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公差带 图2-3间隙配合 (2)过盈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孔与轴结合时,孔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实际尺寸的这 类配合称为过盈配合。它的特点是:孔与轴结合后,有过盈存在(包括最小过盈为零),二者 不能相对运动,属刚性结合,轴的公差带始终位于孔的公差带上方,如图2-4所示。 最大过盈 最小过盈 图24过盈配合 (3)过渡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孔与轴结合时,孔与轴之间可能出现间隙,也可能出 现过盈的这类配合称为过渡配合。它的特点是:孔的实际尺寸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轴的实际 尺寸,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如图25所示。 阻目 图2-5过渡配合 上述三种配合中,由于过渡配合具有间隙或过盈都较小,相互结合的孔与轴的同轴度较好
6 图 2-3 间隙配合 (2)过盈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孔与轴结合时,孔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实际尺寸的这 类配合称为过盈配合。它的特点是:孔与轴结合后,有过盈存在(包括最小过盈为零),二者 不能相对运动,属刚性结合,轴的公差带始终位于孔的公差带上方,如图 2-4 所示。 图 2-4 过盈配合 (3)过渡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孔与轴结合时,孔与轴之间可能出现间隙,也可能出 现过盈的这类配合称为过渡配合。它的特点是:孔的实际尺寸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轴的实际 尺寸,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如图 2-5 所示。 图 2-5 过渡配合 上述三种配合中,由于过渡配合具有间隙或过盈都较小,相互结合的孔与轴的同轴度较好
因此使用较为广泛。 2.配合制(基准制)同一极限制的孔和轴组成配合的一种制度。由于国家标准规定了 28种基本偏差和20个等级的标准公差后,对给定基本尺寸的孔或轴就可以形成大量的公差带 如果任意选配,情况变化极多,这样不便于零件的设计与制造。为此,国家标准规定了配合制, 它分为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1)基孔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 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配合的孔为基准孔,其代号为H”。标准规定的基准孔的基本偏 差(下偏差)为0,如图2-6a所示。 (2)基轴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 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配合的轴为基准轴,其代号“h”。标准规定的基准轴的基本偏差 (上偏差)为0,如图2-6b所示。 间隙配合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NZC 基准孔 0 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过渡配合 a~hs~n过盈配合/D配合 (a)基孔制 b)基轴制 图2-6基孔制与基轴制 (3)极限与配合的选择一般优先采用基孔制,因为加工相同精度等级的孔要比轴困 难,而且可以减少定值刀具和量具的规格数量,有利于刀、量具的标准化、系列化,经济合理, 使用方便。特殊情况下采用基轴制,在有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比较经济合理。例如用冷拉钢 材做轴时,由于本身的精度(可达IT8)已能满足设计要求,故不再加工,这时应采用基轴制 再如图2-7a所示,活塞销两端与活塞孔为过渡配合,中部与连杆衬套为间隙配合。若采用基 孔制,活塞势必做成两端粗、中间细,造成加工和装配困难
7 因此使用较为广泛。 2.配合制(基准制) 同一极限制的孔和轴组成配合的一种制度。由于国家标准规定了 28 种基本偏差和20 个等级的标准公差后,对给定基本尺寸的孔或轴就可以形成大量的公差带。 如果任意选配,情况变化极多,这样不便于零件的设计与制造。为此,国家标准规定了配合制, 它分为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1)基孔制配合 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 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配合的孔为基准孔,其代号为“H”。标准规定的基准孔的基本偏 差(下偏差)为 0,如图 2-6a 所示。 (2)基轴制配合 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 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配合的轴为基准轴,其代号“h”。标准规定的基准轴的基本偏差 (上偏差)为 0,如图 2-6b 所示。 图 2-6 基孔制与基轴制 (3)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一般优先采用基孔制,因为加工相同精度等级的孔要比轴困 难,而且可以减少定值刀具和量具的规格数量,有利于刀、量具的标准化、系列化,经济合理, 使用方便。特殊情况下采用基轴制,在有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比较经济合理。例如用冷拉钢 材做轴时,由于本身的精度(可达 IT8)已能满足设计要求,故不再加工,这时应采用基轴制。 再如图 2-7a 所示,活塞销两端与活塞孔为过渡配合,中部与连杆衬套为间隙配合。若采用基 孔制,活塞势必做成两端粗、中间细,造成加工和装配困难
连杆村套 活塞销 活塞 (a)活塞销按基轴制配合的装配图 b)滚动轴承外圈按基轴制与座孔配合 图2-7基轴制选用示例 根据标准件选择基准制。当设计的零件与标准件相配时,基准制的选择应依标准件而定。 如图2-7b中,与滚动轴承内圈相配的轴应选用基孔制,而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孔应选用基 轴制 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加工工作量,一般应选用孔比轴低一级公差才是合理 经济的 如有特殊需要,允许将任一孔、轴公差带组成非基准制配合 国标在极大地满足各行各业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规定了优先、常用和一般用途的公差带和 与之相应的优先、常用的配合,见附录,选用时首先采用优先配合,其次选用常用配合。在实 际生产中,通常多采用类比法,为此首先必须掌握各种基本偏差的特点,并了解它们的应用实 例,然后,再根据具体要求的情况加以选择。表2-3列出了尺寸至500mm基孔制、基轴制优 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 表2-3优先配合特性及应用(GB/T1801-1999 基孔制基轴制 优先配合选用说明 H11 间隙非常大,用于很松的、转动很慢的动配合,或要求大公差与大间隙的外露 组件,或要求装配方便的很松的配合 H9 D9 间隙很大的自由转动配合,用于精度为非主要要求,或有大的温度变动、高转 h9 速或大的轴颈压力时 h& 间隙不大的转动配合,用于中等转速与中等轴颈压力的精确转动,也用于装配 较易的中等定位配合 H7 间隙很小的滑动配合,用于不希望自由转动,但可自由移动和滑动并精密定位 时,也可用于要求明确的定位配合 H7H8H7 H8 为间隙定位配合,零件可自由装拆,而工作时一般相对静止不动。在最大实 H9H1H9H1体条件下的间隙为零,在最小实体条件下的间隙由公差等级决定 h9 h11h9 hl1 H7 过渡配合,用于精密定位 k6
8 图 2-7 基轴制选用示例 根据标准件选择基准制。当设计的零件与标准件相配时,基准制的选择应依标准件而定。 如图 2-7b 中,与滚动轴承内圈相配的轴应选用基孔制,而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孔应选用基 轴制。 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加工工作量,一般应选用孔比轴低一级公差才是合理 经济的。 如有特殊需要,允许将任一孔、轴公差带组成非基准制配合。 国标在极大地满足各行各业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规定了优先、常用和一般用途的公差带和 与之相应的优先、常用的配合,见附录,选用时首先采用优先配合,其次选用常用配合。在实 际生产中,通常多采用类比法,为此首先必须掌握各种基本偏差的特点,并了解它们的应用实 例,然后,再根据具体要求的情况加以选择。表 2-3 列出了尺寸至 500mm 基孔制、基轴制优 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 表 2-3 优先配合特性及应用(GB/T 1801-1999) 基孔制 基轴制 优先配合选用说明 11 11 H c 11 11 C h 间隙非常大,用于很松的、转动很慢的动配合,或要求大公差与大间隙的外露 组件,或要求装配方便的很松的配合 9 9 H d 9 9 D h 间隙很大的自由转动配合,用于精度为非主要要求,或有大的温度变动、高转 速或大的轴颈压力时 8 f 7 H 8 7 F h 间隙不大的转动配合,用于中等转速与中等轴颈压力的精确转动,也用于装配 较易的中等定位配合 7 6 H g 7 6 G h 间隙很小的滑动配合,用于不希望自由转动,但可自由移动和滑动并精密定位 时,也可用于要求明确的定位配合 7 8 6 7 9 11 9 11 H H h h H H h h 7 8 6 7 9 11 9 11 H H h h H H h h 均为间隙定位配合,零件可自由装拆,而工作时一般相对静止不动。在最大实 体条件下的间隙为零,在最小实体条件下的间隙由公差等级决定 7 6 H k 7 6 K h 过渡配合,用于精密定位
H7 V7 过渡配合,允许有较大过盈的更精密定位 过盈定位配合,即小过盈配合,用于定位精度特别重要时,能以最好的定位精 P度达到部件的刚性及对中性要求,而对内孔承受压力无特殊要求,不依靠配合的 紧固性传递摩擦负荷 H7 中等压入配合,适用于一般钢件,或用于薄壁件的冷缩配合,用于铸铁件可得 到最紧的配合 H7 压入配合,适用于可以承受大压入力的零件或不宜承受大压入力的冷缩配合 注:“*”表示基本尺寸≤3mm时为过渡配合。 用类比法选择配合时还必须考虑受载荷情况、拆装情况、配合件的结合长度和材料、温 度的影响及生产类型等因素。 三、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1.公差带代号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基本偏差代 号孔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轴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公差等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孔的公差 带代号F8和轴的公差带代号f8。φ50F8的含义为: 孔公差带代号 轴公差带代号 050F8 直径符号一 一公差等级代号(大小要素) 直径符号 公差等级代号(大小要素) 基本尺寸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位置要素)基本尺寸 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位置要素) 2.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公差带代号, 分母为轴公差带代号 h8 或H8/7表示公差等级8级的基准孔H与公差等级7级、基本 偏差f的轴配合。 3.极限与配合的标注如图28、2-9所示,装配图上 20% 一般标注配合代号,零件图上可注公差带代号或极限偏差数 值,也可以两者都注。 标注极限偏差时,①偏差数值比基本尺寸数字的字体要 小一号:②偏差数值前必须注出正负号(偏差为零时例外); ③当某一偏差为“0时,此“0应与另一偏差的个位数字对齐;图2-8装配图中的公差标注 ④偏差数值的单位必需是mm(注意表上查到的是m);⑤下偏差数值与基本尺寸数值应在同 底线上。 若上下偏差的数值相同而符号相反时,则在基本尺寸后面注上“±”号,再写上偏差数值 数字大小与基本尺寸数字相同,如30±001,如图29d所示
9 7 6 H n 7 6 N h 过渡配合,允许有较大过盈的更精密定位 7 * 6 H p 7 6 P h 过盈定位配合,即小过盈配合,用于定位精度特别重要时,能以最好的定位精 度达到部件的刚性及对中性要求,而对内孔承受压力无特殊要求,不依靠配合的 紧固性传递摩擦负荷 7 6 H s 7 6 S h 中等压入配合,适用于一般钢件,或用于薄壁件的冷缩配合,用于铸铁件可得 到最紧的配合 6 7 u H 7 6 U h 压入配合,适用于可以承受大压入力的零件或不宜承受大压入力的冷缩配合 注:“*” 表示基本尺寸≤3mm 时为过渡配合。 用类比法选择配合时还必须考虑受载荷情况、拆装情况、配合件的结合长度和材料、温 度的影响及生产类型等因素。 三、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1.公差带代号 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基本偏差代 号孔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轴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公差等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孔的公差 带代号 F8 和轴的公差带代号 f8。φ50F8 的含义为: 2.配合代号 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公差带代号, 分母为轴公差带代号。如 8 7 H f 或 H8/f7 表示公差等级 8 级的基准孔 H 与公差等级 7 级、基本 偏差 f 的轴配合。 3.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如图 2-8、2-9 所示,装配图上 一般标注配合代号,零件图上可注公差带代号或极限偏差数 值,也可以两者都注。 标注极限偏差时,① 偏差数值比基本尺寸数字的字体要 小一号;② 偏差数值前必须注出正负号(偏差为零时例外); ③ 当某一偏差为“0”时,此“0”应与另一偏差的个位数字对齐; ④ 偏差数值的单位必需是 mm(注意表上查到的是 μm );⑤ 下偏差数值与基本尺寸数值应在同 一底线上。 若上下偏差的数值相同而符号相反时,则在基本尺寸后面注上“ ± ”号,再写上偏差数值, 其数字大小与基本尺寸数字相同,如 30 ± 0.01,如图 2-9d 所示
0+0.0 p20f61-03y 图29零件图中的公差标注 标注标准件、外购件与零件(轴或孔)的配合代号时,可以仅标注相配零件的公差带代号, 如图2-7b所示。 4.极限偏差值的查表方法根据零件轴或孔的基本尺寸、基本偏差和公差等级,可由 附录中分别查得轴或孔的极限偏差值,例如 p50H8查孔的极限偏差表,由基本尺寸大于40至50一行以及与公差带H8一列中查得 t0um,但标注的单位必须是mm,经换算后(1/m=1/100mm0)即得孔的偏差p00。 p507查轴的极限偏差表,由基本尺寸大于40至50一行与公差带7一列中查得 m 又如孔和轴配合为φ30H7/p6,可分别查得孔和轴的极限偏差: 孔d30H7(),轴d30p6(103)。由其偏差值可知这对配合为过盈配合。 §2-2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我们已经知道,零件尺寸不可能制造得绝对准确,同样也不可能加工出绝对准确的形状 和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尺寸可由尺寸公差加以限制。同样,形状、位置也可由形状,位置公差 来限制。因此,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不仅要注明尺寸公差,还要注出形状、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的概念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基本术语要素:指零件上的特征部分——点、线或面。要素可以是实际存在的零 件轮廊上的点、线、面,也可以是由实际要素取得的轴线或中心平面等。 被测要素—给出了形位公差的要求,是检测的对象。 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 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公差带有形状、方向、位置、大小(公差数值)的 属性。公差带主要形状有: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圆内的区域、两
10 图 2-9 零件图中的公差标注 标注标准件、外购件与零件(轴或孔)的配合代号时,可以仅标注相配零件的公差带代号, 如图 2-7b 所示。 4. 极限偏差值的查表方法 根据零件轴或孔的基本尺寸、基本偏差和公差等级,可由 附录中分别查得轴或孔的极限偏差值,例如: φ 50H8 查孔的极限偏差表,由基本尺寸大于 40 至 50 一行以及与公差带 H8 一列中查得 39 0 μm + ,但标注的单位必须是 mm,经换算后(1 1/1000mm μm = )即得孔的偏差 0.039 0 φ50+ 。 φ 50f7 查轴的极限偏差表,由基本尺寸大于 40 至 50 一行与公差带 f7 一列中查得 25 50 μm − − 。 又如孔和轴配合为φ 30H7/p6,可分别查得孔和轴的极限偏差: 孔 0.021 0 φ30 7( ); H + 轴 0.035 0.022 φ30 6( ) p + + 。由其偏差值可知这对配合为过盈配合。 §2-2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我们已经知道,零件尺寸不可能制造得绝对准确,同样也不可能加工出绝对准确的形状 和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尺寸可由尺寸公差加以限制。同样,形状、位置也可由形状,位置公差 来限制。因此,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不仅要注明尺寸公差,还要注出形状、位置公差。 一、形位公差的概念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基本术语 要素:指零件上的特征部分——点、线或面。要素可以是实际存在的零 件轮廊上的点、线、面,也可以是由实际要素取得的轴线或中心平面等。 被测要素——给出了形位公差的要求,是检测的对象。 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 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公差带有形状、方向、位置、大小(公差数值)的 属性。公差带主要形状有: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圆内的区域、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