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一、课程特点 。学科交叉性:化学+物理+数学 ·理论实践结合:理论课+实验课 二、学习方法 ·注意学习前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反复体会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密切联系实际,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注意各章节间及各物理量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理解各物理量 的物理意义及特征,灵活掌握一些主要公式的使用条件。 19
一、课程特点 • 学科交叉性:化学+物理+数学 • 理论实践结合:理论课+实验课 二、学习方法 • 注意学习前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反复体会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密切联系实际,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 注意各章节间及各物理量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理解各物理量 的物理意义及特征,灵活掌握一些主要公式的使用条件。 §0.4 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19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不怕争 论,培养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多做习题,通过独立解题,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检查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实验,把实验课看成是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和独立 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20
•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不怕争 论,培养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 多做习题,通过独立解题,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检查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 重视实验,把实验课看成是提高自己动手能力和独立 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20
中国绅学我术术学 Upiversity ofSeienceand Technology ofChina 第1章热学基础知识和气体 Chapter 1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Physics Gas
第1章 热学基础知识和气体 Chapter 1 Fundamentals of Thermal Physics & Gas
§1.1热学基础知识 一、热现象与热运动 “热学”是研究宏观物体的各种热现象及其相互联系与规律 的一门学科,自然科学一门基础学科。 1.热现象及其宏观理论 (1)热现象:与宏观物体冷热状态相关联的自然现象 ·研究对象: √宏观物体~大量粒子的集合体 ·冷热状态: √用“温度”表述; √与各种性质(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电磁性质、光学 性质、化学性质、相态等)乃至存在的形态密切相关 22
§1.1 热学基础知识 一、 热现象与热运动 “热学”是研究宏观物体的各种热现象及其相互联系与规律 的一门学科,自然科学一门基础学科。 1. 热现象及其宏观理论 (1) 热现象:与宏观物体冷热状态相关联的自然现象 • 研究对象: 宏观物体 – 大量粒子的集合体 • 冷热状态: 用“温度”表述; 与各种性质(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电磁性质、光学 性质、化学性质、相态等)乃至存在的形态密切相关 22
(2)热现象的宏观规律和理论 从大量热现象的实验事实归纳总结发现,通过数学手段进 行严密的演绎和推论。 。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宏观物体热接触趋于冷热 相同的状态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给定系统的相同始终态变 化,以功和热形式传递的能量之和总保持恒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进行方向;“熵”的概念; 熵增加原理 √热力学第三定律:低温极限;不可能完全达到绝对零度; 规定熵的零点 23
(2)热现象的宏观规律和理论 • 从大量热现象的实验事实归纳总结发现,通过数学手段进 行严密的演绎和推论。 •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宏观物体热接触趋于冷热 相同的状态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给定系统的相同始终态变 化,以功和热形式传递的能量之和总保持恒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进行方向;“熵”的概念; 熵增加原理 热力学第三定律:低温极限;不可能完全达到绝对零度; 规定熵的零点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