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讲义 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06年12月
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06 年 12 月 无机化学实验讲义
第一部分基本操作技术 1实验基本知识 11实验室用水 化学实验室中所用的水必须是纯化的水,不同的实验,对水质的要求也不相同。一般的 化学实验用一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超纯分析或精密物理化学实验中,需要水质更高的二次 蒸馏水、三次蒸馏水或根据实验要求用无二氧化碳蒸馏水等 111规格 国家标准(GB6682-92)中,明确规定了实验室用水的级别、主要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该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ISO3696-1987)。 说明 (1)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pH值,因此,对pH值范围 不做规定。 (2)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因此,对其限量不 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1.12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备纯水一般可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蒸馏法的优点是设备成本低、 操作简单,缺点是只能除掉水中非挥发性杂质,且能耗高;离子交换法制得的水,称为“去 离子水”,去离子效果好,但不能除掉水中非离子型杂质,常含在微量的有机物:电渗析法 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原水中存在的阴、阳离子选择性渗透的性质 而除去离子型杂质,电渗析法也不能除掉非离子型杂质。在实验中,要依据需要,选择用水。 不应盲目地追求水的纯度。 11.3检验方法 制备出的纯水水质,一般依其电导率为主要质量指标。一般的检验也可进行,诸:如pH 值、重金属离子、CI离子、SO-24离子等检验:此外,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及生 化、医药化学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有时还要进行一些特殊项目的检验。 12化学试剂 121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的种类很多,其分类和分类标准也不尽一致。我国化学试剂的标准有国家标准 (GB)、化工部标准(HG)及企业标准(QB)。试剂按用途可分一般试剂、标准试剂、特殊试剂、 高纯试剂等多种;按组成、性质、结构又可分无机试剂、有机试剂。且新的试剂还在不断产 生,没有绝对的分类标准。我国国家标准是根据试剂的纯度和杂质含量,将试剂分为五个等 级,并规定了试剂包装的标签颜色及应用范围 122化学试剂的取用、存放 实验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用不同级别的试剂。化学试剂在实验室分装时,一般把固体 试剂装在广口瓶中,把液体试剂或配制的溶液盛放在细口瓶或带有滴管的滴瓶中,把见光易 分解的试剂或溶液(如硝酸银等)盛放在棕色瓶内,每一试剂瓶上都贴有标签,上面写有试剂 的名称、規格或浓度(溶液)以及日期,在标签外面涂上一层蜡来保护它。 (1)固体试剂的取用规则 ①用干净的药勺取用,用过的药勺必须洗净、擦干后才能再使用 ②试剂取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 ③多取出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瓶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技术 1 实验基本知识 1.1 实验室用水 化学实验室中所用的水必须是纯化的水,不同的实验,对水质的要求也不相同。一般的 化学实验用一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超纯分析或精密物理化学实验中,需要水质更高的二次 蒸馏水、三次蒸馏水或根据实验要求用无二氧化碳蒸馏水等。 1.1.1 规格 国家标准(GB 6682-92)中,明确规定了实验室用水的级别、主要技术指标及检验方法。 该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3696-1987)。 说明: (1) 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 pH 值,因此,对 pH 值范围 不做规定。 (2) 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因此,对其限量不 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1.1.2 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备纯水一般可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蒸馏法的优点是设备成本低、 操作简单,缺点是只能除掉水中非挥发性杂质,且能耗高;离子交换法制得的水,称为“去 离子水”,去离子效果好,但不能除掉水中非离子型杂质,常含在微量的有机物;电渗析法 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原水中存在的阴、阳离子选择性渗透的性质 而除去离子型杂质,电渗析法也不能除掉非离子型杂质。在实验中,要依据需要,选择用水。 不应盲目地追求水的纯度。 1.1.3 检验方法 制备出的纯水水质,一般依其电导率为主要质量指标。一般的检验也可进行,诸:如pH 值、重金属离子、Cl- 离子、SO -2 4 离子等检验;此外,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及生 化、医药化学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有时还要进行一些特殊项目的检验。 1.2 化学试剂 1.2.1 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的种类很多,其分类和分类标准也不尽一致。我国化学试剂的标准有国家标准 (GB)、化工部标准(HG)及企业标准(QB)。试剂按用途可分一般试剂、标准试剂、特殊试剂、 高纯试剂等多种;按组成、性质、结构又可分无机试剂、有机试剂。且新的试剂还在不断产 生,没有绝对的分类标准。我国国家标准是根据试剂的纯度和杂质含量,将试剂分为五个等 级,并规定了试剂包装的标签颜色及应用范围。 1.2.2 化学试剂的取用、存放 实验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用不同级别的试剂。化学试剂在实验室分装时,一般把固体 试剂装在广口瓶中,把液体试剂或配制的溶液盛放在细口瓶或带有滴管的滴瓶中,把见光易 分解的试剂或溶液(如硝酸银等)盛放在棕色瓶内,每一试剂瓶上都贴有标签,上面写有试剂 的名称、规格或浓度(溶液)以及日期,在标签外面涂上一层蜡来保护它。 (1) 固体试剂的取用规则 ①用干净的药勺取用,用过的药勺必须洗净、擦干后才能再使用。 ②试剂取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 ③多取出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瓶。 1
④一般试剂可放在干净的纸或表面皿上称量。具有腐蚀性、强氧化性或易潮解的试剂不 能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 ⑤有毒药品要在教师指导下取用 (2)液体试剂的取用规则 ①从滴瓶中取用时,要用滴瓶中的滴管,滴管不要触及所接收的容器,以免玷污药品。 装有药品的滴管不得横置或滴管口向上斜放,以免液体流人滴管的胶皮帽中。 ②从细口瓶中取用试剂时,用倾注法。将瓶塞取下,反放在桌面上,手握住试剂瓶上贴 标签的一面,逐渐倾斜瓶子,让试剂沿着洁净的瓶口流人试管或沿着洁净的玻璃棒注入烧杯 中。取出所需量后,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上靠一下,再逐渐竖起瓶子,以免遗留在瓶口的液体 滴流到瓶的外壁。 ③在试管里进行某些不需要准确体积的实验时,可以估算取用量。如用滴管取,1cm3相 当于多少滴,5cm3液体占一个试管容量的几分之几等。倒人试管里的溶液的量,一般不超过 其容积的1/3 ④定量取用时,用量筒或移液管取。 (3)特殊化学试剂(汞、金属钠、钾)的存放 ①汞:汞易挥发,在人体内会积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因此,不要让汞直接暴露在空 气中,汞要存放在厚壁器皿中,保存汞的容器内必须加水将汞覆盖,使其不能挥发。玻璃瓶 装汞只能至半满。 ②金属钠、钾:通常应保存在煤油中,放在阴凉处,使用时先在煤油中切割成小块,再 用镊子夹取,并用滤纸把煤油吸干,切勿与皮肤接触,以免烧伤,未用完的金属碎屑不能乱 丢,可加少量酒精,令其缓慢反应掉。 2实验室安全 21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 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4)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在使用的时候 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 22几种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常识 221一氧化碳中毒 (1)理化性状及中毒原因 氧化碳是常见的有毒气体之一。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 生一氧化碳(CO)。~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 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2)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主要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 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 10%~20%,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 除。②中度亦碳氧血红蛋白在30%一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 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之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50%以上
④一般试剂可放在干净的纸或表面皿上称量。具有腐蚀性、强氧化性或易潮解的试剂不 能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 ⑤有毒药品要在教师指导下取用。 (2) 液体试剂的取用规则 ①从滴瓶中取用时,要用滴瓶中的滴管,滴管不要触及所接收的容器,以免玷污药品。 装有药品的滴管不得横置或滴管口向上斜放,以免液体流人滴管的胶皮帽中。 ②从细口瓶中取用试剂时,用倾注法。将瓶塞取下,反放在桌面上,手握住试剂瓶上贴 标签的一面,逐渐倾斜瓶子,让试剂沿着洁净的瓶口流人试管或沿着洁净的玻璃棒注入烧杯 中。取出所需量后,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上靠一下,再逐渐竖起瓶子,以免遗留在瓶口的液体 滴流到瓶的外壁。 ③在试管里进行某些不需要准确体积的实验时,可以估算取用量。如用滴管取,1cm3 相 当于多少滴,5cm3 液体占一个试管容量的几分之几等。倒人试管里的溶液的量,一般不超过 其容积的 1/3。 ④定量取用时,用量筒或移液管取。 (3) 特殊化学试剂(汞、金属钠、钾)的存放 ①汞:汞易挥发,在人体内会积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因此,不要让汞直接暴露在空 气中,汞要存放在厚壁器皿中,保存汞的容器内必须加水将汞覆盖,使其不能挥发。玻璃瓶 装汞只能至半满。 ②金属钠、钾:通常应保存在煤油中,放在阴凉处,使用时先在煤油中切割成小块,再 用镊子夹取,并用滤纸把煤油吸干,切勿与皮肤接触,以免烧伤,未用完的金属碎屑不能乱 丢,可加少量酒精,令其缓慢反应掉。 2 实验室安全 2.1 实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险 (1)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要小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应该小心滴加、冷却的反应,一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反应前,一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 会注意。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4)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在使用的时候 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 2.2 几种常见有毒气体中毒症状及急救常识 2.2.1 一氧化碳中毒 (1)理化性状及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是常见的有毒气体之一。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 生一氧化碳(C0)。~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 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2)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主要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 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 10%~20%,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 除。②中度亦碳氧血红蛋白在 30%一 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 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之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 50%以上。 2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 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3)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耍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 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若有条件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 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 以改善组织代谢。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1次。③高热 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滲糖进行脱水等。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 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222急性氯气中毒 (1)理化特性与中毒原因 氯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有窒息臭味,许多工业和农药生产上都 离不开氯。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急 性肺水肿等,从而引发肺和心脏功能急性衰竭。 (2)中毒症状 吸入高浓度的氯气,如每升空气中氯的含量超过2毫克~3毫克时,即可出现严重症状 呼吸困难、紫绀、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往往仅数分钟至1小时,称 为“闪电样死亡”。较重度中毒,病人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剧烈的咳嗽 吐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颜面青紫、气喘。当岀现支气管肺炎时,肺部听诊可 闻及干、湿性罗音。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情况也趋衰竭。 (3)急救 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绐病人保暖, 并让其安静休息。 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可减 轻氯气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拎救中应当注意,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 这是因为氯对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可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式的人工 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酌情使用强心剂如西地兰等。鼻部可滴入1%6 2名麻黄素,或2%~3%普鲁卡因加O.1%肾上腺素溶液。由于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腐蚀, 故呼吸道失去正常保护机能,极易招致细菌感染,因而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可应用抗生素预 防感染。 23安全用电常识 23.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32防止引起火灾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 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3)现场急救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耍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 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若有条件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 给氧,应用细胞色素 C15 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 A50 单位,ATP20 毫克,静滴 以改善组织代谢。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 10 毫克~30 毫克静滴,每日 1 次。③高热 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 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2.2.2 急性氯气中毒 (1)理化特性与中毒原因 氯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有窒息臭味,许多工业和农药生产上都 离不开氯。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急 性肺水肿等,从而引发肺和心脏功能急性衰竭。 (2)中毒症状 吸入高浓度的氯气,如每升空气中氯的含量超过 2 毫克~3 毫克时,即可出现严重症状 呼吸困难、紫绀、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往往仅数分钟至 1 小时,称 为“闪电样死亡”。较重度中毒,病人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剧烈的咳嗽、 吐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颜面青紫、气喘。当出现支气管肺炎时,肺部听诊可 闻及干、湿性罗音。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情况也趋衰竭。 (3)急救 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绐病人保暖, 并让其安静休息。 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 2%~3%的温湿小苏打溶液或 1%硫酸钠溶液,可减 轻氯气对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拎救中应当注意,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 这是因为氯对上呼吸道粘膜具有强烈刺激,可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式的人工 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酌情使用强心剂如西地兰等。鼻部可滴入 1%~ 2 名麻黄素,或 2%~3%普鲁卡因加 O.1%肾上腺素溶液。由于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腐蚀, 故呼吸道失去正常保护机能,极易招致细菌感染,因而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可应用抗生素预 防感染。 2.3 安全用电常识 2.3.1 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3.2 防止引起火灾 3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 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 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23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 在水中 23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 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 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査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应么4)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 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24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 24l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 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 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 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242防爆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 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 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243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 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 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 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 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2.3.3 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 在水中。 2.3.4 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 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 或 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 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 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2.4 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 2.4.1 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 H2S、Cl2、Br2、NO2、浓 HCl 和 HF 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 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 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 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 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2.4.2 防爆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 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 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2.4.3 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 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 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