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精髓 一、教学目标 1、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精髓,正确认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深刻领悟到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能够掌握和运用理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 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认识、解决自己在职业和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 题。 3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一个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三、教学方法专题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入、毛泽东提出并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开始革命活动起,就一直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 国实际关系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毛泽东同各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 分离的“左”右倾机会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进行了斗争,始终坚持把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把它上升到哲学理论 高度,使之成为全党的思想路线。 1929年毛泽东为古田会议写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对工作的指 导,认为这种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自动主义。纠正的方法: 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力量的估量:一是使 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前一条说的是要掌握马列主义的方法,后一条 说的是要调查和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言权”的科学论断,坚决反对党内讨论问题时,脱离客观实际,开口闭口拿本本
1 第一专题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精髓 一、 教学目标 1、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精髓,正确认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深刻领悟到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2、能够掌握和运用理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 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认识、解决自己在职业和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 题。 3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一个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三、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提出并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开始革命活动起,就一直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 国实际关系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毛泽东同各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 分离的“左”右倾机会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进行了斗争,始终坚持把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把它上升到哲学理论 高度,使之成为全党的思想路线。 1929年毛泽东为古田会议写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对工作的指 导,认为这种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纠正的方法: 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力量的估量;一是使 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前一条说的是要掌握马列主义的方法,后一条 说的是要调查和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言权”的科学论断,坚决反对党内讨论问题时,脱离客观实际,开口闭口拿本本
来,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错误倾向。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 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共产党要用一条“从斗争中创造新 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毛泽东正式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这是我党历 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使中国 革命遭受重大损失的沉痛教训和斗争经验,于1936年和1937年先后写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指出一切“左”的 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分离为特征的,反 复强调我们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 来,从而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在1941年到1942年的 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文章和重要讲话,更加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实 事求是”这一概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系统的论述。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 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 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 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 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此后,毛泽东给延安中央党校的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延安整风运动结束后 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给《七大纪念册》的题词也是“实 事求是”。在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力倡导下,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正式确立起来了。邓小平在回顾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过程时说:“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 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 发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确定了中国革命性质、任务、对象和领导阶级, 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 2
2 来,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错误倾向。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 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共产党要用一条“从斗争中创造新 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毛泽东正式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这是我党历 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使中国 革命遭受重大损失的沉痛教训和斗争经验,于1936年和1937年先后写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指出一切“左”的 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分离为特征的,反 复强调我们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 来,从而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在1941年到1942年的 整风运 动中,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文章和重要讲话,更加强调实事求是、 从实际 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实 事求是”这一概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系统的论述。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 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 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 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 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此后,毛泽东给延安中央党校的题词就是“实事求是” ;延安整风运动结束后 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给《七大纪念册》的题词也是“实 事求是”。在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力倡导下,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正式确立起来了。邓小平在回顾党的思想路线确立的过程 时说:“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 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二)、邓小平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 发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确定了中国革命 性质、任务、对象和领导阶级, 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
第一次飞跃。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实把马列主义 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的非常好,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走 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由于充分尊重中国革命的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 的历史阶段。 建国以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 下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令人遗憾 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产生了“左”的偏差。 尤其是到了毛泽东的晚年,由于各种原因甚至背离了自己所倡导和确立的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出现重大失误。 1.邓小平恢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76年10月,我们党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10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历史进入新的时期。当时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经济达到崩溃的边缘, 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为极“左”错误思想盛行。历史给我们党提出的课题就是实 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受命于此时。他认为社会 主义建设中之所以遭遇这么大的挫折,出现这么多的失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中根本原因在于违反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恢复和确立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是中国能否完成历史性转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 上来,从而走上振兴之路的关键所在。 当时的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的根本思路尚未摆脱毛泽东晚年在文化大革命中 所闸述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即凡是毛泽东作出 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 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在当时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既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阻止了人们对冤假错案的全面清理和平反,也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法得到恢 复,使新时期的各项工作举步维艰,更使党无法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传统思路中解放出来,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导致粉碎四人帮后还有两年徘徊。 从这样的大背景下看,对“两个凡是”错误观念的批判和斗争是关系到我们党和 国家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生死攸关的斗争。 邓小平以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非凡的胆略,坚决反对“两个凡是”,支持 3
3 第一次飞跃。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实把马列主义 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的非常好,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走 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由于充分尊重中国革命的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 的历史阶段。 建国以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 下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令人遗憾 的是,从 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产生了“左”的偏差。 尤其是到了毛泽东的晚年,由于各种原因甚至背离了自己所倡导和确立的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出现重大失误。 1.邓小平恢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76年10月,我们党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10 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历史进入新的时期。当时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经济达到崩溃的边缘, 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为极“左”错误思想盛行。历史给我们党提出的课题就是实 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邓小平受命于此时。他认为社会 主义建设中之所以遭遇这么大的挫折,出现这么多的失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中根本原因在于违反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恢复和确立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是中国能否完成历史性转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 上来,从而走上振兴之路的关键所在。 当时的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的根本思路尚未摆脱毛泽东晚年在文化大革命中 所阐述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即凡是毛泽东作出 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 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在当时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既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阻止了人们对冤假错案的全面清理和平反,也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法得到恢 复,使新时期的各项工作举步维艰,更使党无法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传统思路中解放出来,转移到经济建设中去,导致粉碎四人帮后还有两年徘徊。 从这样的大背景下看,对“两个凡是”错误观念的批判和斗争是关系到我们党和 国家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生死攸关的斗争。 邓小平以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非凡的胆略,坚决反对“两个凡是”,支持
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同教有部负责人谈话时说,向前看的东西应该多一些, 包括方针、政策、办法。基本思想是要彻底解放思想,首先从教育部开始。这是 邓小平第一次使用“解放思想”一词。 在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所作的《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 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 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并强调“一个党, 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 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 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①这一报告是极其重要 的报告,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宣言书。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深入讨论了继承和发 扬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问题。会议 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 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适 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议还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标志着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再次确立。 2.邓小平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的全部活动是与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分不开的,而邓小平的全部活动又推进和发展 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它进入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融为一体的新阶段。邓小 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邓小平第 一次用明确的语言论述了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基础地位。他 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
4 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 年 3 月,邓小平在同教育部负责人谈话时说,向前看的东西应该多一些, 包括方针、政策、办法。基本思想是要彻底解放思想,首先从教育部开始。这是 邓小平第一次使用“解放思想”一词。 在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工作会议上 邓小平所作的《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 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 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并强调“一个党,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 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 们党 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①这一报告是极其重要 的报告,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宣言书。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深入讨论了继承和发 扬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问题。会议一 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 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 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适 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议还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标志着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再次确立。 2.邓小平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的全部活动是与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分不开的,而邓小平的全部活动又推进和发展 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它进入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融为一体的新阶段。邓小 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邓小平第 一次用明确的语言论述了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基础地位。他 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
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 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 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地位的论述,为我们判定 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什么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科学态度,提出一个标准。这对在新的形势下和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新的概括,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有序化。在 新的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中,邓小平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四句话。尽管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点内容早就 内含在思想路线中,但是邓小平第一次用最精练的语言将思想路线丰富的内容概 括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概括使思想路线更加明确、完整并 具有可操作性,使人们更容易理解、把握和运用。 第三,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 系。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把解放思想看作是实事 求是整个运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使之成为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并将思想 路线简单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 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 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认为二者是 高度的统一,完全一致的。首先,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其次,解放 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据和目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都是为了达到对客观事 物的正确认识,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解放思想本身就是 实事求是。 第四,“三个有利于”标准突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包含的价值观内容。实事 求是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使认识达到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这是真理观 的问题。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具体化为 “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 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价值观的问题。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价值观的内容突出了出来, 实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5 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 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 的出发点、根本点。” 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地位的论述,为我们判定 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什么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科学态度,提出一个标准。 这对在新的形势下和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新的概括,使之系统化、 科学化、有序化。在 新的历史时期的实践活动中,邓小平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四句话。尽管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点内容早就 内含在思想路线中,但是邓小平第一次用最精练的语言将思想路线丰富的内容概 括为由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概括使思想路线更加明确、完整并 具有可操作性,使人们更容易理解、把握和运用。 第三,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 系。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把解放思想看作是实事 求是整个运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使之成为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并将思想 路线简单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 邓小平深刻地揭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他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 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认为二者是 高度的统一,完全一致的。首先,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其次,解放 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据和目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都是为了达到对客观事 物的正确认识,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解放思想本身就是 实事求是。 第四,“三个有利于”标准突出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包含的价值观内容。实事 求是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使认识达到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这是真理观 的问题。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具体化为 “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 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价值观的问题。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价值观的内容突出了出来, 实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