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淡水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0001学分2总学时40理论28实验12 英文课程名 Aquatic Culture 汗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科学 修订时间2006年10月18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淡水养殖学是动物科学类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其任务是通过了解养殖鱼类(包括水 产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点,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育苗、 养成以及鱼类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 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 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动物科学类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本课程主要是研究鱼类增养殖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的生产应用技术学科。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足现代农业 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掌握鱼类增养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养鱼生 产,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形成 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淡水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01 学分 2 总学时 40 理论 28 实验 12 英文课程名 Aquatic Culture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科学 修订时间 2006 年 10 月 18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淡水养殖学是动物科学类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其任务是通过了解养殖鱼类(包括水 产经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点,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育苗、 养成以及鱼类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 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 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动物科学类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本课程主要是研究鱼类增养殖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的生产应用技术学科。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足现代农业 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掌握鱼类增养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养鱼生 产,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形成 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GDOU-B-11-213
其目的是通过了解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点,掌握鱼类 人工繁殖、育苗、养成以及鱼类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 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 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 足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掌握鱼类增养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组织和 指导养鱼生产,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习专业 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任务为: 1.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2.了解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主要的鱼类资源 3.掌握各类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 4.掌握养殖鱼类的营养要求、饲料制备(培养)、投喂技术 5.掌握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6.掌握鱼类苗种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7.了解各类水域养殖食用鱼的基本技能 8.了解主要特种水产品的养殖技术 9.了解鱼类捕捞的渔具渔法 10.了解鱼类增殖和繁殖保护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 四、先修课程: 动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学完先修课程(动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等)之后,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特别是掌握了动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其目的是通过了解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养殖水体的水环境特点,掌握鱼类 人工繁殖、育苗、养成以及鱼类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 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 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 足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掌握鱼类增养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组织和 指导养鱼生产,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习专业 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任务为: 1. 了解我国及国外鱼类增养殖的简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2. 了解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以及主要的鱼类资源 3. 掌握各类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的特点和控制技术 4. 掌握养殖鱼类的营养要求、饲料制备(培养)、投喂技术 5. 掌握鱼类人工繁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6. 掌握鱼类苗种培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7. 了解各类水域养殖食用鱼的基本技能 8. 了解主要特种水产品的养殖技术 9. 了解鱼类捕捞的渔具渔法 10. 了解鱼类增殖和繁殖保护的基本措施和途径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 四、先修课程: 动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学完先修课程(动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等)之后,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特别是掌握了动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的分析方法才能开设的课程。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学生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育苗、养成以及鱼类资源增殖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 济效益。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 (共2学时)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B) 二、鱼类增养殖业简史(C) 三、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C 四、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C) 五、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趋势(C) 作业: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共8学时)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2学时 第一节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 一、传统的养殖鱼类(B) 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B) 第二节食性(A) 一、滤食性鱼类 二、草食性鱼类 三、杂食性鱼类 四、肉食性鱼类
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的分析方法才能开设的课程。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学生掌握鱼类人工繁殖、育苗、养成以及鱼类资源增殖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 济效益。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 论 (共 2 学时)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B) 二、鱼类增养殖业简史(C) 三、建国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和成就(C) 四、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C) 五、我国鱼类增养殖发展趋势(C) 作 业: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 总 论(基础篇) (共 8 学时)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2 学时 第一节 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 一、传统的养殖鱼类 (B) 二、新近发展的养殖种类(B) 第二节 食性(A) 一、滤食性鱼类 二、草食性鱼类 三、杂食性鱼类 四、肉食性鱼类
第三节生长(B》 一、鱼类生长的阶段性 二、鱼类的生长的季节性 三、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 第四节繁殖 一、散水性产卵鱼类的繁殖(B) 二、草上性产卵鱼类的繁殖 (c) 三、石砾性产卵鱼类的繁殖 (c) 四、其它特殊的繁殖类型(C》 第五节栖息习性 一、栖息水层和场所(A) 二、对环境的适应(B) 作业: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第二章养殖鱼类的生态环境与控制 2学时 第一节养殖水域的物理特性 (B) 一、太阳辐射 二、偿深度 三、明度、 四、水温 五、水体运动 第二节养殖水域的化学特性(B) 一、溶解气体 二、溶解盐类 三、pH 四、有机物
第三节 生长(B) 一、鱼类生长的阶段性 二、鱼类的生长的季节性 三、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 第四节 繁殖 一、敞水性产卵鱼类的繁殖 (B) 二、草上性产卵鱼类的繁殖 (C) 三、石砾性产卵鱼类的繁殖 (C) 四、其它特殊的繁殖类型(C) 第五节 栖息习性 一、栖息水层和场所(A) 二、对环境的适应(B) 作 业: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第二章 养殖鱼类的生态环境与控制 2 学时 第一节 养殖水域的物理特性 (B) 一、太阳辐射 二、偿深度 三、明度、 四、水温 五、水体运动 第二节 养殖水域的化学特性(B) 一、溶解气体 二、溶解盐类 三、pH 四、有机物
第三节养殖水域的士壤特性(C) 一、土壤对水质的影响 二、淤泥的性质 三、淤泥对水质和鱼类的影响 四、土质的改良和利用 第四节养殖水域的生物特性 一、浮游植物(A) 二、浮游动物(A) 三、水生维管束植物(C) 四、底栖生物(C) 五、细菌和腐屑(C) 第五节养殖水域的鱼产力(C) 三、有关概念 二、鱼类的生物生产过程 三、影响水域鱼产力的主要因素 四、提高水域鱼产力的途径 第六节养鱼用水的处理方法(C) 一、养鱼用水和废水的处理方法 二、养鱼用水的物理处理 三、养鱼用水的化学处理 四、养鱼用水的生物处理 五、“生物包”水处理技术在育苗温室中的应用 作业: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第三章肥料 2学时
第三节 养殖水域的土壤特性(C) 一、土壤对水质的影响 二、淤泥的性质 三、淤泥对水质和鱼类的影响 四、土质的改良和利用 第四节 养殖水域的生物特性 一、浮游植物 (A) 二、浮游动物 (A) 三、水生维管束植物 (C) 四、底栖生物 (C) 五、细菌和腐屑(C) 第五节 养殖水域的鱼产力(C) 三、有关概念 二、鱼类的生物生产过程 三、影响水域鱼产力的主要因素 四、提高水域鱼产力的途径 第六节 养鱼用水的处理方法(C) 一、养鱼用水和废水的处理方法 二、养鱼用水的物理处理 三、养鱼用水的化学处理 四、养鱼用水的生物处理 五、“生物包”水处理技术在育苗温室中的应用 作 业: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第三章 肥料 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