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 6.0.3%KCl水溶液(低渗液)。 实验方法 染色体标本的制做 取小白鼠注射秋水仙素 ↓14-16h后 断头法杀死,取睾丸洗净血污 移入KCl的低渗溶液内将睾丸剪碎(呈乳白色) ↓铜网过滤至刻度离心管中 加入KCl低渗溶液于37℃水浴中低渗处理3omin(使细胞膨胀) 800~1000r/min离心8min ↓轻轻地去除上清液 加入新配制的 Carnoy's固定液,立即用吸管轻轻将细胞吹散 室温固定8min 800~1000r/min离心8min ↓弃去上清液 加入新制 Carnoy's固定液,用滴管轻轻将细胞吹散,制成细胞悬液 取出预冷的干净载玻片,以10~15cm高度滴加细胞悬液(细胞胀破) 立即吹打载玻片 多余的水分吸去后用文火烤干或空气干燥 稀释 Giemsa原液 Giemsa染色(倒置染色法,后有说明)30min 用流水冲洗标本载玻片 文火烤干显微观察 选择染色好的分裂相染色体封片后油镜下进行显微照相
7.4 80.4 19.6 6. 0.3% KCl 水溶液(低渗液)。 实 验 方 法 一、 染色体标本的制做 取小白鼠注射秋水仙素 ↓14~16h 后 断头法杀死,取睾丸洗净血污 ↓ 移入 KCl 的低渗溶液内将睾丸剪碎(呈乳白色) ↓铜网过滤至刻度离心管中 加入 KCl 低渗溶液于 37℃水浴中低渗处理 30min(使细胞膨胀) ↓ 800~1000r/min 离心 8min ↓轻轻地去除上清液 加入新配制的 Carnoy's 固定液,立即用吸管轻轻将细胞吹散 ↓ 室温固定 8min ↓ 800~1000r/min 离心 8min ↓弃去上清液 加入新制 Carnoy's 固定液,用滴管轻轻将细胞吹散,制成细胞悬液 ↓ 取出预冷的干净载玻片,以 10~15cm 高度滴加细胞悬液(细胞胀破) ↓ 立即吹打载玻片 ↓ 多余的水分吸去后用文火烤干或空气干燥 ↓ 稀释 Giemsa 原液 Giemsa 染色(倒置染色法,后有说明)30min ↓ 用流水冲洗标本载玻片 ↓ 文火烤干显微观察 ↓ 选择染色好的分裂相染色体封片后油镜下进行显微照相
附:∶倒置染色法_—在玻璃板上用废旧载玻片作支架使标本载玻片的标本面向下放置到 支架上,在玻璃板和标本载玻片之间滴加 Giemsa染液,目的一可以节省染料,二可以避免 染液快速挥发,三可以防止染色颗粒沉淀,影响观察。在操作时应注意,多个样品同时染色 应摆放紧密,不要有间隙;滴染液时应尽量慢,不要有气泡,以免部分染色体不被着色。 染色体的组型实验 1.选择染色体清晰的照相底片,用放大机制作出放大10倍的淸晰照片。 2.将染色体逐一剪下,并对每个中期染色体逐一进行测量,包括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和 每个臂的长度。 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每对染色体平均的相对长度、臂指数与着丝粒指数。 4.把相对长度与臂指数相近者配成一对。 5.参照相对长度、臂指数与着丝粒指数的数值,并根据标准顺序,编排出染色体组型 图 6.用胶水或浆糊将每条染色体依照标准顺序粘贴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胞浆完全不着色。对于分散好的染色体,其间相互 散开,短臂收缩适中,二条姐妹染色单体大致平行分离,着丝粒清晰可见。小鼠的染色体数 为40条,多为端部和亚端部染色体,只有2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为46条,可分为A、B、C、D、E、F、G七个群,其各自的基本特征见表 表2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分类标准及其主要特征 类别包括染色体的序号 A群第1~3对 体积大,中部着丝粒。第2对着丝粒略偏离中央 B群第45对 体积大,中部着丝粒。彼此间不易区分 中等大小,亚中部着丝粒。第6对的着丝粒靠近中央,Ⅹ染色体 C群第6-12对,X大小介于第6与7对之间,第9对的长臂上有一次缢痕,第1】付 的短臂较长,第12对的短臂较短,彼此间不易区分 D群第13~15对 中等大小,近端部着丝粒,有随体。彼此间不易区分 E群第16-18对 中等大小。第16对为中央着丝粒,长臂上有一次缢痕;第17、 18对为亚中央着丝粒,后者的短臂较短 F群|第19~20对 体积小,中部着丝粒。彼此间不易区分 G群第21-~22对,Y 第21、22对体积小,近端着丝粒有随体,长臂常呈分叉状:Y 染色体较前者略大,近端着丝粒,无随体,长臂常彼此平行 作业
[附]:倒置染色法——在玻璃板上用废旧载玻片作支架, 使标本载玻片的标本面向下放置到 支架上, 在玻璃板和标本载玻片之间滴加 Giemsa 染液,目的一可以节省染料,二可以避免 染液快速挥发,三可以防止染色颗粒沉淀,影响观察。在操作时应注意,多个样品同时染色 应摆放紧密,不要有间隙;滴染液时应尽量慢,不要有气泡,以免部分染色体不被着色。 二、染色体的组型实验 1. 选择染色体清晰的照相底片,用放大机制作出放大 10 倍的清晰照片。 2. 将染色体逐一剪下,并对每个中期染色体逐一进行测量,包括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和 每个臂的长度。 3.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每对染色体平均的相对长度、臂指数与着丝粒指数。 4. 把相对长度与臂指数相近者配成一对。 5. 参照相对长度、臂指数与着丝粒指数的数值,并根据标准顺序,编排出染色体组型 图。 6. 用胶水或浆糊将每条染色体依照标准顺序粘贴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 验 结 果 在显微镜下,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胞浆完全不着色。对于分散好的染色体, 其间相互 散开, 短臂收缩适中, 二条姐妹染色单体大致平行分离, 着丝粒清晰可见。小鼠的染色体数 为 40 条,多为端部和亚端部染色体,只有 2 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为 46 条,可分为 A、B、C、D、E、F、G 七个群,其各自的基本特征见表 2。 表 2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分类标准及其主要特征 类别 包括染色体的序号 主 要 特 征 A 群 第 1~3 对 体积大,中部着丝粒。第 2 对着丝粒略偏离中央 B 群 第 4~5 对 体积大,中部着丝粒。彼此间不易区分 C 群 第 6~12 对,X 中等大小, 亚中部着丝粒。第 6 对的着丝粒靠近中央, X 染色体 大小介于第 6 与 7 对之间, 第 9 对的长臂上有一次缢痕, 第 11 对 的短臂较长, 第 12 对的短臂较短, 彼此间不易区分 D 群 第 13~15 对 中等大小,近端部着丝粒,有随体。彼此间不易区分 E 群 第 16~18 对 中等大小。第 16 对为中央着丝粒,长臂上有一次缢痕;第 17、 18 对为亚中央着丝粒,后者的短臂较短 F 群 第 19~20 对 体积小,中部着丝粒。彼此间不易区分 G 群 第 21~22 对,Y 第 21、22 对体积小, 近端着丝粒, 有随体, 长臂常呈分叉状;Y 染色体较前者略大, 近端着丝粒, 无随体, 长臂常彼此平行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