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硝基化合物及胺 学习目的及基本要求 1,握硝基化合物及胺的分类、命名法和结构。 2.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结构和溶剂化效应),胺的鉴别,季铵盐的性质及霍夫曼规 则。 3.掌握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4.理解三种分子重排反应的实例 5。了解腈和异腈的性质。 6.了解硝基化合物的性质、制法以及重要代表物。 7.了解硝基化合物及胺的制法。 8.了解相转移原理作为有机合成新方法的原因。 9.了解表面活性剂。 重点: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结构和溶剂化效应),胺的鉴别,季铵盐的性质及霍夫曼规则。 难点:分子重排反应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方法 引言: 分子中含有CN键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含氨有机化合物。含氢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本章 简单讨论硝基化合物,重点讨论胺、重氮盐和分子重排反应。 硝基化合物 在有机化合物中,除C、H、O三种元素外,N是第四种常见元素。有机含氨化合物的 种类很多,范国也很广,它们的结构特征是含有碳氮键(C-N、C=N、C三N),有的还含有 NN、N=N、N-N、NO,N-O及NH键等, 分子中含有一NO2官能团的化合物统称为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可看成是烃分子中的 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结果,硝基化合物一般写为RNO2,A-NO2,不能写成 R-ONO(R-ONO表示硝酸酯)
§15.1硝基化合物分类、命名、结构 1.分类(略) 2.命名 (与卤代烃相次似)CHCN02南基乙烷CHg-○02对消装甲苯 3.硝基的结构 硝基化合物可用通式RNO2或ANO2表示。 硝基化合物的构造式为:(由一个N=O和一个N一O配位键组成) 0 R一N、 0 0 电子衍射法证明:硝基中两个氨氧键的键长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硝基为一Pπ共轭体系 (N原子是以sp杂化成键的)。原因在于:硝基中,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上的p轨道相互 重叠,形成包括O、N、0三个原子在内的分子轨道: 或R一 (o 由于键长的平均化,硝基中的两个氧原子是等同的,可用共振结构表示如下: 1:22nm、 0 R一N 1,22m0 氨带一个正电荷,每个氧各带⅓负电荷,这与硝基化合物高的偶极矩相联系。根据R的 不同,偶极矩在3.D和4.0D之间,由于硝基化合物的偶极特征,结果比相同分子最的酮沸 点高(挥发慢)。如硝基甲烷(WG1)沸点101℃,丙酮(WW58)沸点56℃,意外地,在水 中溶解度低,在水中硝基甲烷的饱和溶液,以重量计少于10%,而丙陶完全溶于水 §15.2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L.烷烃的硝化:烷烃可与硝酸进行气相或液相硝化,烷基的氢原子被硝基一O,取代,生 成硝基烷烃,这叫硝化反应,。其中以气相硝化更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烷烃的硝化是以游离 基历程进行的 R阻+02→+H02 R”+NO2→R-02 c6C+02器6ce0:·0gc+GEo0grG 25% 409% 烷烃的碳骼对硝化速度具有一定的影响,活性次序为: 叔C-H>仲C-H>伯C-H. 在高温气相硝化,产物为混合物 2.亚硝酸盐的烃化 ①与肉代烃 0:+ C- 0 R 硝基化合物 0 0-CH2R :CHa-X + R 烷基亚硝贷酯 两者的比例与卤代烃的结构有关,生成硝基烷烃比例为: 3
伯卤代烃)仲卤代烃)叔卤代烃 肉代烃中肉素敲取代的难易是:I>Br>CI>F 1卤代烃与亚硝酸银的反应: CHa(CH2)6CH2I+AgNO2-CH3(CH2)6CH2NO2+CH3(CH2)60NO B3% 11第 ⅱ卤代烷与亚硝酸锂(钠、钾)反应 0 )210.,r-、 R-CH2-NOz R >60% 实际上硝基化合物和亚硝酸酯两者同时生成,在DWF和DMS0中,硝基化合物为主要产 物。所以,这个反应是制备脂肪和脂环族硝基化合物的简单有效方法,这个反应能进行的 关键是亚硝酸碱金属盐和卤代烷都有一定量溶解在溶剂中,常用溶剂为D、DMS0。 ②与a-氯代羧酸 c1w1,ae0a60n二gc 作火箭魅料 C1-CH-C02H NaNO2ACH3CH2N02 NaCl +C02 CH3 3芳烃的硝化: ·o速0+c 5060℃ §153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1.物理性质: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多数是油状液体,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除了硝基苯是高沸点液体外,其 余多是淡黄色固体,有苦仁气味,味苦。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和浓疏酸(形成盐), 硝基具有强极性,所以硝基化合物是极性分子,有较高的沸点和密度。随者分子中硝基 数目的增加,其培点、沸点和密度增大、苦味增加,对热稳定性减少,受热易分解爆炸(如 TNT是强烈的炸药). 多数硝基化合物有毒,在贮存和使用硝基化合物时应注意。 1R:基化合物0硝(g一)有两个强吸收。 0. 0 0 对称件缩振动181255cr反对称伸缩振动(16551510cm1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这两个强峰分别位于-1560cm和-1350cm',其中反对称伸展振 动峰比对称伸展振动峰强。这两个峰的位置将受碳原子上取代基电负性和a,B不饱和 键共轭效应的影响。芳香硝基物的0,反对称伸展振动峰和对称伸展振动峰分别在 1550-1510cm和1365-1335cm'处,和脂肪硝基物相反,其对称伸展振动峰较反对称伸 展振动峰强些,并且吸收峰位置受苯环上取代基的影响。大多数芳香硝基化合物在850或 750cm附近出现吸收谱带 §15.4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5.4.1酸性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中,硝基为强吸电子基,ā一氢受硝基的影响,较为活泼,可发生类 似酮-烯醇互变异构,从而具有一定的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