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为两部分: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 生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 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及免疫学在医学 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病毒 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 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以 及消毒、灭菌方法等内容。 学习方法指导 学员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但最好能参加学校组织的面授 辅导课,并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若实在没有充裕的时间听完全课程, 可利用媒体自学、参加网上答疑、网上辅导。同时,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 参加实验教学活动;此外,学员还应在每月的作业完成及教师讲评后,结 合自身学习情况重新复习所学知识,并对尚不十分清楚的内容整理后,通 过网络或电话等通讯方式向老师询问清楚。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概述 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功能稳定 的机能。 正常一保护机体;异常一-破坏机体 二、功能: (一)免疫防御 1、生理性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 如:完整皮肤可以阻止任何细菌的入侵。 2、病理性作用:破坏机体细胞正常功能 如:机体对花粉清除中引起的过敏反应 (二)免疫稳定 1、生理性作用:维持机体自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稳定 例: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体外 2、病理性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由于自身白细胞发生变异,被吞噬细胞清除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三)免疫监视 1、生理性作用:监视癌变细胞的繁殖、增生。 换句话讲:癌细胞常有而癌症不常有 2、病理性作用:癌细胞大量繁殖。 例: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肿瘤即会出现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为两部分: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 生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 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及免疫学在医学 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病毒、 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 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以 及消毒、灭菌方法等内容。 三、学习方法指导 学员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但最好能参加学校组织的面授 辅导课,并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若实在没有充裕的时间听完全课程, 可利用媒体自学、参加网上答疑、网上辅导。同时,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 参加实验教学活动;此外,学员还应在每月的作业完成及教师讲评后,结 合自身学习情况重新复习所学知识,并对尚不十分清楚的内容整理后,通 过网络或电话等通讯方式向老师询问清楚。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概述 一、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功能稳定 的机能。 正常--保护机体;异常--破坏机体 二、功能: (一)免疫防御 1、生理性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 如:完整皮肤可以阻止任何细菌的入侵。 2、病理性作用:破坏机体细胞正常功能。 如:机体对花粉清除中引起的过敏反应。 (二)免疫稳定 1、生理性作用:维持机体自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稳定。 例: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体外。 2、病理性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由于自身白细胞发生变异,被吞噬细胞清除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三)免疫监视 1、生理性作用:监视癌变细胞的繁殖、增生。 换句话讲:癌细胞常有而癌症不常有。 2、病理性作用:癌细胞大量繁殖。 例: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肿瘤即会出现
第一章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具有 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稳定和生理平 衡的功能集合体。 免疫系统组成: §1中枢免疫器官 定义: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组成 §2外周免疫器官 、定义:免疫细胞定居和繁殖的场所 二、组成:脾、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三、功能 若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机体,淋巴结可滤过并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具体可 表现为防御性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如有害物质超岀淋巴结防御功能,病原菌可 沿淋巴管向全身蔓延。 第二章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 前体细胞,如T、B细胞 §1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一)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 (二)T细胞的表面标志 1、T细胞的表面抗原 (1)ⅢA抗原: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对T细胞的激活和产生免疫 效应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白细胞分化抗原:即利用分化群抗体所鉴定的抗原。 如:CD2、CD3、CD4、CD8等 2、T细胞的表面受体 (1)抗原受体:TCR (2)绵羊红细胞受体一E受体,可形成玫瑰花环,用于T细胞鉴别
第一章 免疫器官 一、免疫系统: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具有 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稳定和生理平 衡的功能集合体。 二、免疫系统组成: §1 中枢免疫器官 一、 定义: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二、 组成: §2 外周免疫器官 一、定义:免疫细胞定居和繁殖的场所 二、组成:脾、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三、功能: 若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机体,淋巴结可滤过并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具体可 表现为防御性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如有害物质超出淋巴结防御功能,病原菌可 沿淋巴管向全身蔓延。 第二章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 前体细胞,如 T、B 细胞。 §1 淋巴细胞 一、T 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一)T 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 (二)T 细胞的表面标志 1、T 细胞的表面抗原 ⑴ HLA 抗原: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对 T 细胞的激活和产生免疫 效应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⑵ 白细胞分化抗原:即利用分化群抗体所鉴定的抗原。 如:CD2、CD3、CD4、CD8 等 2、T 细胞的表面受体 ⑴ 抗原受体:TCR ⑵ 绵羊红细胞受体--E 受体,可形成玫瑰花环,用于 T 细胞鉴别
(3)有丝分裂原受体 ①有丝分裂原:一些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②举例: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和美洲商陆素 (4)白细胞介素受体 ①白细胞介素: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能够介导白细胞和 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②白细胞介素受体举例:IL-1R,IL-2R,IL-3R等。 3、T细胞亚群 (1)CD4+T细胞: ①ⅢH细胞(辅助型):辅助抗原传递给B细胞 ②TD细胞(迟发型):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 (2)CD8+T细胞: ①TC细胞(细胞毒型):分泌细胞毒素分解靶细胞 ②TS细胞(抑制型):避免出现过激的应答反应。 二、B淋巴细胞 (一)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发育 (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 1、B细胞表面抗原 (1)ⅢA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白细胞分化抗原(CD抗原):CD19、CD20、CD80等 2、B细胞表面受体 (1)抗原受体:BCR或SmIg (2)抗体 IgG FC段受体:可引起ADCC效应 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素作用,K细胞表面有抗体 IgG FC段受 体,当带有抗原的 IgG FC与K细胞结合后触发其发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称ADCC效应 (3)补体受体:有补体C3b的受体,趋化作用 (4)有丝分裂原受体:如细菌脂多糖、葡萄球菌A蛋白 和美洲商陆素 (5)白细胞介素受体:如,I-1,IL-2,IL-4等。 三、第三群淋巴细胞:是一大类无典型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和特征的淋巴细胞。 (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其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杀 伤靶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也不受MC限制。可以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 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需在IL-2诱导作用下, 才能发挥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 §3单核吞噬细胞 组成 前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外周血)和巨噬细胞(组织)。 二、单核吞噬细胞表面标志 (一)表面抗原:MHC-I类及MHC-II类抗原分子
⑶ 有丝分裂原受体 ①有丝分裂原:一些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②举例: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和美洲商陆素。 ⑷ 白细胞介素受体 ①白细胞介素: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能够介导白细胞和 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②白细胞介素受体举例:IL-1R,IL-2R,IL-3R 等。 3、T 细胞亚群 ⑴ CD4+T 细胞: ①TH 细胞(辅助型):辅助抗原传递给 B 细胞。 ②TD 细胞(迟发型):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 ⑵ CD8+T 细胞: ①TC 细胞(细胞毒型):分泌细胞毒素分解靶细胞。 ②TS 细胞(抑制型):避免出现过激的应答反应。 二、B 淋巴细胞 (一)B 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发育 (二)B 细胞的表面标志 1、B 细胞表面抗原 ⑴ HLA 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⑵ 白细胞分化抗原(CD 抗原):CD19、CD20、CD80 等 2、B 细胞表面受体 ⑴ 抗原受体:BCR 或 SmIg ⑵ 抗体 IgG FC 段受体:可引起 ADCC 效应。 ADCC 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素作用,K 细胞表面有抗体 IgG FC 段受 体,当带有抗原的 IgG FC 与 K 细胞结合后触发其发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称 ADCC 效应。 ⑶ 补体受体:有补体 C3b 的受体,趋化作用。 ⑷ 有丝分裂原受体:如细菌脂多糖、葡萄球菌 A 蛋白 和美洲商陆素。 ⑸ 白细胞介素受体:如,IL-1,IL-2,IL-4 等。 三、第三群淋巴细胞:是一大类无典型 T、B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和特征的淋巴细胞。 (一)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其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杀 伤靶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也不受 MHC 限制。可以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 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细胞):需在 IL-2 诱导作用下, 才能发挥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 §3 单核吞噬细胞 一、组成: 前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外周血)和巨噬细胞(组织)。 二、单核吞噬细胞表面标志 (一)表面抗原:MHC-I 类及 MHC-II 类抗原分子
(二)表面受体:多为非特异性,即不管抗原是什么。 如补体C3b受体,IgG的FC受体 三、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 (一)吞噬杀伤作用:如细菌、机体衰老细胞等。 (二)递呈抗原信息:启动免疫应答作用(见图一) (三)抗肿瘤作用:被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等靶细胞, (四)分泌生物活性介质:如IL-1促进体液免疫的进行。 §4其它免疫细胞 、中性粒细胞:主要发挥吞噬作用的细胞 二、嗜酸性粒细胞:阻止Ⅰ型超敏反应的持续发生。 、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引起I型超敏反应。 四、红细胞:携带和运输氧分子;发挥免疫粘附作用(C3b受体) 图一吞噬细胞对抗原信息递呈过程 (b)香噬细胞触角 di 抗原 Lysosome 包涵体 o) soso Class ll 抗原信息与MC-Ⅱ结合表达于细胞表面 其它抗原信息被排除细胞体外rial 第二讲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定义 (一)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 白 (二)抗体(Ab):指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B细胞合成与分泌 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区别
(二)表面受体:多为非特异性,即不管抗原是什么。 如补体 C3b 受体,IgG 的 FC 受体 三、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 (一)吞噬杀伤作用:如细菌、机体衰老细胞等。 (二)递呈抗原信息:启动免疫应答作用(见图一)。 (三)抗肿瘤作用:被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等靶细胞。 (四)分泌生物活性介质:如 IL-1 促进体液免疫的进行。 §4 其它免疫细胞 一、中性粒细胞:主要发挥吞噬作用的细胞。 二、嗜酸性粒细胞:阻止 I 型超敏反应的持续发生。 三、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引起 I 型超敏反应。 四、红细胞:携带和运输氧分子;发挥免疫粘附作用(C3b 受体)。 图一 吞噬细胞对抗原信息递呈过程 第二讲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1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一、定义: (一)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 白。 (二)抗体(Ab):指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 B 细胞合成与分泌 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二、区别: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都是抗体 如:骨髓瘤蛋白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抗体活性 §2免疫球蛋白结构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区 biotype Fab loanable Fe 2条重链(2H) 四条肽链 借助二硫链相连接 2条轻链(2L) H链前1 区(可变区) L链前1/2 两大功能区 H链后34 C区(稳定区) LL链后1/2 、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二、可以激活补体 、可与许多细胞表面Fc受体发生结合 (一)调理促吞噬作用:如IsG促进吞噬细胞发挥吞噬功能 (二)介导过敏反应:如IgE与肥大细胞结合介导I型过敏反应 (三)ADC效应: IgGFc段与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上Fc段受体结合, 使其发挥ADCC效应 四、穿过胎盘:IgG是唯一可穿过胎盘的抗体 五、免疫调节作用:负反馈性调节等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都是抗体。 如:骨髓瘤蛋白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抗体活性。 §2 免疫球蛋白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区 二、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3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一、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二、可以激活补体 三、可与许多细胞表面 Fc 受体发生结合 (一)调理促吞噬作用:如 IgG 促进吞噬细胞发挥吞噬功能 (二)介导过敏反应:如 IgE 与肥大细胞结合介导Ⅰ型过敏反应 (三)ADCC 效应:IgGFc 段与 NK 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上 Fc 段受体结合, 使其发挥 ADCC 效应 四、穿过胎盘:IgG 是唯一可穿过胎盘的抗体 五、免疫调节作用:负反馈性调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