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教学大纲 (供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使用) I前言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的一门币要专业课程,是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 能,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并通过系统的检查方法,及时、准确地对临床标本作出 病原学诊断和对抗菌药物墩感性的报告,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本门 课程重点讲授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其检验方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以及医院感染及其监测等临床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要求学生通过 本门课程的学习,能正确、熟练掌握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基 本技能,熟悉临床上常见病原微生物,待别是病原性细菌的特性及其鉴定方法,能对常见临床标 本进行病原学检验及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正确分析检验结果,作出正确的检验报告,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下: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登节均山教学日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二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二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 要求级别对应,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二总教学参考学时医学检验为101学时,其中理论和实验课各2学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22 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课2学时,山于本专业未开设药理学,为了让学生学好“细 南耐药性相关知识”,因此,增加了补充讲义(药理学基础知识)大纲:理论与实验学时 之比1.35:1。 四主要教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倪语显尚红,第5版,2013 年 临床微生物免疫检验数研室 2014年10月 第1贞共22页
Ⅱ正文 绪论 一教学目的 学习临休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该课程的性质和研究方向,临休微生物学检验的学科动态。 二教学要求 (一)学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二)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二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和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 (二)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基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地位。 第一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第一章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 一教学目的 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度评估、生物安全基本设备、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半、实验室生物安 全保障、生物恐怖、意外事故处理、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感染性物质的运输。学习消毒、灭菌 医院感染的概念和常用方法:医院感染监测及暴发调查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职责: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的概念和常见病原体,医 院感必监测及是发的实验宗诊渐技术。 (二)熟悉生物安全基本设备的使用、意外事故的处理、临休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 的职责。 (一)了解病原体危:险度评传及实哈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危险度评估、生物安全基本设备、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二)生物安全保障和生物恐:实验室生物安全宋障、生物恐怖。 (二)生物安全技术:实验室技术,意外事故处理、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四)消青与灭菌:概念、消青灭萄技术,消青灭菌效果评估 (五)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病原体、常见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医院感染训查。 第二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教学目的 算2贞共22页
学习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血液标本的采集、脑脊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的 采集、伤口的脓液标本的采集、胸水标本的采集、腹水标本的采集、粪使标本的采集、淡液及泌 尿生殖系统的分泌物标本的采集、厌氧培养标本的采集。 二教学要求 (一)掌程临微 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各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采集 (二)熟悉各种标本培养检查的临床价值。无菌部位标本若排除污染,只要有细菌生长即认为 致病菌。有菌部位标本要能正确区分致病菌和下常菌群。 (三)了解厌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三教学内容 (一)学习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原则 (一)液标太的采生 (三)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四)脓液标本的采果 (五)胸、腹水标本的采集 六)枕液标本的采集 (七)粪便标本的采集 (八)尿液标本的采集 (九)生道标本的采集 (「)厌氧培养标本的采集 第三章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 一 教学目的 学习临床常见细菌染色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方法,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生化反应鉴定、血消 学检测方法:常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细菌毒素检测方法: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常见的动物实验 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临床标本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的理 论基础:细菌的血清学鉴定 (二)熟悉细菌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细菌素检测方法 (二)了解细菌感染的动物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三)细南的非培养检查方法 第四章细菌耐药性检测 一教学目的 学习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常用方法、细菌的耐药性和产生机制及细 第3贞共22页
菌耐药表型的检查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选择原则、K-B法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二)熟悉:稀释法、E试验法、自动化仪器法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 细菌的耐药性和产生机制细菌时药表型的检查方法。 (三)了解:抗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厌氧菌体外抑菌试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三、教学内容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抗前药物选祥原则、试验方法、原理、注意事项、结果判断、 结果解释。 (一)细菌的时药性和产生机制、检查方法、特殊耐药菌检验, (四)抗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厌氧菌体外抑菌试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补充:简单 干介绍) 第五章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一教学目的 学习检验质量保证概念、微生物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微生物检验前、中、后各个环节 的质量保证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检验质量保证概念。 (一)熟暴微牛物实哈室全面质量管弹内容 )了解微生物检验前、中、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检验前质量保证:检验中请、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检验中质量保证:人员、试剂、培养基、设备、检验过程。 (二)检验后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检验后标本的处置 第二篇临床细菌学 第六章细菌学概述 教学目的 学习细南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细菌命名法,细菌分类常用方法,Bergey细茵分类系统 二教学要求 (一)掌屋细菌分类学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细菌命名、分类的常用方清 (三)了解Bergey细菌分类系统。 算4贞共22页
三教学内容 细菌分类学的概念、命名法及分类方法、Bgy细菌分类系统。 第七章球菌 教学目的 学习革兰阳性球南和革兰阴性球菌的分类、临床意义、微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检验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种病原性革兰阳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的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葡萄球菌、链球菌 肠球南、林病荥瑟菌、脑膜炎索瑟菌的细菌分离与鉴定。 (二)了解致病性革兰阳球菊和革兰阴性球黄的的致病物质和所致鞋病。 三教学内容 (一)葡萄球菌 1.分类。 2.临床意义:致病因素(凝固、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埃病类型 3.微生物学检验: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 (二)链球属 1.分类。 2,致病因素: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B群、D群链球菌的特性及所致疾病。 3,帅炎球菌形态染色与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4.微生物学检验。 (三)肠球菌属 1.分类 2。临床意义:致病因素 2.微生物学检验 (四)其他需氧革兰阳性球菌 1.凝固酶阳性革兰阳性球萄 2.凝固酶阴性苹兰阳性球菌 (h五)奈瑟莉属 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微生物学检验 (六)卡他莫拉菌 1·形念染色、培养特性、生化鉴定 第八章肠杆菌科 一 教学目的 学习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临床意义、微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检验 二教学要求 (一)学握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特性,微生物学检验程序。掌握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沙门菌 绮5贞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