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 第二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 内容: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必要性,理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我国政 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认识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 和人权本质的不同。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当前 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对资本主义民主、自由 和人权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正确评价我国当前 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思考当前中国的 政治现状,关注中国民主进程的热情,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提高学生拥护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即坚持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内涵和重要性 4、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对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 的认识和评价,能独立分析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和 人权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2.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如何理解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制度?如何理解中国的政党制 度? 三、教学方法
专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 第二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 内容;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必要性,理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我国政 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认识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 和人权本质的不同。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当前 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对资本主义民主、自由 和人权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正确评价我国当前 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思考当前中国的 政治现状,关注中国民主进程的热情,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提高学生拥护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即坚持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内涵和重要性 4、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对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 的认识和评价,能独立分析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与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和 人权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2.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如何理解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制度?如何理解中国的政党制 度? 三、教学方法
(1)教师的教法:讲授法:参与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思考 法:情感参与法: (2)学生的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网上自主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2学时 五、教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同志指出:“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中 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 得到的共同认识,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将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建立了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因家制度、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总结正反两个 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领导人民积极稳妥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和现实都表 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情况复杂的国度里进行政治文明建设,是一场深 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普遍拥护和 致认可的领导核心,政治文明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原有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孕育于 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和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我们党对原有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作了很大程 度的调整和改革,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 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所以,必须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不 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 全局性的意义。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
(1)教师的教法:讲授法;参与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思考 法;情感参与法; (2)学生的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网上自主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2 学时 五、教案: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同志指出:“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中 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 得到的共同认识,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将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建立了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在总结正反两个 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领导人民积极稳妥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和现实都表 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情况复杂的国度里进行政治文明建设,是一场深 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普遍拥护和 一致认可的领导核心,政治文明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原有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孕育于 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和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我们党对原有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作了很大程 度的调整和改革,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 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所以,必须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不 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 全局性的意义。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
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 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 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主要通过执政来实现,没有依法治国,党作为执政党就无法执政, 进而无法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人民当家作主也主要通过依法治国来实现,人民 依法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 主的权力,把人民的意志依照立法程序变成法律,依法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并依 法对其实施监督。如果没有依法治国这一治国基本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基本原则就无法操作和实现。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 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法治还是保障民主的手段,它既保护公民 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侵犯,同时它还为民主设立边界,防止某些人滥用民主权利, 因为“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相反,这只能使我们的 国家再一次陷入无政府状态,使国家更难民主化,使国民经济更难发展,使人民 生活更难改善”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什么是民主?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态。无产阶级专政的国 家必须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 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 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因家政权:
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 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 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主要通过执政来实现,没有依法治国,党作为执政党就无法执政, 进而无法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人民当家作主也主要通过依法治国来实现,人民 依法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 主的权力,把人民的意志依照立法程序变成法律,依法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并依 法对其实施监督。如果没有依法治国这一治国基本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基本原则就无法操作和实现。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 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法治还是保障民主的手段,它既保护公民 的民主权利不受非法侵犯,同时它还为民主设立边界,防止某些人滥用民主权利, 因为“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相反,这只能使我们的 国家再一次陷入无政府状态,使国家更难民主化,使国民经济更难发展,使人民 生活更难改善”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什么是民主?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态。无产阶级专政的国 家必须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 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 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 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 能: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 造条件。 3.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 第一、具有广泛性。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 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5年,在陕北延安举行的中共七大上,一代伟人毛泽东用诗一般的语言 向全世界描绘中国革命的美好前景。时隔4年之后,世界瞩目天翻地覆的中国: 1949年9月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代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这一天诞生了。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流血牺牲, 奋斗数十年之久才取得的伟大胜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探索经过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原则成立的参议会和其他政权组 织。 第三阶段:在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普遍召开了各界人 民代表会议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建设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和意义。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大众建立新的政权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 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 能;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 造条件。 3.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 第一、具有广泛性。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 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5 年,在陕北延安举行的中共七大上,一代伟人毛泽东用诗一般的语言 向全世界描绘中国革命的美好前景。时隔 4 年之后,世界瞩目天翻地覆的中国: 1949 年 9 月 22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代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在这一天诞生了。 1954 年 9 月 15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流血牺牲, 奋斗数十年之久才取得的伟大胜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探索经过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原则成立的参议会和其他政权组 织。 第三阶段:在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普遍召开了各界人 民代表会议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建设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和意义。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大众建立新的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最初尝试。中国历史第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诞生,为全国劳苦大众树 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推动了全国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同时,也为以后党所领 导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加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941年5 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施政纲领》规定,在 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倾听 他们的意见,遇事共同商量,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同年11月,陕甘宁边 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的长驻议员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以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陆续建立起“三三制”政权。 “三三制”民主 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根据地民 主建设的一种形式。它的实施起到了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作用。这个政权形式同当时国民党实行的一党专制的独裁政权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确立了国家的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由 于建国初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具备,采取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种过渡形式。各 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主要是两点:一是它出席会议的代表是由 各界人民协商产生的,其中一部分是由人民政府邀请的。周恩来说,凡是通过普 选方式产生出来的会,我们叫大会:凡是通过协商方式产生的会,我们叫会议, 大会和会议名称的区别就在这里。二是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它是人民政府联系群众和传达政策的协议机关和咨询机构,还不是政 权机关,只有在它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时才成为过渡性的权力机关。这是它 与人民代表大会性质上的不同。根据建国初的实际情况,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当 时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最合时宜的组织形式,是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 各级代表,组成全因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因家权力的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 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受人民
最初尝试。中国历史第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诞生,为全国劳苦大众树 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推动了全国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同时,也为以后党所领 导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加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941 年 5 月 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施政纲领》规定,在 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倾听 他们的意见,遇事共同商量,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同年 11 月,陕甘宁边 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的长驻议员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以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陆续建立起“三三制”政权。 “三三制”民主 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根据地民 主建设的一种形式。它的实施起到了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作用。这个政权形式同当时国民党实行的一党专制的独裁政权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确立了国家的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由 于建国初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具备,采取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种过渡形式。各 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主要是两点:一是它出席会议的代表是由 各界人民协商产生的,其中一部分是由人民政府邀请的。周恩来说,凡是通过普 选方式产生出来的会,我们叫大会;凡是通过协商方式产生的会,我们叫会议, 大会和会议名称的区别就在这里。二是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它是人民政府联系群众和传达政策的协议机关和咨询机构,还不是政 权机关,只有在它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时才成为过渡性的权力机关。这是它 与人民代表大会性质上的不同。根据建国初的实际情况,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当 时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最合时宜的组织形式,是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 各级代表,组成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 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