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II 交易所 …………………………………………………… 676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摘选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683—712 I 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 683 1 生产 ………………………………………………… 683 2 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 688 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 700 4 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 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 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关系 ……………………… 709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手稿)》摘选 ……… 713—793 [资本主义生产的作用及其界限]……………………………… 713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724 [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 ………………………………… 725 [古代的所有制形式] …………………………………… 728 [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 ………………………………… 731 [公社制的生产关系的局限性]…………………………… 736 [蒲鲁东对财产的起源问题的错误看法] ………………… 740 [公社和以公社为基础的所有制解体的原因]……………… 746 [资本主义关系的原始形成]……………………………… 750 [机器体系和科学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化]………… 771 《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 年手稿)》摘选 ……… 794—875 [危机问题] ………………………………………………… 794 [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 825 [(a)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 ……………………… 827 [(b)]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 ……………………… 838 [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84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6 II 交易所 …………………………………………………… 676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摘选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683—712 I 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 683 1 生产 ………………………………………………… 683 2 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 …………………… 688 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 700 4 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 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 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关系 ……………………… 709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手稿)》摘选 ……… 713—793 [资本主义生产的作用及其界限]……………………………… 713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724 [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 ………………………………… 725 [古代的所有制形式] …………………………………… 728 [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 ………………………………… 731 [公社制的生产关系的局限性]…………………………… 736 [蒲鲁东对财产的起源问题的错误看法] ………………… 740 [公社和以公社为基础的所有制解体的原因]……………… 746 [资本主义关系的原始形成]……………………………… 750 [机器体系和科学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化]………… 771 《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 年手稿)》摘选 ……… 794—875 [危机问题] ………………………………………………… 794 [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 825 [(a)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 ……………………… 827 [(b)]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 ……………………… 838 [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 84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7 [(a)资本的生产力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资本主义表现]…… 848 [(b)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生产劳动]…………………… 852 [(c)在资本同劳动的交换中两个本质上不同的环节]……… 857 [(d)生产劳动对资本的特殊使用价值]…………………… 860 [(e)非生产劳动是提供服务的劳动。资本主义条件下 对服务的购买。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看成服务的 交换的庸俗观点]…………………………………… 862 [(f)资本主义社会中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劳动] …………… 868 [(g)关于生产劳动的补充规定:生产劳动是实现在 物质财富中的劳动]………………………………… 871 [(h)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表现]………………… 872 [(i)从物质生产总过程的角度看生产劳动问题] ………… 873 [(k)运输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领域。运输业中的生产劳动] … 874 注释………………………………………………………… 877—945 人名索引…………………………………………………… 946—963 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 964—966 目 录
7 [(a)资本的生产力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资本主义表现]…… 848 [(b)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生产劳动]…………………… 852 [(c)在资本同劳动的交换中两个本质上不同的环节]……… 857 [(d)生产劳动对资本的特殊使用价值]…………………… 860 [(e)非生产劳动是提供服务的劳动。资本主义条件下 对服务的购买。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看成服务的 交换的庸俗观点]…………………………………… 862 [(f)资本主义社会中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劳动] …………… 868 [(g)关于生产劳动的补充规定:生产劳动是实现在 物质财富中的劳动]………………………………… 871 [(h)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表现]………………… 872 [(i)从物质生产总过程的角度看生产劳动问题] ………… 873 [(k)运输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领域。运输业中的生产劳动] … 874 注释………………………………………………………… 877—945 人名索引…………………………………………………… 946—963 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 964—966 目 录
书 1 第二卷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卷, 内容包括马克思《资本论》节选和经济学手稿摘选,以及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四篇经济学论著。 马克思毕生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初担 任《莱茵报》编辑的时候,他就开始关注经济问题。40 年代中期在 巴黎和布鲁塞尔期间,他系统地研读经济学著作,并作了大量笔 记。他的研究成果体现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 困》、《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中。欧洲 1848 年革命爆发后,他 因回国参加革命而中断了经济学研究。从 50 年代初起,马克思重 新钻研经济学,他不仅阅读了当时所有重要的经济学文献,以及哲 学、政治、法律、历史等著作,而且查阅了大量的官方文件、法律条 文、调查报告和统计资料,钻研了一系列自然科学和技术书籍。 1857 年 7 月—1858 年 6 月,他撰写了 50 印张手稿,这是《资本论》 的最初稿本,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从 1858 年下半年开始, 他在 1857—1858 年手稿的基础上开始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 书,打算分册出版,但只在 1859 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 分册》。1861 年 8 月—1863 年 7 月,他又写了 23 个笔记本的手 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个稿本。1862 年马克思决定以《资本 论》为标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发表自己的著作。他
书 1 第二卷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卷, 内容包括马克思《资本论》节选和经济学手稿摘选,以及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四篇经济学论著。 马克思毕生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初担 任《莱茵报》编辑的时候,他就开始关注经济问题。40 年代中期在 巴黎和布鲁塞尔期间,他系统地研读经济学著作,并作了大量笔 记。他的研究成果体现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 困》、《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中。欧洲 1848 年革命爆发后,他 因回国参加革命而中断了经济学研究。从 50 年代初起,马克思重 新钻研经济学,他不仅阅读了当时所有重要的经济学文献,以及哲 学、政治、法律、历史等著作,而且查阅了大量的官方文件、法律条 文、调查报告和统计资料,钻研了一系列自然科学和技术书籍。 1857 年 7 月—1858 年 6 月,他撰写了 50 印张手稿,这是《资本论》 的最初稿本,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从 1858 年下半年开始, 他在 1857—1858 年手稿的基础上开始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 书,打算分册出版,但只在 1859 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 分册》。1861 年 8 月—1863 年 7 月,他又写了 23 个笔记本的手 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个稿本。1862 年马克思决定以《资本 论》为标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发表自己的著作。他
2 计划把《资本论》写成四册:第一册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是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是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各种形态;第四 册是理论史。1863—1865 年他撰写了第一、二、三册的手稿。 1867 年 9 月,《资本论》第一卷由汉堡迈斯纳出版社出版。《资本 论》第二、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马克思的经 济学研究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创立了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 本卷首篇著作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这 篇序言中,马克思叙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发现唯物史观的 过程,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历 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 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 件。恩格斯的书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 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阐述了马克思创立的 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伟大意义,指出唯物史观不仅对经济学, 而且对一切历史科学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阐明了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研究中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辩证统一;概要介绍了马 克思的商品、价值和货币学说;强调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 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 《工资、价格和利润》阐述了《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原理,说明了 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工资的实质,指出了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 争的必要性,同时强调要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最终消 灭雇佣劳动制度。在《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 〈民主周报〉作》中,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本原理,特 别是剩余价值理论,并对《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论成就和崭新的研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 计划把《资本论》写成四册:第一册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是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是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各种形态;第四 册是理论史。1863—1865 年他撰写了第一、二、三册的手稿。 1867 年 9 月,《资本论》第一卷由汉堡迈斯纳出版社出版。《资本 论》第二、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马克思的经 济学研究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创立了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 本卷首篇著作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这 篇序言中,马克思叙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发现唯物史观的 过程,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历 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 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 件。恩格斯的书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 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阐述了马克思创立的 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伟大意义,指出唯物史观不仅对经济学, 而且对一切历史科学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阐明了马克思政 治经济学研究中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辩证统一;概要介绍了马 克思的商品、价值和货币学说;强调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 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 《工资、价格和利润》阐述了《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原理,说明了 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工资的实质,指出了工人阶级开展经济斗 争的必要性,同时强调要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最终消 灭雇佣劳动制度。在《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 〈民主周报〉作》中,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本原理,特 别是剩余价值理论,并对《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论成就和崭新的研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 究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资本论》第一、二、三卷节选是本卷的主要内容。《资本论》 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根据对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 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资本论》内容极其丰 富,除经济学内容外,还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 容,以及有关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 术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 生产。 在《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中,马克思论述了《资本论》 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指出: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 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 济运动规律,贯穿全书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在第一篇中,马克思研究了商品和货币。他从分析商品开始, 阐明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各 种矛盾的萌芽,指出: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 二因素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价值的实体就是 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揭示了货 币的起源和本质,指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的产生和使用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之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商品和 货币这一外在矛盾;货币是商品交换的最后产物,又是资本发展的 第二卷说明
3 究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资本论》第一、二、三卷节选是本卷的主要内容。《资本论》 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根据对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 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资本论》内容极其丰 富,除经济学内容外,还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 容,以及有关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 术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 生产。 在《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中,马克思论述了《资本论》 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指出: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 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 济运动规律,贯穿全书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在第一篇中,马克思研究了商品和货币。他从分析商品开始, 阐明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各 种矛盾的萌芽,指出: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 二因素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价值的实体就是 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揭示了货 币的起源和本质,指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的产生和使用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之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商品和 货币这一外在矛盾;货币是商品交换的最后产物,又是资本发展的 第二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