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 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 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 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 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 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四、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明清传奇 •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 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 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 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 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 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传奇演出盛况
传奇演出盛况
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 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 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 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 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 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 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 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 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 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五、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 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 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 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 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 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 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 •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 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 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 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 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地方戏的表演情况
地方戏的表演情况
六、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兴起 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 辰,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 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 感。而后,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 亭很赢得了京城现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 (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 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 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 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 色的皮黄腔京剧
六、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兴起 • 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 辰,徽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 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 感。而后,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 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 了根。 •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 (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 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 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 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 色的皮黄腔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