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003 本、排印的《四部备要》本才说司空图“本临淄人”。我们以为这说法拿 不出明代以前的证据,因而只能视为《旧唐书·司空图传》原作“本临准 人”,闻本误作“本临淄人”。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应该知道,闻人诠 翻刻《旧唐书》时大叹“苦无善本”,文征明为闻本《旧唐书》作《叙》时, 指出这书“多所阙漏”,颇有“是非失实”①处。清阮元为《惧盈斋本旧唐 书》(即岑建功校刻本)作《序》,则明确指出:“特当时闻本所据之书,止 就残篇断简,荟萃而成,初非全部,故鲁鱼亥豕之文,夏五郭公之句,正 复不少,论者惜其未尽善焉。”我以为闻本把“本临准人”误作“本临淄 人”,而岑建功本复校改为“本临淮人”,便是勘正“鲁鱼亥豕之文”的 一例。 至于“民国四年”(191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清光绪山东通志》以 及《临淄县志》所说“司空表圣,临淄人,徙河中虞乡”云云,那都是沿闻 本《旧唐书》误刻一字而出现的错误,今人不该以此为据来论证司空图 的祖籍。至于说司空图“诞生泗水”因而“自署泗水司空图”,这纯系揣 测之言,全无实据,也不符合古代文人自署祖籍的传统习惯,更不符合 古代史家传记人物称其祖籍的通例。 (二)司空图的家庭 古代史家为所选定的人物作传,往往追叙传主的有可称道的祖 宗。《旧唐书·司空图传》说: 曾祖遂,密令。祖象,水部郎中。父舆,精吏术。大中初, 户部侍郎卢弘正领盐铁,奏舆为安邑两池榷盐使、检校司封 ①[明]文征明撰:《重刊旧唐书叙》,见周道振辑校《文征明集》,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7年版,第470页。 ②[清]阮元撰:《清惧盈斋本旧唐书阮序》,见[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附录》 (第十六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405页
004二十四诗品校注译评 郎中。① 司空图的曾祖父司空遂曾任密县(今属河南省)县令,其政绩如 何,无可考。祖父司空彖,曾任水部郎中,官位五品,然其业绩亦失 载。父亲司空舆“精吏术”,却有明确记载:“先是,盐法条例疏阔,吏多 犯禁;舆乃特定新法十条奏之,至今以为便。”司空舆因此升官,人朝 为司门员外郎,迁户部郎中。(《旧唐书·卢弘正传》亦提及“奏舆为两池 使”事,不再录。) 司空图的上两代人都入朝为官,官至五品。这对司空图的成长必 然产生重大影响。家庭经济为他提供了生活条件:家庭的文化水平对 他青少年时期的学习,自有一定的要求:前辈的仕途、交游对他自有开 拓社会视野的作用。封建社会中所谓“书香门第”,司空图家就是一个 不大不小的例子。 司空图的祖父对司空图的具体影响,我们在《司空表圣诗文集》中 找不出具体记载。司空图的父亲司空舆对司空图的各方面影响却有 点记载。例如,司空图家在山西虞乡县定居,便与司空舆在大中初任 安邑两池榷盐使有关。盐池在山西安邑县西南,由两池之一的“解池” (属山西解州)西去约四十里便是虞乡县城。司空舆对“两池”周围环 境熟悉,选中虞乡为定居点,为少年司空图找到了幽美而安静的学习 环境。 《旧唐书·司空图传》日:“图有先人别墅在中条山之王官谷,泉石 林亭,颇称幽栖之趣。”④图所作《山居记》说:“会昌中,诏毁佛宫,因为 ①[后晋]刘胸等撰:《1旧唐书》(第十五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82页。 ②[后晋]刘胸等撰:《旧唐书》(第十五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82页。 ③(虞乡县志》日:“與始卜居虞乡。” 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第十五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83页
绪论|005 我有。谷之名,本以王官废垒在其侧…”①这里应解释清楚:“因为我 有”中的“我”,不是司空图自己,因为“会昌中”他才十七八岁,无权购 置:只有他父亲(“先人”)此时已是个颇有社会阅历的“精吏术”的一般 官吏,才有力购置别墅。这个别墅后来成了司空图身处动乱时期的隐 居之所。 司空图在《书屏记》中说他父亲曾“以诗师友兵部卢公载”,“以书 受知于裴公休”,并说他父亲为鉴赏书法作品往往“清旦披玩,殆废寝 食”,足见司空图的父亲是个能诗能书的儒雅之士,司空图青少年时所 受到的家庭教育也可想而知。父亲的交游,增长了青少年时期司空图 的社会知识,也是很自然的。《书屏记》中又提到了家中所藏图书简况: “前后所藏及佛、道图记,共七千四百卷。”并记他父亲的评书艺语:“正 长(王赞)诗英,吏部(徐浩)笔力,逸气相资,奇功无迹,儒家之宝,莫逾 此屏也。”“足证司空图的“赏览”修养、宗教信仰都与家庭环境有关。 咸通十年(869年),司空图三十三岁考进士,以“列第四人登科”, 受到恩师王凝的赏识,从此他便渐入仕途。 (三)司空图的生平 司空图(837年一908年)生活在晚唐的七十二年间,是唐代幼主 相继当朝、宦官专权、藩镇逞兵割据和农民被迫起义的大动荡时代,也 是唐朝逐渐走向灭亡的时代。血与火的交进,迫使司空图改变了当时 知识分子惯走的入仕道路,忍痛辞官归隐。这里,我们根据《旧唐书》 《新唐书》、《唐诗纪事》、《司空表圣文集》及《司空表圣诗集》等材料,把 他的生平事迹粗略地列示出来: ①祖保泉、陶礼天笺校:《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200页。 ②祖保泉、陶礼天笺校:《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219一220页
006二十四诗品校注译评 开成二年(837年)司空图出生于仕宦之家。(《旧唐书》称 “本临淮人”)曾祖遂,密县令。祖彖,水部郎中。父奥,位终户 部郎中。任“安邑两池榷盐使”时,移家山西虞乡县。《新唐书》 称“司空图,虞乡人”。在虞乡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购置的司空 氏别业。 咸通七年(866年),三十岁。秋,为王凝撰《太原王公同州 修堰记》。王凝曾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合阳、韩城、白水等县 地)刺史,图曾以文谒见。可见图受知于王凝在三十岁之前。 咸通十年(869年),三十三岁,考进士,名列第四登科,深受 主司王凝赏识。归虞乡。 咸通十二年(871年),三十五岁。王凝为商州刺史,图往从 之。(商州,地在今陕西省商县南、河南省渐川县一带。】 乾符元年(874年),三十八岁。随王凝在商州。 王仙芝率众数千起义于长垣(今河南长垣县)。次年(875 年)二月,黄巢率众数千,响应王仙芝,起义于冤句(今山东菏 泽),此后有众六十万。 乾符四年(877年),四十一岁。春,王凝为宣敏观察使,图 往从之,在幕府。(宣歙,地在今安徽省青阳、宣城、宁国、歙县、 祁门、休宁、江西省婺源一带。) 朝廷召图为殿中侍御史,不赴 乾符五年(878年),四十二岁。图随王凝在宣歙。秋,黄巢 起义军攻宣州,凝抗拒黄巢军,因劳得疾,死。图撰《纪恩门王 公宣城遗事》,备史官采录。离宣城,之洛阳。 乾符六年(879年),四十三岁。在洛阳,为光禄寺主簿。受 前相卢携赏识。,携尝过图舍,手题于壁曰:“姓氏司空贵,官班 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次年卢携复入朝为相 广明元年(880年),四十四岁。因卢携推荐,至陕州(治在 今河南省陕县),在观察使卢渥幕中。是年十月,卢渥为礼部待 郎。图入朝为礼部员外郎。十二月,黄巢起义军至京,僖宗出 逃至蜀,图从之不及。在京遇义军战士段章,段为图昔日驭者, 劝图投义军,图不从,得段导引,逃归中条山。当时故相王徽在
绪论|007 蒲(今山西省永济、运城一带,亦称河中府),待图颇厚。 中和元年(881年),四十五岁。退归中条山王官谷。此时, 有《杂言》明志:“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驱时节。女娲只解 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 光启元年(885年),四十九岁,在王官谷。正月,僖宗自 还京,途次凤翔,拜图为中书舍人,知制诰 光启二年(886年),五十岁。正月,僖宗至宝鸡,图不及从, 退归王官谷,旋离王官谷,又归来。 文德元年(888年),五十二岁。僖宗在凤翔。三月,僖宗暴 疾,崩,时年二十七。皇太弟寿王柩前即位,时年二十二,史称 昭宗。此时司空图在王官谷。 龙纪元年(889年),五十三岁。朝廷召图之长安,拜中书舍 人。不久,因病辞官,乞归。黄河以北大乱。图移居华阴县(今 漏陕西省)。次年(大顺元年),仍在华阴。 景福元年(892年),五十六岁。在华阴。朝廷征为谏议大 夫,称疾不赴。 景福二年(893年),五十七岁。在华阴。朝廷征拜户部侍 郎,赴阙,数日即辞归。 乾宁二年(895年),五十九岁。在华阴。八月,自华州至那 阳(今湖北那县)避乱。曾南至涔阳、松滋。 乾宁三年(896年),六十岁。在那阳。正月,陕军(尔州王 行瑜、凤翔李茂贞、华州韩建)入王官谷,焚司空图濯缨亭,家藏 图书七千四百卷化为灰烬。七月,韩建奉表迎昭宗驻跸华州 (今陕西省华县、华阴、潼关及下邦镇一带),图自郧阳回华阴。 朝廷征拜司空图为兵部待郎,称疾不赴。 乾宁四年(897年),六十一岁。在华阴。昭宗驻跸华州。 入月,韩建为剪除朝廷辅翼,杀通王以下十一王于石堤谷。 光化元年(898年),六十二岁。在华阴。八月,昭宗还京 九月,册韩建为太傅,进封许国公。司空图奉敕撰《华帅许国公 德政碑》,在颂扬中有规戒语。 光化三年(900年),六十四岁。在华阴。八月,撰《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