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权益合计 420000 资产总计 10060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1006000 所以,我们说这个等式是我们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也可以说我们正是利用了这 个等式才可以编制资产负债表。 同时,你还会体会到,我们在利用会计语言来记录经济业务时,总是本着“有来就有去, 来去必相等”的原则,至少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账才能完整的反应一笔业务的 来龙去脉。所以,这也是我们做会计的一种考虑问题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即当我们分析经济 业务做凭证的时候,叫做“看两头”或者叫“记两头”。比如第一笔业务:这头是银行存款 增加了,另一头是实收资本增加了:第二笔业务:这头是银行存款减少了,那头是固定资产 增加了。不会有经济业务的发生只是引起一个会计要素的变动。 最后,当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全部做好凭证登记入账后,我们怎样知道中间有没有差错? 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导致账户中出现不实的财务信息,我们将这些不实的信息写到会计报表 里不仅会误导企业业主,还会导致管理者根据错误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上做出错误的决定。那 怎么知道记账中间有没有差错?我们就是利用这个等式编制一张试算平衡表,先试算一下, 经过记账以后,变化了的资产还等于不等于变化了以后的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如果相等,说 明我们记账基本没错,可以结账并编制会计报告了。如果不相等,一定是记账有记错的地方。 要找错,改错,然后才能结账并出具会计报告。所以,我们又说这个会计恒等式又是检查我 们记账正确与否的有效的标准工具。 四、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简单地说:收入就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比如昨天企业卖掉了一件商品,收到货款1880元,这1880元的经济利益流入,就叫收入。 今天又卖掉两件商品,货款共3760元,但是没收到货款,只收到客户留下的一张欠条,也 叫收入。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前者流入企业的是货币资金,后者流入 的是债权。所以,经济利益流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货币资金或者是债权的增加,有时候 也会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另外注意,并非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入都是收入,比如企业从某银行 借款8万元存入银行存款户,既有8万元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也使得企业的货币资金增加, 但是,它不是收入,它是一项负债,因为他的增加没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也并非凡是导 11
11 所有者权益合计 420000 资产总计 10060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1006000 所以,我们说这个等式是我们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也可以说我们正是利用了这 个等式才可以编制资产负债表。 同时,你还会体会到,我们在利用会计语言来记录经济业务时,总是本着“有来就有去, 来去必相等”的原则,至少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账才能完整的反应一笔业务的 来龙去脉。所以,这也是我们做会计的一种考虑问题的特殊的思维方式,即当我们分析经济 业务做凭证的时候,叫做“看两头”或者叫“记两头”。比如第一笔业务:这头是银行存款 增加了,另一头是实收资本增加了;第二笔业务:这头是银行存款减少了,那头是固定资产 增加了。不会有经济业务的发生只是引起一个会计要素的变动。 最后,当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全部做好凭证登记入账后,我们怎样知道中间有没有差错? 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导致账户中出现不实的财务信息,我们将这些不实的信息写到会计报表 里不仅会误导企业业主,还会导致管理者根据错误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上做出错误的决定。那 怎么知道记账中间有没有差错?我们就是利用这个等式编制一张试算平衡表,先试算一下, 经过记账以后,变化了的资产还等于不等于变化了以后的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如果相等,说 明我们记账基本没错,可以结账并编制会计报告了。如果不相等,一定是记账有记错的地方。 要找错,改错,然后才能结账并出具会计报告。所以,我们又说这个会计恒等式又是检查我 们记账正确与否的有效的标准工具。 四、收入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简单地说:收入就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比如昨天企业卖掉了一件商品,收到货款 1880 元,这 1880 元的经济利益流入,就叫收入。 今天又卖掉两件商品,货款共 3760 元,但是没收到货款,只收到客户留下的一张欠条,也 叫收入。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前者流入企业的是货币资金,后者流入 的是债权。所以,经济利益流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货币资金或者是债权的增加,有时候 也会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另外注意,并非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入都是收入,比如企业从某银行 借款 8 万元存入银行存款户,既有 8 万元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也使得企业的货币资金增加, 但是,它不是收入,它是一项负债,因为他的增加没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也并非凡是导
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都是收入,比如,业主张三对企业追加投资9万元,我 们既看到了经济利益的流入,又看到了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的直接增加, 不是收入。收入可以分成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真正的营业收入应该是当这个收入发生的 时候会有费用连带发生,同时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记录营业收入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利润,所 以营业收入的计量与确认就非常重要。当发现出现或满足下列条件时: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 控制。 (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润能够流入企业。 (四)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五)相关的己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即可确认收入己经实现,并让它参与到当期的利润核算中去。 至于营业外收入则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营业外收入是一种无成本费用的经济利益的净 流入,又叫做“利得”,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会平增企业利润,也是收入,只是不经常 发生而己,虽然我们希望它经常发生。 五、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 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发生和营业收入的实现是相关联的 费用和收入是一对互相联系的会计要素,费用一旦发生,往往会带来收入。收入一旦发生, 往往会产生费用。费用发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资产的被消耗。例如企业有库存商品一件,价 值是1000元,商品售出,获得收入1500元。当商品己经销售并获得1500元收入的时候 费用同时发生:当我们再到仓库里看的时候,发现原来的那件库存商品没有了,1000元的 资产被消耗掉了,这个被消耗掉的1000元资产便转化成费用了,成为支持实现收入1500 元的一个前提。所以我们又说费用和收入是因果关系,费用是因,收入是果。当然,也并非 所有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是费用,比如用银行存款偿还了银行借款10万元,这种经济利益 的流出不能算费用,因为它没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只有那些经济利益流出同时带来收入 并同时导致企业利润降低的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诚少的,才是费用。例如上例在偿还了借款 本金1万元同时还付给银行利息50元,正是这个经济利益的流出使企业获得了1万元借款 的使用权并支持了同期相关收入的实现,又因为它的发生而使同期利润降低,这就是费用, 要参与当期的利润核算并成为当期利润的一个减项。当然还要注意,也并非所有导致所有者
12 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都是收入,比如,业主张三对企业追加投资 9 万元,我 们既看到了经济利益的流入,又看到了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的直接增加, 不是收入。收入可以分成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真正的营业收入应该是当这个收入发生的 时候会有费用连带发生,同时使企业的利润增加。记录营业收入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利润,所 以营业收入的计量与确认就非常重要。当发现出现或满足下列条件时: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 控制。 (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润能够流入企业。 (四)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即可确认收入已经实现,并让它参与到当期的利润核算中去。 至于营业外收入则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营业外收入是一种无成本费用的经济利益的净 流入,又叫做“利得”,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会平增企业利润,也是收入,只是不经常 发生而已,虽然我们希望它经常发生。 五、费用 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 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发生和营业收入的实现是相关联的, 费用和收入是一对互相联系的会计要素,费用一旦发生,往往会带来收入。收入一旦发生, 往往会产生费用。费用发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资产的被消耗。例如企业有库存商品一件,价 值是 1000 元,商品售出,获得收入 1500 元。当商品已经销售并获得 1500 元收入的时候, 费用同时发生:当我们再到仓库里看的时候,发现原来的那件库存商品没有了,1000 元的 资产被消耗掉了,这个被消耗掉的 1000 元资产便转化成费用了,成为支持实现收入 1500 元的一个前提。所以我们又说费用和收入是因果关系,费用是因,收入是果。当然,也并非 所有的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是费用,比如用银行存款偿还了银行借款 10 万元,这种经济利益 的流出不能算费用,因为它没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只有那些经济利益流出同时带来收入 并同时导致企业利润降低的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才是费用。例如上例在偿还了借款 本金 1 万元同时还付给银行利息 500 元,正是这个经济利益的流出使企业获得了 1 万元借款 的使用权并支持了同期相关收入的实现,又因为它的发生而使同期利润降低,这就是费用, 要参与当期的利润核算并成为当期利润的一个减项。当然还要注意,也并非所有导致所有者
权益减少的都是费用,比如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减少,但不 是费用。 至于营业外支出,则不受费用和收入因果关系的影响。营业外支出是一种无伴随收入发 生发生的净损失。就像是自己走在路上,钱包不知什么时候丢了,线没了,却什么也没有得 到一样,就这么平白无故的把利润损失掉了,而且,营业外支出这种费用的发生,多数还不 可控制,不仅难以预料,而且会随时的发生,虽然我们不希望它经常发生。 六、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经营成果又是什么?经营成果就 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也可以说:利润就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一定会计期间是什 么意思?若你把企业一年的收入加起来减去一年的费用,算得的利润就是一个会计年度的利 润,若你把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减去一个月的费用,算得的就是一个月的利润。这个利润是 多长时间的利润,主要看你怎么算了。企业利润的被关注度最高。业主关心是因为获取利润 是业主创办企业的目的,管理者关心,利润不仅是他的工作成就,而且还可以从中有所分享。 税务部门关心,若企业有利润,他就可以征收企业所得税,潜在的投资者关心,该企业的利 润大小及分配情况成为决定他是否予以投资的参考因素之一。因为利益相关方对该类财务信 息的必然需求,所以,会计需婴尽快报出本月的利润赚取情况,报告的方式是编制《利润表》。 编制《利润表》的重点在于计算企业赚取的营业利润是多少、曦取的利润总额是多少、以及 这些利润是如何赚取的。 上述三类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又构成了第二个会计恒等式: 即:收入一费用=利润 这个等式不需要证明,我们就是把收入减掉费用后的余额叫利润。利润是否需要做进 步的分类并设置账户进行核算?不要了。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公式,因为我们强调过,设 置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目的是为了利润,利润是一个大的概念,在工作中,我们为了从 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把利润进行了分类,分别从营业利润、利润总 额和净利润的角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三个利润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销售费用一管理费用 一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13
13 权益减少的都是费用,比如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减少,但不 是费用。 至于营业外支出,则不受费用和收入因果关系的影响。营业外支出是一种无伴随收入发 生发生的净损失。就像是自己走在路上,钱包不知什么时候丢了,钱没了,却什么也没有得 到一样,就这么平白无故的把利润损失掉了,而且,营业外支出这种费用的发生,多数还不 可控制,不仅难以预料,而且会随时的发生,虽然我们不希望它经常发生。 六、利润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经营成果又是什么?经营成果就 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也可以说:利润就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一定会计期间是什 么意思?若你把企业一年的收入加起来减去一年的费用,算得的利润就是一个会计年度的利 润,若你把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减去一个月的费用,算得的就是一个月的利润。这个利润是 多长时间的利润,主要看你怎么算了。企业利润的被关注度最高。业主关心是因为获取利润 是业主创办企业的目的,管理者关心,利润不仅是他的工作成就,而且还可以从中有所分享。 税务部门关心,若企业有利润,他就可以征收企业所得税,潜在的投资者关心,该企业的利 润大小及分配情况成为决定他是否予以投资的参考因素之一。因为利益相关方对该类财务信 息的必然需求,所以,会计需要尽快报出本月的利润赚取情况,报告的方式是编制《利润表》。 编制《利润表》的重点在于计算企业赚取的营业利润是多少、赚取的利润总额是多少、以及 这些利润是如何赚取的。 上述三类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又构成了第二个会计恒等式: 即:收入 - 费用 = 利润 这个等式不需要证明,我们就是把收入减掉费用后的余额叫利润。利润是否需要做进一 步的分类并设置账户进行核算?不要了。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公式,因为我们强调过,设 置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目的是为了利润,利润是一个大的概念,在工作中,我们为了从 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把利润进行了分类,分别从营业利润、利润总 额和净利润的角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三个利润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 投资收益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专指企业在正常的营业活动中赚取的利润。利润的计算是基于收入减费用。营 业利润的计算是基于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的时候,要先将与其有着 直接关系的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减掉。但是这样算出来的并非就是营业利润。因为在 实现营业利润的过程中,你无法缺少销售部门的工作支持,销售费用基本都是为实现营业利 润而发生的,所以,销售费用要在营业利润中得到补偿。另外,管理部门的费用说到底也是 为实现营业利润而发生,所以,管理费用也应该从营业利润中扣除。财务费用同样如此。最 后,我们还不要忘了将营业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投资收益加进来,这样算出来的才是营业利 润。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我们又称作总利润。如果我们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再把营业利润中未包括的 收入和费用合进来,这个利润就是全部利润,即利润总额。 3、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计算出利润总额之后,才能确定的费用。也可以把它叫做一个会计期间的 最后一个费用。利润总额减掉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我们叫它税后利润,也就是净 利润。将净利润算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利润分配了。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利润表的时候,感觉它比较复杂。现在,我们弄明白了这三个公式, 反过来再看利润表,才发现它实际上很简单。利润表是动态地反映每个月利润赚取结果及其 过程的会计报告。我们在这个报告中要依次报告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是多少。 依据第一个公式,先将营业利润算出来,然后以营业利润为基础,依据第二个公式,算出利 润总额,然后再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再算出净利润是多少。 所以,收入一费用=利润,这个等式,又成为了我们编制两大月会计报告一利润表的 理论依据
14 其中,营业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 = 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专指企业在正常的营业活动中赚取的利润。利润的计算是基于收入减费用。营 业利润的计算是基于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的时候,要先将与其有着 直接关系的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减掉。但是这样算出来的并非就是营业利润。因为在 实现营业利润的过程中,你无法缺少销售部门的工作支持,销售费用基本都是为实现营业利 润而发生的,所以,销售费用要在营业利润中得到补偿。另外,管理部门的费用说到底也是 为实现营业利润而发生,所以,管理费用也应该从营业利润中扣除。财务费用同样如此。最 后,我们还不要忘了将营业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投资收益加进来,这样算出来的才是营业利 润。 2、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我们又称作总利润。如果我们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再把营业利润中未包括的 收入和费用合进来,这个利润就是全部利润,即利润总额。 3、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计算出利润总额之后,才能确定的费用。也可以把它叫做一个会计期间的 最后一个费用。利润总额减掉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我们叫它税后利润,也就是净 利润。将净利润算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利润分配了。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利润表的时候,感觉它比较复杂。现在,我们弄明白了这三个公式, 反过来再看利润表,才发现它实际上很简单。利润表是动态地反映每个月利润赚取结果及其 过程的会计报告。我们在这个报告中要依次报告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是多少。 依据第一个公式,先将营业利润算出来,然后以营业利润为基础,依据第二个公式,算出利 润总额,然后再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再算出净利润是多少。 所以,收入—费用 = 利润,这个等式,又成为了我们编制两大月会计报告—利润表的 理论依据
利润表 单位 2015年×月 会计报告第×号 项目 本期余额 上期余额 四、营业收入 670000 减:营业成本 55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0000 销售费用 30000 管理费用 25000 财务费用 400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投资收益 30600 五、营业利润 75200 加:营业外收入 800 减:营业外支出 200 六、利润总额 75800 减:所得税费用 18950 四:净利润 56850 五:每股收益 (三)基本每股收益 (四)稀释每股收益 整个一张利润表就是根据:不同的收入减不同的费用,得不同的利润,这样一个道理编 制出来的。 从上述两张会计报告看,会计操作实际上很简单,就是设置账户,对会计六要素在每个 月的变动情况尤其是变动结果,在格式化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加以报告,以便让 公
15 利 润 表 单位: 2015 年×月 会计报告第×号 项目 本期余额 上期余额 四、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投资收益 五、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六、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五:每股收益 (三) 基本每股收益 (四) 稀释每股收益 670000 550000 20000 30000 25000 400 30600 75200 800 200 75800 18950 56850 整个一张利润表就是根据:不同的收入减不同的费用,得不同的利润,这样一个道理编 制出来的。 从上述两张会计报告看,会计操作实际上很简单,就是设置账户,对会计六要素在每个 月的变动情况尤其是变动结果,在格式化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加以报告,以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