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左下的铜器之上。两铭的Y字形柱相同,但后者以左右各 两个“臣”字代棒了两侧的人物。 与Y字形柱相似的东西还可见于图6右下中央。这似 乎是一个捕鸟器。从前曾在殷墟发现枚铜印,其中一枚的 图像与这-一铭文完全相同。现已确知,这几件铜印是属于殷 代的。关这个,以后我们还将提到。 本节结尾要请大家接触图6左上和左下两个特别复杂的 例子。左上角铭文的第一个字表现二人高举双手在车的两旁 照拂,其后的字读作“作宝尊势”。左下角的器铭,中问是两只 脚和个椭圆位“亚”字形祭坛正中,两侧的篱笆样的东西 读作“册”字。这个字应该怎样解释只有任读者想象了。 原始的象形文字 以上例举了表小人物、动物、器物的单一式和组合式的各 种各样的器铭,它们似乎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很多器铭究 竞意味着什么却义难以清晰地加以说明。不过,这种阁画文 字并不都是单独出现的,它们也出现在时代稍晚而文字较多 的铜器铭文之上.。图6左上图即其一例。在这种场合,上述 的象形文字-一般是作为固有名词、即制作铜器者的名字丽使 坩的。因此,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图画文字应该是表示 部族或氏族的符号。我们的判断只能到此为止了,至于各个 符号应读什么音、是哪一族的族徽、其氏族主要职掌的车务、 其职掌在殷代社会中有着怎样的作用等等问题,还有待干将 来的研究去解明。 但是,重要的是,在同一种图形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形式 6
从极接近写实的绘画到被抽象化了的绘画与L不同丁文字的 绘画,经历了儿个发展阶段。集中众多的这样的实例,就可以 发现其抽象化逐步加深、最后形成文字的过程。反过来说,文 字的遥远祖先应该就是象形。不过,是否称其为象形文字还 应再斟酌,称这种文字做图画文字似乎更恰当些。在这种铭 文广泛使用时,甲骨文及铜器铭文等文字也已被使用。不过, 后者作为文宇又有飞速发展,并通过偏旁与结构的组合,进入 相当复杂的至今仍用以记事的阶段。任这里,殷代的人们仪 仪在族数中还顽固地保留着其原始的象形状态。这种象形文 字在甲骨文等文字中的发达,一定经历了数百年、以至千年以 上:的时间。作为处于较现存最早的汉字一龟中兽骨文学更 古老的阶段的文字,我们今天尤应注意这种图画文字。 然而,最近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被报道出来。这就是成 为西田龙雄博十的《活的象形文字》·文主题的居住在中国云 南省的摩梭族的文字。就字形而音,这种文字同中国古代的 象形文字尚有些微不同,但是,在今天的摩梭族的文字中,图 画文字仍具有生命力,这种文字同汉字产生初期的象形文字 有着完全相同的意义。同许多尚处于文明产生以前的阶段中 的民族一样,摩梭人的文献都是宗教性的。他们使自己的象 形文字或借用同音字,或组合起若干要素制造出·个新的文 句,并用这种文字将其经典和传说记载并留传了下来。 经过代中国的儿千年的积累,今天汉字的数量已达几 万个,这是古代人们在文字产生初期所作的种种艰苦试验和 摸模索的结果,和显尔这种尝试的材料我们却基本没有掌握,因 此,西田博土介绍给我」的摩梭族的象形文字在这·点上是 极富启发意义的 7
二、与神衹的对话 甲骨的出土及其解读 上一章中所谈的“图画文字”还是相当原始的描基物体原 状的“象形”,甚至不能判定其是否是真止的文字。就一直传 至今天的“文字”而言,最为古老的是殷商时代的龟甲兽骨文 字。这种文字往往被略称为“甲骨文”、“卜辞”,有时还被组合 起来,称为“甲骨卜辞”。甲骨文这一名称是根据其材质所起 的名字,因为这种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之上。而 之所以称其为人辞,是由于其内容是记录卜问神意的“占卜“ 的语言。这些龟甲兽骨文字的时代在商代晚期,年代约当公 龙前14~前12世纪,即3000余年前的时期,但这些甲骨为 世人所知的时间却是极短的,不过60余年而已。 在中国的河南省和河北省交界处、黄河北岸附近,有一个 安阳县心。最初,当地的农民从土中掘出刻有文字的骨片,他 们将其卖到药店,研碎之后被当作“龙骨”出售。但其原料在 制成粉未以前,被北京的学者②看到了。18~19世纪,古文 ①现为安阳市。一济者 2:即古义字学家王懿荣。一详者 8
字学研究作为清朝考据学的一个部分,有了惊人的发展。这 位学者…看到这些骨片,就知道其上的文字是比当时所知的 文字还要早的古代文字。他便立刻赶到现场,从农民手中买 得若干甲骨④。而那一现场就是传说中的殷代王都遗址。得 知这一消息后,唯利是图的精明的古董商人立刻紧随其后,开 始了甲骨的买卖,并逐渐流传到北京的学者的手中。这是 1899~1900年间的事。随着学者对其的解读,逐渐判明作为 传说而被记载在《史比》中的殷代土统与自卜辞中复原的王的 谱系是大体一政的,从而检验了甲骨文与传说两方面的准确 程度。因此,甲骨的买卖和研究也就有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辛亥革命厅,中央研究院自1929年起,派出调查队进行 发掘调查。主“七·七事变”爆发的1937年止,共进行了十几 次发掘,发掘出了殷代的官殿遗址等众多遗迹。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又进行了数次发掘。就现在 所,发掘出的甲骨已达11万片。这种文字的研究被称为甲 骨学。已有的甲骨文字约有3000个左右,已被解读的仪仅是 其半数,剩下的一半尚未解读,这些字多是固有名词。另外, 与今天的文字相同的甲骨文字中,有很多与今天的字义相差 很远。诸如此类的情况也是甲骨文研究的困难之一。 乍听起来甲骨文的释读似乎是极顺利的事情,但实际上, 当初就有人怀疑,认为“甲骨确实是从殷都遗址出上的,但能 据此就断定甲骨文是殷代文字吗?”尤为严重的是,有人其至 断言甲骨是伪造的,解读者是骗子。敢于继续进行这一研究 的,贝是少数致力于学术的学者。另外,由于数次革命和战 懿茉并改行到股墟收集甲骨,最早到般墟调查的是罗振。译者 9
争,发掘和研究也经过了几次挫折。 龟甲之占 现在虽说甲骨有11万片之多,但其中有相当多的甲骨实 际是由三竿五个破片组成的。由于甲骨极易破碎,在经过长 达.千余年的时问之后,到今天还能保持其原样的已经很少 了。图8~10的骨片都是缀合许多小片而复原起米的。甲骨 分成小片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其背面留有刻痕,有很多破片 是沿着这种刻痕裂开的(图9)。 然而,正是这种刻狼才是甲骨的本体。被称为“贞人”(占 卜的人)的大恺.有时是国王本人准备好龟甲和兽骨之后,必 先在其背面刻出这种小坑,并在其-一端以火烧烤。使之急刚 冷却,就会在电甲或兽骨的光滑的表面产生出龟裂。在图9 的照片上,这种烤痕是黑的,可以清楚地看到。 龟人.之法自康代起传全日本,但在今天的日本的人和地 区,仍然使用被称为“帚木”的树木细枝进行烧灼,因为这种树 木即使是湿树枝也极易燃烧。占卜时,将树枝的着火的一端 靠近龟甲的一个点进行烧烤,并要吹气使其继续燃烧,内为即 使是炭火,要这样仅烧热一点也是很困难的。 在问一骨片上钻出的坑有的为圆形,有的为纺锤形,有的 还有一个小坑与之成直角组合①,纶这样修治之后,灼后的龟 1,这种所成直角状的组合在甲骨学中其实包含钠”、“凿”两个部分。 中骨修治规整光洲之行,先在:背面挖!长梢状或忠核状坑,称为“凿”,凿旁挖· 圆窠,即为钻。··译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