美文体创作中的真实,通常指的是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并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 而是对生活的“逼真”,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 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