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言 上篇 1 前論論陶符涵義推测的困難及研討的方案 —一如何以後證前 2 陶符·圖案與初文 13 3 關於造字的傅說:倉頡與鳥迹·兼談祖誦 33 4 陶符的空間分佈與南北交流 37 5 越族遷徙藍圆與陶符出士地區之對應 6】 6 文字的左、右行與古代西戎 75 下篇 7 宇宙性的符號 81 8 古陶符與閃族字母 一一字母學的新探索 117 9 比較古符號舉 一陶符與蘇美爾古線形文的初步比較 149 10 後論演字圖形化持續使用之“谜” 173
上篇 1 前論 論陶符涵義推测的困難 及研討的方案 如何以後證前
論陶符涵義推测的困難 及研討的方案 1 如何以後證前 近代的符號學(semiok0gy}家常常說:“人不槿是理性和道德的動物,亦 是符號的動物。”人所剖造的文化,都是不同的符號形式。自皇古以來,新石 器時代人們已使用一種简單的符號,高繪或刻削在陶器的上面。在中國這些陶 符的出現,西自關隴渭水高原,古代氐羌活動的區域,迤南至長江的中、下游 以至海濱的東越、南越,以及駱越雲贵高原的滇越·剽越,也出現同樣的陶 符,普遍流行。 從符號舉的分布主義的分析法加以研究,他們在不同地區而為相同種族使 用下的分佈情况所出現的頻率,可以採取線性的横組合的相互雨係,和聯想的 縱類聚雨種方法來窺涮它的特换、生成的過程。這是一種誉試,希望能夠在不 完整的资料,相當於断斕朝報,孤立的隻字單文之若干類似拟的聯暴下,整理出 一點頭緒,只是作者的奢望! 中國的考古工作,收穫十分豐富。在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彩 陶與灰陶上面,發現不少国输及符虢,為中國文字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大批新 资料。老官台的白家聚落遗址出土彩陶,年代約8,000年左右出現若干刻制符 就,繼之為北首潢、甘肃大地灣文化 (距今8,170一7,370年)出土彩陶钵, 个 输着缸色的符號有个十×//(圆1.1參 《河隙文化》圆16)等十餘種,是半坡 類型刻符的前身。半坡遗址出土的早期 众张 围11甘漏大地遭彩园符號
彩陶,除繪有動物、植物的形狀;又若干陶器殘片上面·刻割有符號的標· 這些資料對中國文字的產生·帶來¨了遠古度物的佐證。 半坡彩陶上:的圆馏·雕然我們未敢肯定它的真正作用,但最低限度我們 以推断:一、可能作為装飾用途;二、或者標港某些意義。無論是装飾或是表 意·兩者都跟文字有切的關係。至於那些笺片上的符號·當然是有意地刻在 一定的部位模識着某種意義。可是以前有人認為:“這些符號在陶器上每次 現懂屬單文·並非有聯繁之記载資料;徜若假設它們代表單字或早期的數碼· 甚而推斷它們跟後期中國文字的書高有任何關係,這完全是憑虚想象,和缺乏 論據支特的。也許新資料的發現可能令我們重新考庵這個問題、旧在村前正缺 乏充分物證之際·最安全還是認為中國文字起源於青銅時期的開始①·”造種 佔計·未免過於保乎·因為從半坡時期直至戰國·兩漢這一段漫長的年代, 今日已有許多不同地區出七的陶器上面刻着引同樣的符號·就符號的本身已經足 以證明它是一條歷史的線索,並非孤立的現象。另一方面,這些符號瓣然簡 單,但大部分可以證明和文字形象有蛛絲馬迹的分不開的關係。 我在北京歷史博物館曾细察寶雞北首嶺尖底雙耳彩罐.上.所刻Wmm的符 號。半坡陶器上的符號,續有姜寨及青海柳灣出土的大量陶器、帶有圆繪文飾 和刻割的符號·两者是分開的⑦。柳灣的器物是殿於馬廠時期③·那些符號和 半坡所見有的相同。同時在這些出土文物當中,發現锯齒骨片0枚,其中35枚 有一一個鋸齒,另3枚有三個鋸齒,雨枚有五個锯齒。這些骨片在甘肅西·安特 生以往亦曾發現,大多数有两面刻的,這即占人稱為“普契”的“契”·其作 用是記數或記事的。其寶“契”不限於骨片上才有,亦有刻在木片上的·指種 習慣仍然為邊疆民族保留着。同時,在中國文庸默裹亦有很多有關“書契·的記 裁,例如《易·絮辭》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劉熙 《釋名》說:“契,刻也;刻識其数也。”陶器上的圆繪文飾及符號,也有描 输和刻到兩種方式的存在;换句話說,“售契”不單是骨片、木片保留着,而
输陶符涵蔬推测的困雅及研討的方案 且廣泛地把锲刻的技巧和刻嫩的習惯使用到陶器上面。 至於書离的颜色,在陶器上最初是運用工具燕色彩描箱動、植物的形狀, 半坡出土的文具有石硯作状,當時智惯使用带颜科蚌片即二氧化鐵·故呈 黑色。臨撞姜寨遗址陶盆上所查的魚·蛙,多数是用黑彩,少敏是用紅彩的。 圃1-2湖南高廟陶罐的瑶台带獠牙圈文 圊13湖南高廟陶籍的船及属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