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是说花儿年年开放,这是一个“不 变”的规律:而人生短暂,年年看花的人却是“不同”吗? 这个说法,乍听起来有点消极,其实不然,它是中国古代文学 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主题。你看一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 这些都是对宇宙规律的大彻大悟。看到这一点是要有识见的: 说出这一点是要有勇气的。当然,问题的关键是看到这一点之后,你 采取的态度是什么?有人说“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 首》),体现一种消极人生观:有人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曹操),生命虽有限,壮心永不息;有人说“我要把 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雷锋)。这就有本质的 区别。 第二,它描述了一个人生现象一一“红颜”终会“白头”;“白 头”也曾“红颜”。从古到今,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保持“红颜”,人总 会衰老,人生总有生老病死,这都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如果我们 看不到这一点,就是自欺欺人,就会对人生作出许多错误的判断和选 择。 第三,它指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珍惜“红颜”,尊重“白头
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是说花儿年年开放,这是一个“不 变”的规律;而人生短暂,年年看花的人却是“不同”吗? 这个说法,乍听起来有点消极,其实不然,它是中国古代文学 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主题。你看——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 这些都是对宇宙规律的大彻大悟。看到这一点是要有识见的; 说出这一点是要有勇气的。当然,问题的关键是看到这一点之后,你 采取的态度是什么?有人说“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 首》),体现一种消极人生观;有人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曹操),生命虽有限,壮心永不息;有人说“我要把 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雷锋)。这就有本质的 区别。 第二,它描述了一个人生现象——“红颜”终会“白头”;“白 头”也曾“红颜”。从古到今,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保持“红颜”,人总 会衰老,人生总有生老病死,这都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如果我们 看不到这一点,就是自欺欺人,就会对人生作出许多错误的判断和选 择。 第三,它指出了一种生活态度——珍惜“红颜”,尊重“白头
既然明白了“红颜”终会“白头”,“白头”也曾“红颜”这一道理, 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珍惜“红颜”一趁青春年少之时,努力 学习,发奋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时,还要尊重 “白头”一一“白头”的经验,“白头”的成功,甚至包括“白头” 的教训,都是“红颜”的宝贵财富。尊重“白头”,是优良的传统: 尊重“白头”,是感恩的观念:尊重“白头”,实际上是尊重自己! 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一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既然明白了“红颜”终会“白头”,“白头”也曾“红颜”这一道理, 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珍惜“红颜”——趁青春年少之时,努力 学习,发奋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时,还要尊重 “白头”——“白头”的经验,“白头”的成功,甚至包括“白头” 的教训,都是“红颜”的宝贵财富。尊重“白头”,是优良的传统; 尊重“白头”,是感恩的观念;尊重“白头”,实际上是尊重自己! 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读《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的诀窍,可以将它分为五个部分:首 八句,次八句,再四句,接下来八句,最后八句。五个部分之间是起、 承、转、合的关系。即: 第一个八句“起”:用一组特写镜头,描写了“春江”、“潮水”、 “明月”、“花林”、“月夜”等美好的景物,是为破题。 第二个八句“承”:就是承接第一层的内容,由眼前的美好景物 引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 第三层四句为“转”:由“人生短暂”的感慨转而写人生中最令 人不堪忍受的离情别绪。 接下来八句“转承”:将第二层“转”过来的内容再展开,从思妇 的角度写离愁。 最后八句亦为“转承”:从游子的角度写离愁。 全诗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是“合”:照应诗的开头“春”、 “江”、“花”、“月”、“夜”,全诗以写景起,以写景收。 读此诗当然要理解它是怎样写景、怎样说理、怎样抒情的。但 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它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读《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的诀窍,可以将它分为五个部分:首 八句,次八句,再四句,接下来八句,最后八句。五个部分之间是起、 承、转、合的关系。即: 第一个八句“起”:用一组特写镜头,描写了“春江”、“潮水”、 “明月”、“花林”、“月夜”等美好的景物,是为破题。 第二个八句“承”:就是承接第一层的内容,由眼前的美好景物 引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 第三层四句为“转”:由“人生短暂”的感慨转而写人生中最令 人不堪忍受的离情别绪。 接下来八句“转承”:将第二层“转”过来的内容再展开,从思妇 的角度写离愁。 最后八句亦为“转承”:从游子的角度写离愁。 全诗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是“合”:照应诗的开头“春”、 “江”、“花”、“月”、“夜”,全诗以写景起,以写景收。 读此诗当然要理解它是怎样写景、怎样说理、怎样抒情的。但 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它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江畔何人初见月?”答案是人生有限(最早见到月亮的那个人 早已不在):“江月何年初照人?”答案是宇宙永恒(最早照到人间那 个月亮却还存在,仍然年年照到人间来)。这也是刘希夷诗中所阐述 的主题。但这首诗最深刻的却在接下来的两句:“人生代代无穷已” 一一作为单个的人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人类的传承却一代接一 代,永不断绝(而且不断呈现新面貌),这就是“有限”中的“无限”。 而“江月年年只相似”一一那从亘古以来一直存续的月亮虽然永恒, 但它却没有变化,“年年只相似”,永远是那副老面孔,这就是“无限” 中的“有限”啊!看起来,最伟大的还是人类一一人类也有与宇宙 样永恒的东西,这就是血脉传承,这就是情感永固,这就是精神永存! 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一陈子昂“古人”与“来者”之 恨 陈子昂,生于公元661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 人,年轻时四处行侠仗义,十八岁才开始刻苦攻读。他性格豪放、浪 漫,胸怀大志,行为举止不同于常人,传说他到长安考进士的时候, 先在闹市之中用重金买得一把非常珍贵的胡琴,一时引来许多人围 观。人们纷纷猜测,舍得花钱买这样贵重乐器的人,必是操琴高手, 于是提出请他当众演奏一曲。陈子昂微微一笑,说道:“各位如果要 听琴,明天请到我住的客舍来。”第二天,人们果然都涌向陈子昂的 住处。只见陈子昂拿出那把胡琴,“啪”的一声当众摔在地上,胡琴
“江畔何人初见月?”答案是人生有限(最早见到月亮的那个人 早已不在);“江月何年初照人?”答案是宇宙永恒(最早照到人间那 个月亮却还存在,仍然年年照到人间来)。这也是刘希夷诗中所阐述 的主题。但这首诗最深刻的却在接下来的两句:“人生代代无穷已” ——作为单个的人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人类的传承却一代接一 代,永不断绝(而且不断呈现新面貌),这就是“有限”中的“无限”。 而“江月年年只相似”——那从亘古以来一直存续的月亮虽然永恒, 但它却没有变化,“年年只相似”,永远是那副老面孔,这就是“无限” 中的“有限”啊!看起来,最伟大的还是人类——人类也有与宇宙一 样永恒的东西,这就是血脉传承,这就是情感永固,这就是精神永存! 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古人”与“来者”之 恨 陈子昂,生于公元 661 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 人,年轻时四处行侠仗义,十八岁才开始刻苦攻读。他性格豪放、浪 漫,胸怀大志,行为举止不同于常人,传说他到长安考进士的时候, 先在闹市之中用重金买得一把非常珍贵的胡琴,一时引来许多人围 观。人们纷纷猜测,舍得花钱买这样贵重乐器的人,必是操琴高手, 于是提出请他当众演奏一曲。陈子昂微微一笑,说道:“各位如果要 听琴,明天请到我住的客舍来。”第二天,人们果然都涌向陈子昂的 住处。只见陈子昂拿出那把胡琴,“啪”的一声当众摔在地上,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