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荷叶咏(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在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 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2)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3)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课文中指只有枝干没有荷叶的荷花 (4)胸怀坦白 (5)久旱后下得时间较长的透雨 (6)温和的风 (⑦)轻,轻挑、轻浮:;慢,傲慢。 2.孙犁托物言志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3.(唐)骆宾王《咏蝉》:(唐)贺知章《咏柳》:(唐)王勃《咏风》:(唐)李商隐《咏史》: 毛泽东《咏梅》等等。 4.(唐)王昌龄《采莲曲》:(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朱自清《荷塘月色》 、阅读分析 (一)1.由远到近,由远景到特写。 2.从荷塘中荷花的分布、各种姿态、色彩和荷花的动态、静态几方面来描写 3.荷叶的描写在内容上起到了衬托荷花的作用。荷花的美姿在青翠玉滴的荷叶的衬托 之下更显得迷人。在结构上起了铺垫作用,为后文赞颂荷叶的奉献精神埋下了伏笔 (二)文章分明是要咏赞荷叶,但却意味深长地从描写荷花入手。先对荷花描绘一番 并引用许多古代的骚人墨客对荷花竞相赞美的词句,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到清代 周敦颐的《爱莲说》,极力铺陈一番。这番铺陈,表面上是咏赞荷花,实际上是为下文替荷 叶鸣不平做铺垫。作者不惜以浓墨重彩描绘赞颂荷花,正是为了突岀咏赞荷叶。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三)实写:课文第2自然段直接描写荷花;第3自然段大量引用古代诗文。 虚写:第5自然段歌颂荷叶不与人争风,朴实无华、无私无畏、紧密团结、襟怀坦 荡等。 虚实结合:第6自然段写荷叶的实用价值是实写,归纳荷叶的精神美并与人民群众的 精神美联系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则是虚写。 作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利于咏物言志,表达文章主旨。文中写荷花的外在美多用实 写,写荷叶重在精神美,多虚写。课文正是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讴歌人民 群众高尚品质和伟大奉献精神的主题
120 12. ※荷叶咏(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在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 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2)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3)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课文中指只有枝干没有荷叶的荷花。 (4)胸怀坦白。 (5)久旱后下得时间较长的透雨。 (6)温和的风。 (7)轻,轻挑、轻浮;慢,傲慢。 2.孙犁 托物言志 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3.(唐)骆宾王《咏蝉》;(唐)贺知章《咏柳》;(唐)王勃《咏风》;(唐)李商隐《咏史》; 毛泽东《咏梅》等等。 4.(唐)王昌龄《采莲曲》;(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朱自清《荷塘月色》。 二、阅读分析 (一)1.由远到近,由远景到特写。 2.从荷塘中荷花的分布、各种姿态、色彩和荷花的动态、静态几方面来描写。 3.荷叶的描写在内容上起到了衬托荷花的作用。荷花的美姿在青翠玉滴的荷叶的衬托 之下更显得迷人。在结构上起了铺垫作用,为后文赞颂荷叶的奉献精神埋下了伏笔。 (二)文章分明是要咏赞荷叶,但却意味深长地从描写荷花入手。先对荷花描绘一番, 并引用许多古代的骚人墨客对荷花竞相赞美的词句,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到清代 周敦颐的《爱莲说》,极力铺陈一番。这番铺陈,表面上是咏赞荷花,实际上是为下文替荷 叶鸣不平做铺垫。作者不惜以浓墨重彩描绘赞颂荷花,正是为了突出咏赞荷叶。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三)实写:课文第 2 自然段直接描写荷花;第 3 自然段大量引用古代诗文。 虚写:第 5 自然段歌颂荷叶不与人争风,朴实无华、无私无畏、紧密团结、襟怀坦 荡等。 虚实结合:第 6 自然段写荷叶的实用价值是实写,归纳荷叶的精神美并与人民群众的 精神美联系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则是虚写。 作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利于咏物言志,表达文章主旨。文中写荷花的外在美多用实 写,写荷叶重在精神美,多虚写。课文正是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讴歌人民 群众高尚品质和伟大奉献精神的主题
13※喜雨亭记(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东坡居士”欧阳修欧苏黄庭坚苏黄辛弃疾苏辛 3.(1)命名说明 (2)顺承连词并列连词 (3)因此用、拿 4.(1)省去指代喜事的“之”;“以之名物 (2)省去指代雨的“之”;“以之名亭” (3)省去介词“于”,给:“归之于天子”。 这年春天,在岐山以南天上落下了麦子,占卜说是丰年。接着整月未下雨,百姓才 感到忧虑起来。 阅读分析 (一)1.本文在写法上有独创性。作者把“喜”“雨”“亭”三个字拆开来化成三层意 思,然后用倒写与顺写、分写与合写、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错综地组成文章,挥洒 自如地表现主题。 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下雨这件喜事。雨水给百姓带来丰收,使百姓免于灾 荒:雨水给朝廷带来安宁,使盗贼减少。我与诸君才能“优游而乐于此亭者”,这都是雨所 赐于我们的幸福、安宁。这就是亭子的不凡意义 (二)1.那时将近半夜,四面看看,觉得冷清寂寞得很。刚好有一只鹤,从东边飞来横 穿江面,翅膀像车轮那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色的裙子,前面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 戛戛地拉长着声叫,擦过我坐的小船向西边飞去。 不一会儿,朋友们辞去,我也回家睡觉。梦里看到一个道士,穿着一件羽毛的道袍, 飘飘然的跳舞似的,走过临皋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一边问我道:“赤壁之游快乐吗?”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噢!哎啊!我晓得你的底细了。昨天的夜里,边飞边叫地 经过我坐的小船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过头去笑起来,我也陡然惊醒。开门一望,看不 到道士影迹 2.写梦境,流露出作者想逃避现实但又无法逃避的矛盾心理,带有较浓厚的虚无色彩
121 13.※喜雨亭记(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东坡居士” 欧阳修 欧苏 黄庭坚 苏黄 辛弃疾 苏辛 2.A 3.(1)命名 说明 (2)顺承连词 并列连词 (3)因此 用、拿 4.(1)省去指代喜事的“之”;“以之名物”。 (2)省去指代雨的“之”;“以之名亭”。 (3)省去介词“于”,给;“归之于天子”。 5.这年春天,在岐山以南天上落下了麦子,占卜说是丰年。接着整月未下雨,百姓才 感到忧虑起来。 二、阅读分析 (一)1.本文在写法上有独创性。作者把“喜”、“雨”、“亭”三个字拆开来化成三层意 思,然后用倒写与顺写、分写与合写、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错综地组成文章,挥洒 自如地表现主题。 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下雨这件喜事。雨水给百姓带来丰收,使百姓免于灾 荒;雨水给朝廷带来安宁,使盗贼减少。我与诸君才能“优游而乐于此亭者”,这都是雨所 赐于我们的幸福、安宁。这就是亭子的不凡意义。 (二)1.那时将近半夜,四面看看,觉得冷清寂寞得很。刚好有一只鹤,从东边飞来横 穿江面,翅膀像车轮那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色的裙子,前面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 戛戛地拉长着声叫,擦过我坐的小船向西边飞去。 不一会儿,朋友们辞去,我也回家睡觉。梦里看到一个道士,穿着一件羽毛的道袍, 飘飘然的跳舞似的,走过临皋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一边问我道:“赤壁之游快乐吗?”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噢!哎啊!我晓得你的底细了。昨天的夜里,边飞边叫地 经过我坐的小船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过头去笑起来,我也陡然惊醒。开门一望,看不 到道士影迹。 2.写梦境,流露出作者想逃避现实但又无法逃避的矛盾心理,带有较浓厚的虚无色彩
14游褒禅山记(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 2.(1)观察:景观 (2)命名:明白。 (3)错误;弄错 (4)道路;说 3.C 4.(1)住宿 (4)帮助 6.A 、阅读分析 (一)1.更;照明;责怪:那。 2.①代词,代“洞”②代词,代“我们”③代词,代“自己” 3.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而不能享尽那游览的乐趣。 4.表达自己游览不能坚持到底的后悔心情 (二)1.(1)比拟(2)比喻(3)引用(4)反问 2.先写那“江水的绿,绿得浓极了”使“我”非常之惊奇。再写“闽江的险峻急流” 使“我”“从那一团浓绿中惊醒”,“到真吸了口冷气”。又写江流的气概“吸引了我”。最 后写一只顺流而下的木船,“惊险万分”,而船上的人镇定勇敢、毫不迟疑,引起“我” 的深思 3.第④小节紧承第③小节,是那时的理解:第⑤小节是现在的思考,说的是同一件事, 但思考更深刻,道出了险峻和平安的辩证关系,勇士和懦夫的本质区别,能更自然地引申 出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4.B 选择;第③小节针对闽江急流而问,第⑨小节针对生活而问
122 14.游褒禅山记(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 2.(1)观察;景观。 (2)命名;明白。 (3)错误;弄错。 (4)道路;说。 3.C 4.(1)住宿。 (2)在。 (3)照明。 (4)帮助。 5.A 6.A 二、阅读分析 (一)1.更;照明;责怪;那。 2.①代词,代“洞”②代词,代“我们”③代词,代“自己”。 3.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而不能享尽那游览的乐趣。 4.表达自己游览不能坚持到底的后悔心情。 (二)1.(1)比拟 (2)比喻 (3)引用 (4)反问 2.先写那“江水的绿,绿得浓极了”使“我”非常之惊奇。再写“闽江的险峻急流” 使“我”“从那一团浓绿中惊醒”,“到真吸了口冷气”。又写江流的气概“吸引了我”。最 后写一只顺流而下的木船,“惊险万分”,而船上的人镇定勇敢、毫不迟疑,引起“我” 的深思。 3.第④小节紧承第③小节,是那时的理解;第⑤小节是现在的思考,说的是同一件事, 但思考更深刻,道出了险峻和平安的辩证关系,勇士和懦夫的本质区别,能更自然地引申 出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4.B 5.选择;第③小节针对闽江急流而问,第⑨小节针对生活而问
15天山景物记(答案) 、基础知识 1.黄潮洋阳光灿烂照天山月亮潮 2.游踪时间与空间 4.C 7.A 、阅读分析 (一)1.基本以时间变化为序 牧场、牧群、牧女、雨前雨后,按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 3.(略) (二)1.写古都生意人的店铺有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2.可分三层: (1)从“他们的店铺一一艺术氛围”,总写店铺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2)从“商铺的房舍一一迎送南来北往人之类”,具体写店铺有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3)从“斯诗斯画儿一一浏览一番”,写总的感受,同时引起下文 16包身工(答案) 、基础知识 1.沈端先《上海屋檐下》《考验》《祝福》《林家铺子》 2.报告文学一天生活劳动点面结合与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3.B 4.A 5.C 、阅读分析 (一)1.“机器”借指包身工,形象地写出包身工的地位和所遭受的非人待遇 2.“慈祥”是反语,揭露带工老板假仁慈,真狠毒的嘴脸。 佳肴”指好菜,用在这里强调包身工饮食的恶劣 3.“饲养”本义是喂养动物,这里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做会说话的牲口,役使他们
123 15.天山景物记(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黄潮洋 阳光灿烂照天山 月亮潮 2.游踪 时间与空间 3.A 4.C 5.A 6.B 7.A 二、阅读分析 (一)1.基本以时间变化为序。 2.牧场、牧群、牧女、雨前雨后,按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 3.(略) (二)1.写古都生意人的店铺有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2.可分三层: (1)从“他们的店铺——艺术氛围”,总写店铺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2)从“商铺的房舍——迎送南来北往人之类”,具体写店铺有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3)从“斯诗斯画儿——浏览一番”,写总的感受,同时引起下文。 16.包身工(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沈端先 《上海屋檐下》 《考验》 《祝福》 《林家铺子》 2.报告文学 一天生活劳动 点面结合与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3.B 4.A 5.C 二、阅读分析 (一)1.“机器”借指包身工,形象地写出包身工的地位和所遭受的非人待遇。 2.“慈祥”是反语,揭露带工老板假仁慈,真狠毒的嘴脸。 “佳肴”指好菜,用在这里强调包身工饮食的恶劣。 3.“饲养”本义是喂养动物,这里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做会说话的牲口,役使他们
以牟取暴利 4.“罐装了的劳动力”是比喻说法,意思是这些劳动力与社会完全隔绝,没有自由 无从接受新思想,安全保险 5.“据说”有对这种说法表示否定与批判的意思 (二)19世纪中叶,美国开发西部时,低价雇用许多外来移民,并使他们在沉重劳动中 死去,建成西部铁路。作者这样联想,强烈控诉日本纱厂资本家在中国的“飞跃膨大”是 在残酷剥削、压榨中国劳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7※乡村客店的一晚(答案) 基础知识 D 4.A 、阅读分析 (一)1.文章开篇交待,很多事作者非常容易忘记,但有些事虽事隔多年,至今回想起 来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造成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欲望。篇末“好东西是不应成为过 去,也不能成为过去的。”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2.提示:尊重、谦让、关怀、信任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把 它发扬光大 (二)1.散文时间时空正常式 2.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2自然段)交待要为女儿要一盆君子兰,介绍老同学, 第二层(第3、4、5、6自然段)写要花的经过。 第三层(第7自然段)写老同学为我送行并送我一盆君子兰。 3.通过对君子兰的赞美,表明人的品质应像君子兰一样高洁。 18※琐忆(答案 基础知识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24 以牟取暴利。 4.“罐装了的劳动力”是比喻说法,意思是这些劳动力与社会完全隔绝,没有自由, 无从接受新思想,安全保险。 5.“据说”有对这种说法表示否定与批判的意思。 (二)19 世纪中叶,美国开发西部时,低价雇用许多外来移民,并使他们在沉重劳动中 死去,建成西部铁路。作者这样联想,强烈控诉日本纱厂资本家在中国的“飞跃膨大”是 在残酷剥削、压榨中国劳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7.※乡村客店的一晚(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 2.A 3.C 4.A 二、阅读分析 (一)1.文章开篇交待,很多事作者非常容易忘记,但有些事虽事隔多年,至今回想起 来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造成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欲望。篇末“好东西是不应成为过 去,也不能成为过去的。”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2.提示:尊重、谦让、关怀、信任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把 它发扬光大。 (二)1.散文 时间 时空正常式 2.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 1、2 自然段)交待要为女儿要一盆君子兰,介绍老同学。 第二层(第 3、4、5、6 自然段)写要花的经过。 第三层(第 7 自然段)写老同学为我送行并送我一盆君子兰。 3.通过对君子兰的赞美,表明人的品质应像君子兰一样高洁。 18.※琐忆(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