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虫 ❖ (一)驱虫的原因: ❖ 1、猪体内外寄生虫,不但摄取猪所获得 的营养,而且还传播疾病。 ❖ 2、猪患寄生虫病后,生长缓慢,消瘦, 被毛蓬乱无光泽,严重的可使增重速度 降低30%左右,甚至沦为僵猪
四、驱虫 ❖ (一)驱虫的原因: ❖ 1、猪体内外寄生虫,不但摄取猪所获得 的营养,而且还传播疾病。 ❖ 2、猪患寄生虫病后,生长缓慢,消瘦, 被毛蓬乱无光泽,严重的可使增重速度 降低30%左右,甚至沦为僵猪
❖ (二)驱虫的方法: ❖ 1、方法:猪的体内寄生虫以蛔虫为多, 主要危害3-6月龄的猪。一个肥育期应驱 虫2次,第一次在育肥前,第二次在催肥 前。 ❖ 2、常用药物:伊维菌素,按说明使用。敌 百虫,每千克体重为60-80mg;四咪唑, 每千克体重为20mg;丙硫苯咪唑,每千 克体重为100mg,拌入饲料中一次喂服
❖ (二)驱虫的方法: ❖ 1、方法:猪的体内寄生虫以蛔虫为多, 主要危害3-6月龄的猪。一个肥育期应驱 虫2次,第一次在育肥前,第二次在催肥 前。 ❖ 2、常用药物:伊维菌素,按说明使用。敌 百虫,每千克体重为60-80mg;四咪唑, 每千克体重为20mg;丙硫苯咪唑,每千 克体重为100mg,拌入饲料中一次喂服
(三)注意事项: ❖ 1、无论驱除体内还是体外寄生虫,对白猪, 尤其是长白猪及其后裔,药量应酌情减少。 ❖ 2、大群驱除时,应事先选择体况及发育中等 的几头有代表性的猪,先做试验性驱虫。经观 察,确认效果良好且安全后,再进行大群驱虫 工作。 ❖ 3、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副作 用时要及时解救。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 及时清除发酵,以防再度感染
(三)注意事项: ❖ 1、无论驱除体内还是体外寄生虫,对白猪, 尤其是长白猪及其后裔,药量应酌情减少。 ❖ 2、大群驱除时,应事先选择体况及发育中等 的几头有代表性的猪,先做试验性驱虫。经观 察,确认效果良好且安全后,再进行大群驱虫 工作。 ❖ 3、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副作 用时要及时解救。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要 及时清除发酵,以防再度感染
❖ 五、预防注射详见(第二章国家农业 部猪病免疫推荐程序(试行)) ❖ 六、合理组群 ❖ (一)优点: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肥育成 本,可以利用猪的抢食习性,使猪多吃饲料, 从而提高增重效果。 ❖ (二)组群不合理的弊端:常常会发生咬斗、 争食等情况,影响生长和肥育潜力的发挥
❖ 五、预防注射详见(第二章国家农业 部猪病免疫推荐程序(试行)) ❖ 六、合理组群 ❖ (一)优点: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肥育成 本,可以利用猪的抢食习性,使猪多吃饲料, 从而提高增重效果。 ❖ (二)组群不合理的弊端:常常会发生咬斗、 争食等情况,影响生长和肥育潜力的发挥
(三)组群的方法: ❖ 1、一般按品种、杂交组合、体重大小、 体质强弱等情况进行组群。 ❖ 2、合群时通常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 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等方法 。 ❖ 3、合群最好在夜间进行,还可在合群的 猪身上喷同样的药液。如来苏儿等
(三)组群的方法: ❖ 1、一般按品种、杂交组合、体重大小、 体质强弱等情况进行组群。 ❖ 2、合群时通常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 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等方法 。 ❖ 3、合群最好在夜间进行,还可在合群的 猪身上喷同样的药液。如来苏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