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80洞正壁《说法图》 2.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敦煌郡内诸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干佛洞、安西榆林 窟、东干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其中莫高窟建窟最早,规模最 大,内容最丰富。其余诸窟,均系莫高窟的分支。 莫高窟在今甘肃省敦煌县城冻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断崖上, 开凿于苻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说开凿于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一千多年 间凿窟建寺活动从未中断。现存洞窟492个。木构建筑多已毁灭,仅存唐宋木 构窟檐5座、彩塑2000余躯,壁画45000余平方米
克孜尔石窟 80 洞正壁《说法图》 2.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敦煌郡内诸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 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其中莫高窟建窟最早,规模最 大,内容最丰富。其余诸窟,均系莫高窟的分支。 莫高窟在今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 25 公里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断崖上, 开凿于苻秦建元二年(公元 366 年),一说开凿于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 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一千多年 间凿窟建寺活动从未中断。现存洞窟 492 个。木构建筑多已毁灭,仅存唐宋木 构窟檐 5 座、彩塑 2000 余躯,壁画 45000 余平方米
彩塑及其艺术特征。莫高窟属于玉门系砾石,不适合雕刻,故大多为泥塑, 现存者包括圆雕、浮雕、影塑,大小3000余身。其中基本完好的1400余身。 但大多已经后代重塑或装銮,有的已失原貌。早期(北凉、北魏、西魏)彩塑的 主要内容有弥勒像、思惟像及表现释迦生平事迹的苦修、降魔、成道、说法等像。 其形像组合,北魏、西魏多为一佛二菩萨,北周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形像风 格明显的分为两种,一种是西域式,圆脸、直鼻、体壮、半裸披巾,衣纹密集, 如曹衣出水,有键陀罗遗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禁穿胡服。此后敦煌所建窟之塑像及壁画,均为中原汉式,面目清秀、褒衣博带, 高冠大履,风流潇洒,俨然南朝士大夫风貌。 北凉(公113w年 敦煌石窟北凉《交脚菩萨》
彩塑及其艺术特征。莫高窟属于玉门系砾石,不适合雕刻,故大多为泥塑, 现存者包括圆雕、浮雕、影塑,大小 3000 余身。其中基本完好的 1400 余身。 但大多已经后代重塑或装銮,有的已失原貌。早期(北凉、北魏、西魏)彩塑的 主要内容有弥勒像、思惟像及表现释迦生平事迹的苦修、降魔、成道、说法等像。 其形像组合,北魏、西魏多为一佛二菩萨,北周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形像风 格明显的分为两种,一种是西域式,圆脸、直鼻、体壮、半裸披巾,衣纹密集, 如曹衣出水,有犍陀罗遗风。太和十八年(公元 494 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禁穿胡服。此后敦煌所建窟之塑像及壁画,均为中原汉式,面目清秀、褒衣博带, 高冠大履,风流潇洒,俨然南朝士大夫风貌。 敦煌石窟 北凉《交脚菩萨》
敦煌石窟北魏彩塑一铺 敦煌石窟北魏彩塑佛苦修像
敦煌石窟 北魏彩塑一铺 敦煌石窟 北魏彩塑佛苦修像
敦煌石窟,北魏《思维菩萨》
敦煌石窟,北魏《思维菩萨》
敦煌石窟彩塑菩萨 壁画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可分为:①佛、菩萨及天神像;②佛本生故事、佛 传故事及与此有关的因缘故事;③中国传统的神话题材故事;④经变故事;⑤佛 教史迹故事;⑥供养人;⑦装饰图案和建筑图。早期(北周以前)壁画主题侧重 宣扬忍辱、苦修、无原则的施舍和自我牺牲,即以“"六度”为基本内容。主要包 括“萨埵那舍身饲虎”(图5-4)、“尸毗王割肉贸鸽”、“虔者尼婆梨王剜 身燃干灯”、“沙弥守戒自杀”、“须者提搬兵复国”等,系佛教本来的传统 题材,与隋唐壁画以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变为主,宣扬欢乐和幸福的主题大 相径庭
敦煌石窟 彩塑菩萨 壁画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可分为:①佛、菩萨及天神像;②佛本生故事、佛 传故事及与此有关的因缘故事;③中国传统的神话题材故事;④经变故事;⑤佛 教史迹故事;⑥供养人;⑦装饰图案和建筑图。早期(北周以前)壁画主题侧重 宣扬忍辱、苦修、无原则的施舍和自我牺牲,即以“六度”为基本内容。主要包 括“萨埵那舍身饲虎”(图 5-4)、“尸毗王割肉贸鸽”、“虔者尼婆梨王剜 身燃千灯”、“沙弥守戒自杀”、 “须者提搬兵复国”等,系佛教本来的传统 题材,与隋唐壁画以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变为主,宣扬欢乐和幸福的主题大 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