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后练习 1.分析二家公司,技术创新使得公司发展走向成功、走向失败,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分析一家公司技术创新,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 3.分析一家公司技术创新,从微创新等具体角度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视频、讨论
11 (三)课后练习 1.分析二家公司,技术创新使得公司发展走向成功、走向失败,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分析一家公司技术创新,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 3.分析一家公司技术创新,从微创新等具体角度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视频、讨论
第四讲企业用人逻辑 (一)目的与要求 1.本讲主要介绍企业激励理论,知名企业家的用人谋略 2通过本讲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企业激励理论等。 3了解创新思维与激励结合,对企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用人逻辑概述 1.主要内容: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 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 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2)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特别是那些竞争力 强、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 企业需要的人才。 (3)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美国哈佛 大学的威廉·詹姆斯(W·Jam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 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收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 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管理学家的研究 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时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 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 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 (4)留住优秀人才。德鲁克(P.Druker)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 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注定 非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在三方面的贡献中, 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微励工作。 (5)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保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 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 组织成员就会收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正如麦格雷 戈(Douglas M·Me Gregor)所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 一。”在这里,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成了激励工作的间接结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2
12 第四讲 企业用人逻辑 (一)目的与要求 1.本讲主要介绍企业激励理论,知名企业家的用人谋略。 2.通过本讲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企业激励理论等。 3.了解创新思维与激励结合,对企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用人逻辑概述 1.主要内容: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 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 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2)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特别是那些竞争力 强、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 企业需要的人才。 (3)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美国哈佛 大学的威廉·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 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 20%~30%的能力,如果收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 发挥出 80%~90%,两种情况之间 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管理学家的研究 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时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 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 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 (4)留住优秀人才。德鲁克(P.Druker)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 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注定 非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在三方面的贡献中, 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5)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制度保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 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 组织成员就会收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正如麦格雷 戈(Douglas M·Mc Gregor)所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 一。”在这里,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成了激励工作的间接结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