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本质观分析简单的社会变迁 现象: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现阶段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深刻 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帮助高职大学生自 觉形成维护国家方针和政策的意识。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教学难点 (1)如何认识“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2)如何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如何理解“发展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思考法: 四、课时安排:2学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播放:苏东剧变 (参考视频资料:凤凰大视野专栏:http:ww,ifeng.com)(同学们熟 悉) 观看上述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1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本质观分析简单的社会变迁 现象;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现阶段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深刻 理解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帮助高职大学生自 觉形成维护国家方针和政策的意识。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教学难点 (1)如何认识“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2)如何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如何理解“发展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 而且是政治问题”?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思考法; 四、课时安排:2 学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播放:苏东剧变 (参考视频资料: 凤凰大视野专栏: http://www.ifeng.com/)(同学们熟 悉) 观看上述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思考题目:“苏东剧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简要点评:80年代末国际风云变幻,苏东剧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发 展的问题,(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要与政治问题紧密结合) 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1989年东欧6国:波、匈、捷、保、民德、罗从 波兰团结工会组阁,到罗马尼亚政权更迭,共104天,通过三种形式发生剧变即: 和平演变、西德吞并东德和人民推翻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权。1990年6月和 1991年6月,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受东欧剧变的影响,也先后实现解体和政 权更替。东欧剧变的原因是:经济上长期照搬苏联模式,既违反经济发展规律 又违背各国国情,使东欧经济发展缓慢,结构极不合理,人民日用消费品匮乏, 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经济没有搞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是东欧剧变的 基础。政治上缺乏民主,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本章包括二节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 识,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二节和第三节是重点,我们首先学习第一 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 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 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 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 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 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 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讲话提出 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 2
2 思考题目:“苏东剧变”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简要点评:80 年代末国际风云变幻,苏东剧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发 展的问题,(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要与政治问题紧密结合) 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1989 年东欧 6 国:波、匈、捷、保、民德、罗从 波兰团结工会组阁,到罗马尼亚政权更迭,共 104 天,通过三种形式发生剧变即: 和平演变、西德吞并东德和人民推翻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权。1990 年 6 月和 1991 年 6 月,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受东欧剧变的影响,也先后实现解体和政 权更替。东欧剧变的原因是:经济上长期照搬苏联模式,既违反经济发展规律, 又违背各国国情,使东欧经济发展缓慢,结构极不合理,人民日用消费品匮乏, 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经济没有搞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是东欧剧变的 基础。政治上缺乏民主,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本章包括二节内容: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 识,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二节和第三节是重点,我们首先学习第一 节。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 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 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 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 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 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 年 4 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 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讲话提出 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
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 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讲话提出 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 导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 业化方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热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正如 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 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交流研讨】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点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播放:(参考视频资料:风凰大视野专栏:http:ww,ifeng.com)(同学 们不熟悉)2006-07-06大跃进年代-反省错误(3分钟) 外交档案:苏联如何看待中国大跃进(3分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 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 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3 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 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讲话提出 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 导意义。 1957 年 2 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 业化方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正如 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 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交流研讨】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点 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 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播放:(参考视频资料: 凤凰大视野专栏: http://www.ifeng.com/)(同学 们不熟悉)2006-07-06 大跃进年代-反省错误(3 分钟) 外交档案:苏联如何看待中国大跃进(3 分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 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 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社会主义运动 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 些己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 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 刻的认识。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 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 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的不同 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 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来 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虽然如此,党没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末 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 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提出了 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 泽东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 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出要大兴 调查研究之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一百多年的时 间,是不行的,要准备着由于自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提出了不搞科 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 经济计划:同时,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 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 变质的思想:等等。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 4
4 1957 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社会主义运动 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 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 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 刻的认识。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 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 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的不同 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 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致后来 又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虽然如此,党没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 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提出了 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毛 泽东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 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出要大兴 调查研究之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一百多年的时 间,是不行的,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提出了不搞科 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 经济计划;同时,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 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 变质的思想;等等。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
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 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 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 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从历史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经 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才使党逐步掌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领导革命取 得成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经过了一个反复的探索过程,其间也经历过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重大挫折,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多年 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教训。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 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提供了基础。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58:一个村庄的食堂记忆(组图) 食堂炊事员在进行分菜 【思考题目】:看完照片后有何感想?贫穷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吗? 【点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华北村庄,坐落在河北省的南端。村庄的东边就是古卫运河 的河道,一些老人还记得当年河水充盈,现在已经完全干涸了。但这条河流上的
5 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 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 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 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从历史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经 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才使党逐步掌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领导革命取 得成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经过了一个反复的探索过程,其间也经历过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重大挫折,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二十多年 的曲折发展也深刻地教育了全党,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教训。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 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提供了基础。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58:一个村庄的食堂记忆(组图) 食堂炊事员在进行分菜 【思考题目】:看完照片后有何感想?贫穷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吗? 【点 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华北村庄,坐落在河北省的南端。村庄的东边就是古卫运河 的河道,一些老人还记得当年河水充盈,现在已经完全干涸了。但这条河流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