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士职业妆容的修饰技巧。 (2)不同体型、肤色的服饰配色方案 3.一般介绍 (1)各种化妆工具的使用 (2)不同类型皮肤的基本保养方法 (3)色彩搭配的原则 六、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1.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理论部分为大班授课,实践部分进行小班授课 2.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3.应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记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4.加强实践课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5.受学时数限制,部分要了解的理论内容由学生自学 推荐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 7.组织教师和邀请有关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听课,搞好教学监督,提高教学质量。课后听取学 生、听课教师领导对教学的反映,学期结束总结教学情况,发扬长处,改正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结束进行多形式的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 (二)评价 1.教研室根据教务处制定的教师教学评价表,由教师本人、学生、教研室其他同志参加,在学 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授课质量评价。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 2.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 编写李琼刘艳飞 审校罗艳艳
- 8 - (1)护士职业妆容的修饰技巧。 (2)不同体型、肤色的服饰配色方案。 3.一般介绍 (1)各种化妆工具的使用。 (2)不同类型皮肤的基本保养方法。 (3)色彩搭配的原则。 六、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1.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理论部分为大班授课,实践部分进行小班授课。 2.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掌握 所学知识。 3.应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记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4.加强实践课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5.受学时数限制,部分要了解 的理论内容由学生自学。 6.推荐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 7.组织教师和邀请有关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听课,搞好教学监督,提高教学质量。课后听取学 生、听课教师领导对教学的反映,学期结束总结教学情况,发扬长处,改正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8.学习结束进行多形式的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 (二)评价 1.教研室根据教务处制定的教师教学评价表,由教师本人、学生、教研室其他同志参加,在学 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授课质量评价。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及时改进和提高。 2.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 编写 李 琼 刘艳飞 审校 罗艳艳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适用护理学专业 、课程简介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专业的启蒙课程,也是学生了解护理学发展趋势的一门重 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围绕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生命历程,根据护理理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 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为服 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 本课程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明确护理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掌握护理学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在以后的专业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 立解决专业问题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并坚定热爱护理工作的良好的职业信念。 课程性质为考试课,学分为1.5,学时32学时(理论:28学时,实验:4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护理理论及相关理论,系统而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的内涵,了解 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并理解护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基本技能 在临床实践中,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应用护理程序满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 神需要,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三)基本素质 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南丁格尔的精神境界,培养以关爱、关怀为基础的人文精神,提高人际沟通 独立思考与解决专业问题以及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牢固护理专业信念,塑造良好的专业素质
- 9 -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适用护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专业的启蒙课程,也是学生了解护理学发展趋势的一门重 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围绕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生命历程,根据护理理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 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为服 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 本课程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明确护理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掌握 护理学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在以后的专业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 立解决专业问题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并坚定热爱护理工作的良好的职业信念。 课程性质为考试课,学分为 1.5,学时 32 学时(理论:28 学时,实验:4 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护理理论及相关理论,系统而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的内涵,了解 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并理解护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基本技能 在临床实践中,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应用护理程序满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 神需要,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三)基本素质 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南丁格尔的精神境界,培养以关爱、关怀为基础的人文精神,提高人际沟通、 独立思考与解决专业问题以及评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牢固护理专业信念,塑造良好的专业素质
三、学时分配 单元 名称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健康与疾病 123456789 需要与文化 成长与发展 压力与适应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科学思维方法和临床护理决策 222224 护理程序 护理理论及模式 希望、失望与丧失、悲哀 自学 健康教育 自学 护理与法律 合计 4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目标 1.掌握 (1)护理的概念,护理学概念,护理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 2.熟悉 (1)护理学发展及形成过程。 (2)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工作范畴、护士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 3.了解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内容 1.重点阐述 (1)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概念,护理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
- 10 - 三、学时分配 单元 名称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1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2 2 健康与疾病 2 3 需要与文化 4 4 成长与发展 2 5 压力与适应 2 6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2 1 7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2 1 8 科学思维方法和临床护理决策 2 9 护理程序 4 2 10 护理理论及模式 4 11 希望、失望与丧失、悲哀 自学 12 健康教育 自学 13 护理与法律 2 合 计 28 4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目标 1.掌握 (1)护理的概念,护理学概念,护理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 2.熟悉 (1)护理学发展及形成过程。 (2)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工作范畴、护士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 3.了解 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内容 1.重点阐述 (1)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概念,护理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
2.详细了解 (1)护理学发展及形成过程 (2)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工作范畴。 3.一般介绍 (1)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2)护士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目标 1.掌握 (1)健康、亚健康、疾病的概念,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病人角色特征及常见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3)wHO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原则。 熟悉 (1)影响健康的因素。 (2)预防疾病的措施。 (3)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3.了解 (1)健康的测量指标。 (2)生存质量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3)患病后病人主要的行为反应及心理反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4)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政策、检查及评价指标,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保健的总目标及总方针 内容 1.重点阐述 (1)健康、亚健康、疾病的概念,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病人角色特征及常见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3)wHO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原则。 2.详细了解 (1)影响健康的因素。 (2)预防疾病的措施 (3)生存质量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3.一般介绍 (1)健康的测量指标
- 11 - 2.详细了解 (1)护理学发展及形成过程。 (2)护理专业的特征与工作范畴。 3.一般介绍 (1)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2)护士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目标 1.掌握 (1)健康、亚健康、疾病的概念,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病人角色特征及常见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3)WHO 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原则。 2.熟悉 (1)影响健康的因素。 (2)预防疾病的措施。 (3)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3.了解 (1)健康的测量指标。 (2)生存质量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3)患病后病人主要的行为反应及心理反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4)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政策、检查及评价指标,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保健的总目标及总方针。 内容 1.重点阐述 (1)健康、亚健康、疾病的概念,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病人角色特征及常见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3)WHO 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原则。 2.详细了解 (1)影响健康的因素。 (2)预防疾病的措施。 (3)生存质量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3.一般介绍 (1)健康的测量指标
(2)生存质量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3)病人主要的行为反应及心理反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4)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政策、检查及评价指标,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保健的总目标及总方针。 第三章需要与文化 目标 掌握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和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2)文化休克的概念、原因、过程及表现。 (3)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及对病人进行文化护理的策略。 2.熟悉 (1)需要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2)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3)文化休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4)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主要内容 3.了解 (1)需要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特征。 (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主要观点 (3)护士在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内容 1.重点阐述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和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2)文化休克的概念、原因、过程及表现 (3)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及对病人进行文化护理的策略。 2.详细了解 (1)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 (2)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3)文化休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4)护士在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3.一般介绍 (1)需要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特征。 (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3)文化的概念、特征、模式和分类
- 12 - (2)生存质量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3)病人主要的行为反应及心理反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4)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政策、检查及评价指标,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保健的总目标及总方针。 第三章 需要与文化 目标 1.掌握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和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2)文化休克的概念、原因、过程及表现。 (3)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及对病人进行文化护理的策略。 2.熟悉 (1)需要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2)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3)文化休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4)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主要内容。 3.了解 (1)需要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特征。 (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主要观点。 (3)护士在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内容 1.重点阐述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和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 (2)文化休克的概念、原因、过程及表现。 (3)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及对病人进行文化护理的策略。 2.详细了解 (1)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 (2)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3)文化休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4)护士在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3.一般介绍 (1)需要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特征。 (2)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3)文化的概念、特征、模式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