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028学分3总学时60理论42实验18 英文课程名 Poultry Production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动物科学系修订时间2007年2月2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家禽生产学是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传统核心课程,是在学生较为完整地学习了 本专业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是应用各科专业基础理论阐述家禽生产实 践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①国内外家禽生产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特别是现代家禽生立的概况),②禽类的生物学特性,③家禽的品 种和育种,④人工孵化,⑤家禽的管理⑥蛋鸡和肉鸡生产,⑦水禽生产,⑧禽场的疫 病综合防制等。同时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为适应现代化家禽生产打下 坚实基础。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多: 家禽生产学是专业生产课,它的任务是将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知识在生产中加以具体 应用,让学生熟悉家禽生产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和发展家禽生产的能力,为今后从 事科研、教学打下一定的生产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系统了解国内外现代家禽业的特点、支柱及我国家禽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二)全面掌握各种家禽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原理、育种技术、孵化方法、管理特 点、疫病防制措施、生产规程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 (三)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主要教学环节 家禽学所属内容多,学时少,为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家禽学的教学必须结合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和自学四种方式来完成。家禽学涉及的禽种较多,课堂讲授以鸡为主线条进行, 水禽部分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其他未讲解的内容安排课后自学,让学生写读书报告或
《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28 学分 3 总学时 60 理论 42 实验 18 英文课程名 Poultry Production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科学系 修订时间 2007 年 2 月 20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家禽生产学是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传统核心课程,是在学生较为完整地学习了 本专业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是应用各科专业基础理论阐述家禽生产实 践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①国内外家禽生产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特别是现代家禽生产的概况),②禽类的生物学特性,③家禽的品 种和育种,④人工孵化,⑤家禽的管理⑥蛋鸡和肉鸡生产,⑦水禽生产,⑧禽场的疫 病综合防制等。同时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为适应现代化家禽生产打下 坚实基础。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家禽生产学是专业生产课,它的任务是将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知识在生产中加以具体 应用,让学生熟悉家禽生产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和发展家禽生产的能力,为今后从 事科研、教学打下一定的生产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系统了解国内外现代家禽业的特点、支柱及我国家禽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二)全面掌握各种家禽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原理、育种技术、孵化方法、管理特 点、疫病防制措施、生产规程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等; (三)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主要教学环节 家禽学所属内容多,学时少,为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家禽学的教学必须结合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和自学四种方式来完成。家禽学涉及的禽种较多,课堂讲授以鸡为主线条进行, 水禽部分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其他未讲解的内容安排课后自学,让学生写读书报告或 GDOU-B-11-213
读书笔记的形式来完成。形态性较强的部分内容,如贪场、设备、饲养操作等内容通过 教学生产实习来完成。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教学及观看VCD光盘四大环节。 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为42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现场教学、实 践教学、技能训练和观看VCD作为上述60学时以外的课程实习内容单独安排1周时间(10 学时)来完成。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 四、先修课程: 生物学基础、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 学、家畜饲养、家畜环境卫生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到有关家禽生 理生化、组织胚胎、遗传、育种、繁殖、营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点,与动 物科学专业所开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1)教学目的:阐明现代家禽生产的特点和支柱,概括我国家禽业的发展历程和已取得 的成就。 (2)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家禽业的特点和现代家禽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与应用。 (3)内容安排 第一节现代家禽生产 一、家禽生产的现代化(B) 二、现代家禽生产的特点(B) 三、现代家禽业的支柱(A) 第二节我因的家禽业 一、我国现代家禽业生产的发展历程(C) 二、我国家禽业的成就(B) 三、现代家禽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A) 四、展望(C) (4)复习思考题: 1,学习家禽生产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何在? 2.什么是现代养禽业,有哪些支柱?
读书笔记的形式来完成。形态性较强的部分内容,如禽场、设备、饲养操作等内容通过 教学生产实习来完成。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教学及观看 VCD 光盘四大环节。 总学时为 6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为 42 学时,实验教学 18 学时,现场教学、实 践教学、技能训练和观看 VCD 作为上述 60 学时以外的课程实习内容单独安排 1 周时间(10 学时)来完成。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 四、先修课程: 生物学基础、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 学、家畜饲养、家畜环境卫生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到有关家禽生 理生化、组织胚胎、遗传、育种、繁殖、营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点,与动 物科学专业所开专业基础课联系紧密。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1)教学目的:阐明现代家禽生产的特点和支柱,概括我国家禽业的发展历程和已取得 的成就。 (2)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家禽业的特点和现代家禽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与应用。 (3)内容安排 第一节 现代家禽生产 一、家禽生产的现代化(B) 二、现代家禽生产的特点(B) 三、现代家禽业的支柱(A) 第二节 我国的家禽业 一、我国现代家禽业生产的发展历程(C) 二、我国家禽业的成就(B) 三、现代家禽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A) 四、展望(C) (4)复习思考题: 1.学习家禽生产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何在? 2.什么是现代养禽业,有哪些支柱?
3.说说兽医生物安全的含义及内容。 4.现代家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试述我国家禽生产的发展过程和成就。 6.什么是绿色壁垒? 第二章家禽的生物学 4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家禽的生物学特性、生理解剖特点。 (2)教学重点和难点:家禽的生物学特性、蛋的生成及产蛋机制 (3)内容安排 第一节外貌特征 一般特征(B) 二、鸡的外貌(B) 三、其他家禽的外貌(B)》 四、体尺测量(B) 第二节家禽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家禽的生理特点(B) 二、家禽的解剖特点(B) (4)复习思考题: 1.家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以鸡为代表,熟悉家禽的外貌特征。 3.家贪的主要体尺指标有哪些?如何测量? 4.家禽的主要生理特点是什么?对家禽管理和生产有何意义? 5.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的骨骼和肌肉有何特点? 6.结合家禽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思考家禽营养需要的特点。 7.结合家禽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试述蛋的形成过程。 8.何为气囊?它在家禽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9.试述家禽羽毛的类型和更换规律。 10.结合家禽的解剖特点,试述家禽抗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11.相比哺育动物,家禽不同的繁殖特征: 12.公禽生殖器官结构特点及精子的产生: 13.精子在输卵管中的运行及早期胚胎发育。 第三章家禽品种和育种 6学时 (1)教学目的:熟悉家禽品种的分类、现代家禽品种的特点、掌握现代家禽的育种理论 和育种技术。 (2)教学难点与重点:传统与现代家禽品种的区别、家禽的遗传特性、品种、品系配套
3.说说兽医生物安全的含义及内容。 4.现代家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试述我国家禽生产的发展过程和成就。 6.什么是绿色壁垒? 第二章 家禽的生物学 4 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家禽的生物学特性、生理解剖特点。 (2)教学重点和难点:家禽的生物学特性、蛋的生成及产蛋机制。 (3)内容安排 第一节 外貌特征 一、一般特征(B) 二、鸡的外貌(B) 三、其他家禽的外貌(B) 四、体尺测量(B) 第二节 家禽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家禽的生理特点(B) 二、家禽的解剖特点(B) (4)复习思考题: 1.家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以鸡为代表,熟悉家禽的外貌特征。 3.家禽的主要体尺指标有哪些?如何测量? 4.家禽的主要生理特点是什么?对家禽管理和生产有何意义? 5.与哺乳动物相比,家禽的骨骼和肌肉有何特点? 6.结合家禽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思考家禽营养需要的特点。 7.结合家禽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试述蛋的形成过程。 8.何为气囊?它在家禽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9.试述家禽羽毛的类型和更换规律。 10.结合家禽的解剖特点,试述家禽抗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11.相比哺育动物,家禽不同的繁殖特征; 12.公禽生殖器官结构特点及精子的产生; 13.精子在输卵管中的运行及早期胚胎发育。 第三章 家禽品种和育种 6 学时 (1)教学目的:熟悉家禽品种的分类、现代家禽品种的特点、掌握现代家禽的育种理论 和育种技术。 (2)教学难点与重点:传统与现代家禽品种的区别、家禽的遗传特性、品种、品系配套
及繁育体系的建立 (3)内容安排 第一节家禽品种及杂交繁育体系 一、标准品种(C) 二、配套系(B) 三、杂交繁育体系(A) 第二节主要性状及其遗传特点 一、 产蛋性状(B) 二、 肉用性状(B) 三、 生理性状(B) 四、 伴性性状(B) 五、 其他性状(B) 第三节育种原理和基本方法 一、现代育种原理(A) 二、选择方法(A) 三、纯系选育(A) 四、一些育种技术(A) 五、育种工作中的非遗传措施(A) 第四节鸡的育种程序和技术 一、蛋鸡纯系选育与配套(A) 二、蛋鸡育种制度(A) 三、快大肉鸡类型与纯系配套(A) 四、肉鸡选育性状(A) 五、肉鸡选育程序(A) (4)复习思考题: 1,家禽的标准品种是如何形成的?了解一些重要的家禽标准品种。 2.标准品种与商业配套系有何联系和区别? 3.现代商业鸡种分为几类?目前主要生产性能潜力能达到多少? 4.杂交繁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是什么? 5,主要的产蛋量和蛋品质指标有哪些?遗传特点如何?为何要对产蛋量进行早期选 择? 6.饲养日产蛋量和入舍鸡产蛋量如何计算?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7.试述主要肉用性状的遗传特点和育种方法
及繁育体系的建立。 (3)内容安排 第一节 家禽品种及杂交繁育体系 一、标准品种(C) 二、配套系(B) 三、杂交繁育体系(A) 第二节 主要性状及其遗传特点 一、 产蛋性状(B) 二、 肉用性状(B) 三、 生理性状(B) 四、 伴性性状(B) 五、 其他性状(B) 第三节 育种原理和基本方法 一、现代育种原理(A) 二、选择方法(A) 三、纯系选育(A) 四、一些育种技术(A) 五、育种工作中的非遗传措施(A) 第四节 鸡的育种程序和技术 一、蛋鸡纯系选育与配套(A) 二、蛋鸡育种制度(A) 三、快大肉鸡类型与纯系配套(A) 四、肉鸡选育性状(A) 五、肉鸡选育程序(A) (4)复习思考题: 1.家禽的标准品种是如何形成的?了解一些重要的家禽标准品种。 2.标准品种与商业配套系有何联系和区别? 3.现代商业鸡种分为几类?目前主要生产性能潜力能达到多少? 4.杂交繁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是什么? 5.主要的产蛋量和蛋品质指标有哪些?遗传特点如何?为何要对产蛋量进行早期选 择? 6.饲养日产蛋量和入舍鸡产蛋量如何计算?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7.试述主要肉用性状的遗传特点和育种方法
8.试述饲料转化率的特点和改进方法。 9.以两个伴性基因为例,说明如何在家禽中进行雏禽的自别雌雄。 10.试述伴性矮小型dw基因在家禽育种中的意义和主要用途。 11,如何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蛋鸡和肉鸡的育种目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2.何为纯系和配套系?如何讲行纯系选择? 13.主要的育种记录有哪些?如何进行? 14.何为家系选择?如何实施? 15.简述鸡的育种原理及肉鸡育种程序。 第四章人工孵化 6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家禽胚胎发育规则和胚胎发育所需的条件,掌握人工孵化操作技术 和孵化效果的分析,学会雏鸡传统肛鉴技术和现代伴性遗传鉴别技术。 (2)教学难点和重点:胚胎发育规则、人工孵化技术及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 (3)内容安排 第一节胚胎发育 一、家禽的孵化期(C) 二、早期胚胎发育(B) 三、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A) 第二节孵化条件 一、温度(A) 二、相对湿度(A 三、通风换气(A 四、转蛋(A) 第三节孵化厂和孵化设备 一、孵化厂的建筑设计原理(C) 二、孵化厂的设备(C) 第四节种蛋的管理 一、种禽质量(A) 二、种蛋的选择(A) 三、种蛋的消毒(A) 四、种蛋的保存(A》 第五节孵化管理技术 、孵化前的准备(A)
8.试述饲料转化率的特点和改进方法。 9.以两个伴性基因为例,说明如何在家禽中进行雏禽的自别雌雄。 10.试述伴性矮小型 dw 基因在家禽育种中的意义和主要用途。 11.如何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蛋鸡和肉鸡的育种目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2.何为纯系和配套系?如何进行纯系选择? 13.主要的育种记录有哪些?如何进行? 14.何为家系选择?如何实施? 15.简述鸡的育种原理及肉鸡育种程序。 第四章 人工孵化 6 学时 (1)教学目的:了解家禽胚胎发育规则和胚胎发育所需的条件,掌握人工孵化操作技术 和孵化效果的分析,学会雏鸡传统肛鉴技术和现代伴性遗传鉴别技术。 (2)教学难点和重点:胚胎发育规则、人工孵化技术及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 (3)内容安排 第一节 胚胎发育 一、家禽的孵化期(C) 二、早期胚胎发育(B) 三、孵化过程中的胚胎发育(A) 第二节 孵化条件 一、温度(A) 二、相对湿度(A) 三、通风换气(A) 四、转蛋(A) 第三节 孵化厂和孵化设备 一、孵化厂的建筑设计原理(C) 二、孵化厂的设备(C) 第四节 种蛋的管理 一、种禽质量(A) 二、种蛋的选择(A) 三、种蛋的消毒(A) 四、种蛋的保存(A) 第五节 孵化管理技术 一、孵化前的准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