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9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永才 2011年9月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共4页,22道题 注意事项: 1.请将1至6,15至18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 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 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 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 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 观又舒适实用一一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 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 斧”。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一块1米见方 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 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王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 ”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 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 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 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槍一一这就是中国 木结构建筑的精灵一一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 特征。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 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 最有代表性的独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 起来。”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 体。”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 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它从中国古代
南宫中学 2011—2012 学年上学期高一 9 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永才 2011 年 9 月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共 4 页,22 道题 注意事项: 1.请将 1 至 6,15 至 18 题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 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 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 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 76 级大台阶。大台阶宽达 72 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 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 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 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 斧”。中国馆的 76 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一块 1 米见方 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 5400 多万刀。 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王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 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 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 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 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 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 特征。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 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 最有代表性的独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 起来。”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 体。”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 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它从中国古代
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 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 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 极大自由与方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行人止步”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 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 (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上海世博园中“中国国家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的中国馆,不仅有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更体现了中国文化 和中国特色的创作理念。 B.国家馆独特的外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意 味着“鼎盛中华、富庶百姓”。 C.耸立于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造型独特,挑空设计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为民众 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 D.中国馆屋身的最上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并支挑着伸出的屋檐的斗拱,充满着“天 人合一”的文化意味,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2.下列关于传统手工技艺“三斩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三斩斧”作为一种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 B.其名称源于为取得最终的纹理效果而需要的人工剁斧的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 C.在中国馆台阶的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达上万刀之多,可见其技艺之精细 D.石材表面凹槽细密美观,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堪称巧夺天工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号称“东方之冠”的中国馆能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凭靠的就是其 特有的建筑构建和艺术外观 B.我们的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是因为西方的斗拱 只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而非一个艺术的构建。 C.中国国家馆的挑空设计突破了数千年来的“城墙”思维,代表着内敛而封闭的文化的 积极调整,也代表了改革开放30年的有效成果 D.20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完全得益于各国国家馆的建筑都做到了传统手工工艺 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 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 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 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 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 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 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
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 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 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 极大自由与方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行人止步”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 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 (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上海世博园中“中国国家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的中国馆,不仅有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更体现了中国文化 和中国特色的创作理念。 B.国家馆独特的外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意 味着“鼎盛中华、富庶百姓”。 C.耸立于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造型独特,挑空设计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为民众 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 D.中国馆屋身的最上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并支挑着伸出的屋檐的斗拱,充满着“天 人合一”的文化意味,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2.下列关于传统手工技艺“三斩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三斩斧”作为一种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 B.其名称源于为取得最终的纹理效果而需要的人工剁斧的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 C.在中国馆台阶的一块 1 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达上万刀之多,可见其技艺之精细。 D.石材表面凹槽细密美观,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堪称巧夺天工。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号称“东方之冠”的中国馆能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凭靠的就是其 特有的建筑构建和艺术外观。 B.我们的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是因为西方的斗拱 只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而非一个艺术的构建。 C.中国国家馆的挑空设计突破了数千年来的“城墙”思维,代表着内敛而封闭的文化的 积极调整,也代表了改革开放 30 年的有效成果。 D.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完全得益于各国国家馆的建筑都做到了传统手工工艺 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 4—6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 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 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 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 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 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 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
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 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 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知道 故世人未之奇也 奇特 C.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 起事 5.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不治行业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③奷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3分) 译文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3分) 译文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课内部分4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8分)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 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8、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分)
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 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 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知道 B.故世人未之奇.也 奇特 C.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 起事 5.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3 分) ①不治行业 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3 分) 译文: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3 分) 译文: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课内部分 4 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8-9 题。(8 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 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8、第三联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4 分)
9、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2)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3)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11-14题)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江南客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一年一度中秋节,是人们寄托祝福、共享天伦的日子。那圆圆的 月饼,那酽酽的月饼,人们品尝了多少年。而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老百姓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重视在月圆之日阖家吃饼赏月 然而,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 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有点匪夷所思。比如月饼的 包装花样繁多,木盒、锦缎盒、铁盒,十分精致,近于奢华。盒里也不光是月饼,还有洋酒 金银饰品,甚至一套住房钥匙。而月饼的售价则令人咋舌,动辄上百、上千元以上,令寻常 百姓不敢问津。月饼的如此“变异”,并不是为了吃。有人说,如今的月饼是形式大于内容。 仅拿一种木盒包装来说,据环保部门专家测算,平均每生产100万盒木盒月饼,就要消耗 50棵左右直径10厘米的树木。而大量的诸如不锈钢、镀金、仿红木等等的盒子,吃完月饼, 除了扔掉,别无它用。正像一位月饼销售商所说,有的月饼真正值钱的是包装而不是月饼本 身。中秋节前后,人们看到许许多多精美无比的包装盒被丢弃,无不感到心痛 “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月饼“大旅行”,又是一个怪现象。如今送礼成风,佳 节来临,有的人希望借此表达一份人情,疏通一下关系,月饼便成为适时出现的最佳礼品 在一些人的心里,似乎只有包装的豪华、价格的昂贵,才能表达出一份情意,显示一种档次 流风所及,导致了月饼的礼品化、高档化。有人说,美好的节日成为人们的沉重负担,一些 困难家庭因此而变得不堪重负。月饼也就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 “敲门砖 小小的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变化是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 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已经从温饱有余向更宽裕的小康迈进。时尚则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日 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 体小康,有不少城乡居民生活还很困难。在生活方面,追求高档,追求铺张,甚至竞豪赛奢 实在是很不应该的。这样做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民意。诚然,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有 买的就有卖的,买卖两便。特别是扩大内需也需要促进消费。但消费要讲文明。我们应该记 住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的道理。我们提倡的是,物尽其用,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 质文化需求,但绝不是提倡花钱越多越好,物耗越多越好。我国是个资源紧缺的国家,那么 多的纸张、木材、金属,付之一炬,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 年年月圆,岁岁中秋。老百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心气儿很 高。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越是在 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越是要牢记“两个务 必”,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教育。现在要坚持这样做,将来生活更好 了,仍然要坚持这样做。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 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 选自2006年10月6日《拂晓
9、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2)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 , 。 (3)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 11—14 题)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江南客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一年一度中秋节,是人们寄托祝福、共享天伦的日子。那圆圆的 月饼,那酽酽的月饼,人们品尝了多少年。而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老百姓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重视在月圆之日阖家吃饼赏月。 然而,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 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有点匪夷所思。比如月饼的 包装花样繁多,木盒、锦缎盒、铁盒,十分精致,近于奢华。盒里也不光是月饼,还有洋酒、 金银饰品,甚至一套住房钥匙。而月饼的售价则令人咋舌,动辄上百、上千元以上,令寻常 百姓不敢问津。月饼的如此“变异”,并不是为了吃。有人说,如今的月饼是形式大于内容。 仅拿一种木盒包装来说,据环保部门专家测算,平均每生产 100 万盒木盒月饼,就要消耗 50 棵左右直径 10 厘米的树木。而大量的诸如不锈钢、镀金、仿红木等等的盒子,吃完月饼, 除了扔掉,别无它用。正像一位月饼销售商所说,有的月饼真正值钱的是包装而不是月饼本 身。中秋节前后,人们看到许许多多精美无比的包装盒被丢弃,无不感到心痛。 “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月饼“大旅行”,又是一个怪现象。如今送礼成风,佳 节来临,有的人希望借此表达一份人情,疏通一下关系,月饼便成为适时出现的最佳礼品。 在一些人的心里,似乎只有包装的豪华、价格的昂贵,才能表达出一份情意,显示一种档次。 流风所及,导致了月饼的礼品化、高档化。有人说,美好的节日成为人们的沉重负担,一些 困难家庭因此而变得不堪重负。月饼也就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 “敲门砖”。 小小的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变化是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 提高,特别是大城市已经从温饱有余向更宽裕的小康迈进。时尚则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日 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刚刚实现总 体小康,有不少城乡居民生活还很困难。在生活方面,追求高档,追求铺张,甚至竞豪赛奢, 实在是很不应该的。这样做既不符合国情,也不符合民意。诚然,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有 买的就有卖的,买卖两便。特别是扩大内需也需要促进消费。但消费要讲文明。我们应该记 住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的道理。我们提倡的是,物尽其用,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物 质文化需求,但绝不是提倡花钱越多越好,物耗越多越好。我国是个资源紧缺的国家,那么 多的纸张、木材、金属,付之一炬,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 年年月圆,岁岁中秋。老百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心气儿很 高。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越是在 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越是要牢记“两个务 必”,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教育。现在要坚持这样做,将来生活更好 了,仍然要坚持这样做。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 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 (选自 2006 年 10 月 6 日《拂晓
报》) 1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关注的是月饼消费不文明的现象。提出的观点是:月饼消费要文明。标题就是 全文的重心所在 B.作者撰写的是一篇时评,一事一议,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号召人们勤俭节约、 苦奋斗,坚决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 C.文章以小见大。“小”指的是作者从众多的消费现象中选取到了月饼消费的种种不文 明现象这些平凡小事,从小处着笔。 D.本文的“大”指的是反映出了大问题,就是:这些平凡小事的本质是人们消费中存 在着追求铺张浪费、奢华等等错误思想。 E.作者重点针对奢华消费观的实质作了深层意义的揭示和分析,批评了大众们的错误 消费观念,给人以深思。 F.开篇引出话题,随后列举现象,提出问题,展开分析论证,挖出思想根源,向人们 发出号召从而解决问题,可谓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12.去掉文章前面两段,开篇就列举现象,好不好?请分析原因。(6分) 13.“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中的“味儿”是指什么?(6分) 14.阅读本文后,请你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所渗透的内涵的认识。(6分) 五、语言基础知识(共12分)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漫溯(shuo) 挥斥方遒(q)惆怅( chang)百舸争流(9e) B.彳亍( chi chu)哀怨彷徨(pang)寂寥liao)忸怩不安(ni) C.青荇(xing)冰屑悉索(xe)火钵(b)凝重隽永(uan D.瓦菲(ei)浪遏飞舟(e)糯米(nuo)矫健有力(jiao)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赛季的新泽西网队战绩糟糕,赛季初经历了18连败后,教练弗兰克被炒了鱿鱼:赛 季结束,换了俄罗斯老板的新球队成了观众的笑柄。 B.11月24日,广州奥林匹克中心田径场,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夺得亚运会男子110 米栏金牌,史无前例地实现了该项目三连冠并刷新亚运会纪 C.2010年,中国政府几乎所有的重点工作都是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部署,加快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可理喻
报》) 11.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本文关注的是月饼消费不文明的现象。提出的观点是:月饼消费要文明。标题就是 全文的重心所在。 B.作者撰写的是一篇时评,一事一议,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号召人们勤俭节约、艰 苦奋斗,坚决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 C.文章以小见大。“小”指的是作者从众多的消费现象中选取到了月饼消费的种种不文 明现象这些平凡小事,从小处着笔。 D.本文的“大”指的是反映出了大问题,就是:这些平凡小事的本质是人们消费中存 在着追求铺张浪费、奢华等等错误思想。 E.作者重点针对奢华消费观的实质作了深层意义的揭示和分析,批评了大众们的错误 消费观念,给人以深思。 F.开篇引出话题,随后列举现象,提出问题,展开分析论证,挖出思想根源,向人们 发出号召从而解决问题,可谓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12.去掉文章前面两段,开篇就列举现象,好不好?请分析原因。(6 分) 13.“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中的“味儿”是指什么?(6 分) 14.阅读本文后,请你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所渗透的内涵的认识。(6 分) 五、语言基础知识 (共 12 分) 15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 惆怅(chànɡ) 百舸争流(ɡě) B.彳亍(chí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 C.青荇(xínɡ) 冰屑悉索(xiè) 火钵(bō) 凝重隽永(juàn) D.瓦菲(fēi) 浪遏飞舟(è) 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上赛季的新泽西网队战绩糟糕,赛季初经历了 18 连败后,教练弗兰克被炒了鱿鱼 ....;赛 季结束,换了俄罗斯老板的新球队成了观众的笑柄。 B.11 月 24 日,广州奥林匹克中心田径场,刘翔以 13 秒 09 的成绩夺得亚运会男子 110 米栏金牌,史无前例 ....地实现了该项目三连冠并刷新亚运会纪录。 C.2010 年,中国政府几乎所有的重点工作都是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部署,加快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可理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