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实习一 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 1 实习二 主要大田作物的田间识别 3 实习三 小麦生育期间的苗情调查、田间诊断和管理 6 实习四 冬小麦产量预测和成熟期考察(室内考种) 18 实习五 玉米产量预测和室内考种 22 实习六 水稻育秧技术和秧苗诊断 24 实习七 水稻产量预测和室内考种 29 实习八 播种前棉籽质量的检验和处理 31 实习九 棉花播种技术和播种质量检查 34 实习十棉花蕾期生育调查和田间诊断 36 实习十一棉花产量预测和考种 38 实习十二薯类作物产量的估测 41
实习一禾谷类作物(以冬小麦为例)的播种技术及播种质量检查 一、目的和要求 (一)以冬小麦为例,掌握禾谷类作物播种技术的主要方面。 (二)以冬小麦为例,学会禾谷类作物播种质量的检查步骤和方法 二、工具和设备 播种机、种子、皮尺、钢卷尺、种子收集器、小傍秤(或杆秤、托盘天平,根据播种面积和 所用种子量确定)。 三、内容和方法 (一)播种技术 一般包括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式、播种深度的确定及播种前的土裹、种子和农机具的准备 工作等, 1.播种期的确定“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作物壮苗的基础,也是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对 冬小麦而言,一般在山平均气温16~18C时播冬性品种,1416℃时播半冬性品种,12~14C时播 春性品种。 2.播种量的确定 一般按以下公式计算: 播种量(kghm)=要求的基本苗数(方hm2)÷(每kg种子粒数×用间出苗率) 但是要注意,对所使用的一批具体的种子,需要根据质量检验结果校正播种量,以保证所要求 的基本苗数。 要求的基本苗数(方/hm) 实际播种e如)g种子粒数×种子用价×用同出面率 每kg种子粒数=1000g/kgx1000 千粒承(g) 种子用价(%)=种子许度(%)×发芽率(%) 3.播种方式生产上常见的播种方式有窄垄窄行条播、宽垄究行条播及大小垄条播等。冬小麦 目前生产上一般以窄垄窄行条播和大小垄条播为主,窄垄窄行条播的行距为15-20m,大小垄条播 有13.3+26.7cm和16.7+16.7+26.7cm等。 4.播种深度一般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cm。另外要注意到:粘性土稍浅,沙性土稍深:士 裹渴度大宜浅,士壤湿度小宜深:小粒种子宜浅,大粒种子宜深。 5.土壤和种子的准备 (1)土壤准备整地前要旅足底肥。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净、细、半、实“。播种时, 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用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60%而近期又无望降南时,应考虑灌底璃水, (2)种子准备选好品种。做好选种、晒种和包衣或药剂拌种。 6.播种机的调整播种机上一般都有播种量调整和指示装置,调整好以后所指示的播种量一般 为单位面积上播种的种子重量。但是,山于拌种方法、播种行距等的调整,所指示的播种量与实际
播种量不一定完全符合,因此应进行调整。调整可分2步进行。一是播种前调整,二是在播种时进 一步调整。 (1)播种前调整把播种机行走轮架起,转动行走轮到一定转数后停下,检查播种管挂种量与 计划播种量是杏相符。反复做2~3次,直到调整达到相符时为止。然后把排种轮周定好 a.转动播种机行走轮时播种管应排出种子的重量,可用下式计算: 行走轮转n转的排种量-n×计划播种量(k@mx行走轮周长(m)×播种机工作幅(m) 10000(m'/hm) b.用拖拉机牵引播种机走一定距离,把排种管排下的种子收集起来,用下列公式计算调整: 每米行长应播的种子粒数=(计划播种量(kghm)×每kg种子粒数×行距(m)10000 (2)播种时调整山于整地质量的关系,播种机工作时播种量有所变动。要根据每米行长实际 涤粒数进一步调整播种机的样种量,以保证要求的基本苗数, (二)播种质量的检查 无论机播还是耧播,都要进行播种质量检查。主要检查播种量多少、播种深度、覆土情况、有 无漏播、重播,播种机的划印器是否合适,行距是杏符合要求等。对播种量的检查,可在播种机走 过之后,沿播种沟把覆土扒开,量一定长度,数一数落粒数,计算播种量是香合适,并测量播种深 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一步调整,确保播种质量 四、作业报告 (一)根据当天的播种现场,你认为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是古合适,为什么? (二)通过这次实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实习二主要大田作物的田间识别 一、目的和要求 (一)认识和熟悉主要大用作物在用间生长期间的形念特征。 (二)学会利用形态学特征认识和区分各种大用作物及其代表性类型和代表性品种。 (三)观察和了解个同栽培措施处理对大用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用间表现的影响, 二、先期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和建立主要农作物种、品种、生念类型及典型品种的种植区,并按一般生 长要求进行管理。 三、内容和方法 (一)时间安排 本次实习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6月上旬木或中旬初,主要识别夏收作物(各种麦类作物、油 菜、亚麻、甜菜、蚕豆、豌豆等)的成株和近成熟时的形态表现以及春播作物(泰类作物、甘薯、 大部分豆类作物及花生、大部分麻类作物,棉花等)的苗期形态。第二次在8月底到9月初,主要 认识春播作物的成株及近成熟期的形念特征 (二)主要内容 1.禾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可以分为麦类作物和黍类作物。 (1)麦类作物主要在6月份花序(穑)已完全长出或接近成熟时,观察其在用间生长的情况。 利用用间春播小苗,观察其与泰类作物在用间的区别(不作为主要内容)。各种麦类作物有: 小麦①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普通小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尤其注意 叶形、株高、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②在另一个小麦种的展示区观察普通小麦与野尘一 粒小麦、硬粒小麦、圆锥小麦、波兰小麦、波斯小麦、玛迦小麦、瓦维洛夫小麦、密德小麦等小表 种的用间形态和主要区别。③在科研区和高产示范区观察不同小麦主栽品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的 直观表现。 大麦①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大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尤其注意叶 形、株高、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②观察二枝大麦、中间型大麦、多棱大发(包括四棱 大麦和六棱大麦)的用间生长情况,要特别讲解和引导学生区分大麦各个亚种在株高、生长繁茂性, 穗的形状和构造等方面的区别。③典型品种观察。 燕麦①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悲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尤其注意叶 形、株高、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②观察普通焦麦(4 vena sativa)和裸焦麦(莜麦, A.da)在用间生长的区别。 黑麦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黑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尤其注意叶形、 株高、穗的形态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 小黑麦在与其他麦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小黑麦与其他麦类作物成株的区别。特别是注意
小黑麦与小麦和黑麦的形念学差异。 另外,在近旁的黑麦草生产区观察黑麦草与黑麦在分蘖性、穗型等方面的异同点。 (2)泰类作物6月份观察幼苗,秋季观察成株,注意两次观察相互印证。 水稻①在与其他禾谷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水稻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区别。尤其注意叶 形、穗的形念和结构等易区分的性状。②观察籼稻与粳稻、非糯稻与糯稻、稻与稗在用间生长的群 体和个体性状,特别注意其异同点。 玉米①在与其他禾谷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玉米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区别。②观察玉米 的9个亚种或类型在用间生长的形态差异,③在玉米科研或高产示范用观察不同品种或不同栽培措 施条件下玉米的生育状况。 高粱①在与其他禾谷类作物邻近的标本区观察高粱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区别。②观察高秆 与矮秆,散穗与索穗,粒用、帚用、裤用、饲用、兼用,单德与多德高粱在用间的生育状况及其异 同点。 菜(谷子)①在与其他禾谷类作物邻近的标本观察谷子与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区别。特别要 注意观察山于各级分枝的长短、数目、距离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德型的用间表现。②注意区分谷子 与泰稷、稗、蜡烛稗、龙爪稷等栗类作物的区别。 黍稷①注意区分季稷与谷子、稗、蜡烛稗、龙爪稷等粟类作物.。②注意观察黍和稷在株型 德型、穗上分枝的倾斜度、分枝弹性、籽粒大小、落粒性等方面的差异。 2.豆科作物 (1)花生6月份观察幼苗,9月份观察成株。主要包括:①与其他豆科作物在形态上的异同。 ②4大类型及其代表性农家品种的用间生长状况。 (2)大豆6月份观察幼苗,9月份观察成株。主要包括:①与其他豆科作物在形态上的异同。 ②不同生长习性、不同株型大豆类型及其代表性品种的用间生长状况。 (3)蚕豆和豌豆6月份观察成株。主要包括:①与其他豆科作物在形态上的异同.②蚕豆 与豌豆在株型、叶的类型、荚果生长习型和形状上的异同。③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异同点。④多 叶豌豆、少叶豌豆及无叶豌豆的形态差异. (4)绿豆、小豆、豇豆、扁豆、菜豆等食用豆类作物6月份观察幼苗,9月份观察成株。主 要观察各种豆类作物在用间的生长特点及各种作物之间的异同。 3.甘薯和马铃薯 6月份观察甘薯幼苗和马铃薯成株,9月份观察甘薯成株。主要内容是:①两种作物在用间的 生育性状。②甘薯的不同株型、叶形、叶色等类型的区别。 4.棉花 ①6月份观察苗期性状及现蒂情况,9月份观察成株及开花、幼龄、成铃、裂铃、吐絮的用间 表现。②观察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和非洲棉在用间生合性状的异同。③在棉花科研或高产示 范用观察不同栽培措施条件下棉花的生育状况。 5.麻类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