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 2011届高三五月适应性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 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纰漏(pi) 压轴(zhou) 电饭煲(bao) 涎皮赖脸(xian) B.溃脓(kui) 内讧(hong) 杀手锏(jin)间架结构(jian) C.症结(heng)剽窃(pio) 和稀泥(huo)污泥浊淖(nao) D.题跋(ba) 瓦砾(shuo) 吃空饷(kong)长吁短叹(yu)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重庆卫视3月1日起全面改版,推出“天天红歌会”栏目推广红歌,此举引起了全国 广泛关注,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B.20l1年NBA全明星赛在洛杉矶上演,“飞侠”科比献上37分和14个篮板两项全场 最高数据,当仁不让地第四次当选最有价值运动员。 C.当下,改革发展生机蓬勃,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 但只要站得高、想得深、看得远,就能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D.目前,无论是实验区,还是全国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己逐步占据我国中等教育和高 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教育结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家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位购票游客都可以领 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 化内涵。 B.北京交响乐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日前启动,主办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 的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近距离欣赏交响乐。 C.在杨善洲住院的最后几十天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两位特殊的“亲人” 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和他以前的秘书苏加祥。 D.由于社会和家庭对素质教育的推广,促进了中学生的阅读选择,青少年从简单的功 能型阅读、功利性阅读、从众型阅读逐渐向知识型阅读、愉悦型阅读、个性化阅读 转变
云南昆明市 2011 届高三五月适应性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纰.漏(pī) 压轴.(zhòu) 电饭煲.(bāo) 涎.皮赖脸(xián) B.溃.脓(kuì) 内讧.(hònɡ) 杀手锏.(jiǎn) 间.架结构(jiàn) C.症.结(zhēnɡ) 剽.窃(piāo) 和.稀泥(huó) 污泥浊淖.(nào) D.题跋.(bá) 瓦砾.(shuò) 吃空.饷(kōnɡ) 长吁.短叹(yū)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重庆卫视 3 月 1 日起全面改版,推出“天天红歌会”栏目推广红歌,此举引起了全国 广泛关注,各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 ....的报道。 B.2011 年 NBA 全明星赛在洛杉矶上演,“飞侠”科比献上 37 分和 14 个篮板两项全场 最高数据,当仁不让 ....地第四次当选最有价值运动员。 C.当下,改革发展生机蓬勃,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 但只要站得高、想得深、看得远,就能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 D.目前,无论是实验区,还是全国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已逐步占据我国中等教育和高 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教育结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家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位购票游客都可以领 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 化内涵。 B. 北京交响乐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日前启动,主办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 的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近距离欣赏交响乐。 C. 在杨善洲住院的最后几十天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两位特殊的“亲人”: 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和他以前的秘书苏加祥。 D. 由于社会和家庭对素质教育的推广,促进了中学生的阅读选择,青少年从简单的功 能型阅读、功利性阅读、从众型阅读逐渐向知识型阅读、愉悦型阅读、个性化阅读 转变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干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 人 的 习 俗。 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安慰与宁静 ①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 ②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 ③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的一年 ④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 ⑤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好的 ⑥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纯美大地山川 A.③④⑥②①⑤ B④③②⑥⑤① C.③⑥①④②⑤ D④②⑤③⑥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 辅相成。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其关注焦点在于书画同源的源字作何 理解 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人们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对事物记载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 展,人们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逐步发展为以图记事,并最终导致了文字的产生。作为最古老 的文字种类,甲骨文无疑是从最原始的图画发展成的一种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记事符号,而这 些字除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种功能,更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这些图画文字随着人们对自身和 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逐渐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 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瑰丽的书法艺术。而作为文字先祖的图画自是亳无疑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 动人的习 俗。 ; ; 。 ; ; …… 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安慰与宁静。 ①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 ②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 ③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的一年 ④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 ⑤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好的 ⑥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纯美大地山川 A.③④⑥②①⑤ B.④③②⑥⑤① C. ③⑥①④②⑤ D.④②⑤③⑥①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书 画 同 源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 辅相成。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其关注焦点在于书画同源的“源”字作何 理解。 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人们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对事物记载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 展,人们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逐步发展为以图记事,并最终导致了文字的产生。作为最古老 的文字种类,甲骨文无疑是从最原始的图画发展成的一种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记事符号,而这 些字除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种功能,更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这些图画文字随着人们对自身和 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逐渐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 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瑰丽的书法艺术。而作为文字先祖的图画自是毫无疑
问的成为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的独具东方气韵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了。 对书画同源的源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还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 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 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 出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 也就是说,书画同源之源`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表现形式、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而是深入 到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传统中国画从“以形写神”遗 貌取神而成为表现“意象的造型艺术,其追求重点并不在形、在貌,而在神韵之上,苏东 坡就曾诗云: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故而绘画艺术中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的写意画, 无论写意山水也好,还是写意花鸟也罢,就是以贵在得其神髓而为世人所推崇;若画不能现 其神韵,那就只不过是一纸水墨、淡彩而已,不能称之为画了。而书法艺术在创作时也往往 要借物象以创意,并最终以文字本身抽象的形—笔划、间架、章法来表达意境,必须得 意而忘象”方可谓佳作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文字、图画都不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了,而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思 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而书法与绘画艺术更是因为其作者的感情 投入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他们不再是死的作品,而成为其作者活的人生写照,成为 了有心”之物。以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例,其画竹,除了尽现竹清冷含蕴 的神髓之美,也赋予其笔下的竹一颗心,将自己的品性与竹子重疊在了一起;其写字,也是 同样将人生之感悟融入其中,所以难得糊涂`才成为其书法的名篇。字如其人,画如其人, 人的品性皆会融入其书画作品之中,书法与绘画艺术也因其作者而有了其各自品格。故此可 得,书画同源,源自人心
问的成为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的独具东方气韵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了。 对书画同源的“源”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还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 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 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 出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 也就是说,书画同源之“源”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表现形式、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而是深入 到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传统中国画从“以形写神”、“遗 貌取神”而成为表现“意象”的造型艺术,其追求重点并不在形、在貌,而在神韵之上,苏东 坡就曾诗云:“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故而绘画艺术中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的写意画, 无论写意山水也好,还是写意花鸟也罢,就是以贵在得其神髓而为世人所推崇;若画不能现 其神韵,那就只不过是一纸水墨、淡彩而已,不能称之为画了。而书法艺术在创作时也往往 要借物象以创意,并最终以文字本身抽象的形——笔划、间架、章法来表达意境,必须“得 意而忘象”方可谓佳作。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文字、图画都不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了,而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思 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而书法与绘画艺术更是因为其作者的感情 投入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他们不再是死的作品,而成为其作者活的人生写照,成为 了有“心”之物。 以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例,其画竹,除了尽现竹清冷含蕴 的神髓之美,也赋予其笔下的竹一颗心,将自己的品性与竹子重叠在了一起;其写字,也是 同样将人生之感悟融入其中,所以“难得糊涂”才成为其书法的名篇。字如其人,画如其人, 人的品性皆会融入其书画作品之中,书法与绘画艺术也因其作者而有了其各自品格。故此可 得,书画同源,源自人心
5.下列对“书画同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书画同源”指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的起源都是原始图画。原始图画是文字的先祖,也 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 B.“书画同源”指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在表现形式即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 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 C.“书画同源”指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追求的不仅是形式的 美,更在于艺术意境 D.“书画同源”指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品性和人生感悟等,成 为活的人生写照,虽有各自的品格但都源自人心。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种类,它除了具有象形和指事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绘画因 素,是属于图画文字 B.中国的绘画艺术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故中国画具有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 墨韵具有抽象之美。 C.中国写意山水和写意花鸟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它借助水墨、淡彩等来表现绘画 内容的神韵而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借助文字抽象的形来表达意境,郑板桥据此书写的“难得糊涂”, 才成为书法中的名篇。 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书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记录的工具性特点将会越来越淡化。 B.书法的用笔使中国画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因此,中国书法也具有中国画的美感。 C.中国书画追求抒情艺术意境,最终要抛弃物象,方能达到“遗貌取神”得意而忘象”的 佳境 D.在艺术作品中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就能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 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 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日“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 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 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 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龙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 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叩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 之,白尚书诘使者日:“前王日煙,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
5. 下列对“书画同源”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书画同源”指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的起源都是原始图画。原始图画是文字的先祖,也 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 B.“书画同源”指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在表现形式即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 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 C.“书画同源”指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追求的不仅是形式的 美,更在于艺术意境。 D.“书画同源”指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品性和人生感悟等,成 为活的人生写照,虽有各自的品格但都源自人心。 6.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种类,它除了具有象形和指事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绘画因 素,是属于图画文字。 B. 中国的绘画艺术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故中国画具有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 墨韵具有抽象之美。 C. 中国写意山水和写意花鸟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它借助水墨、淡彩等来表现绘画 内容的神韵而为世人所推崇。 D. 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借助文字抽象的形来表达意境,郑板桥据此书写的 “难得糊涂”, 才成为书法中的名篇。 7. 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中国书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记录的工具性特点将会越来越淡化。 B. 书法的用笔使中国画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因此,中国书法也具有中国画的美感。 C. 中国书画追求抒情艺术意境,最终要抛弃物象,方能达到“遗貌取神”“得意而忘象”的 佳境。 D. 在艺术作品中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就能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 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 保乡曲。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义者。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乞还山,会.编类礼书, 复留之。时议礼者蜂起。鲁众中扬言曰:“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有辨诘者,必 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 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龙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使者谢过, 即令易去。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主客曹①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 之,白尚书诘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帝曰:“岛夷乃
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ˆ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 郎。鲁以“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 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α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 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 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 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注】①主客曹:明朝一机构名。②陶凯:人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具:准备 B.会编类礼书,复留之会:适逢、恰巧 C.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觇:朝拜 D.辞,就朝请下阶 阶:官阶、品级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曾鲁熟悉国家典章制度的一组是 ①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②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③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 ④龙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 ⑤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⑥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鲁少有才学,元朝至正年间曾率领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 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 B.曾鲁担任礼部主事的时候,开平王常遇春去世。曾鲁认为高丽国拜祭用的文书不合 礼制,其行为不合大义,就责备了使者,使者道了歉,并马上命令更换。 C.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任命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为自己 的父亲不愿意自己继续在朝中为官,推辞不受 D.曾鲁称病告归,死于返乡途中。曾鲁平时写文章不留稿子,仅有少量的文章被他的 学生辑录,最终没有成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本卷共4页,11小题,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 案无效
狡狯如此耶!”却其贡。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 郎。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吏部持典制,不之许。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 之。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②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 命主京畿乡试。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徐 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鲁属文不留稿, 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 【注】①主客曹:明朝一机构名。②陶凯:人名。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 具:准备 B. 会.编类礼书,复留之 会:适逢、恰巧 C. 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觇:朝拜 D. 辞,就朝请下阶. 阶:官阶、品级 9.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曾鲁熟悉国家典章制度的一组是 ①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 ②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③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 ④龙帕误耳,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 ⑤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⑥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③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鲁少有才学,元朝至正年间曾率领乡里豪杰,召集少壮男子保卫家乡。他多次准 备好酒肉,给乡里人讲述顺逆的道理。 B. 曾鲁担任礼部主事的时候,开平王常遇春去世。曾鲁认为高丽国拜祭用的文书不合 礼制,其行为不合大义,就责备了使者,使者道了歉,并马上命令更换。 C.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破格提升曾鲁,任命他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曾鲁因为自己 的父亲不愿意自己继续在朝中为官,推辞不受。 D. 曾鲁称病告归,死于返乡途中。曾鲁平时写文章不留稿子,仅有少量的文章被他的 学生辑录,最终没有成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本卷共 4 页,11 小题,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 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