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0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第二章:藏象 课题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授课时数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1掌握臧象的概念 教学目的 2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3掌握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4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阐释臧象的基本概念: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 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藏的基本涵义与象的基本涵义。(约15分钟) 教 2介绍藏象学说的形成: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约5分钟)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约5分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约5分钟)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约5分钟) 3阐述藏象学说的特点: 臧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约5分钟) 过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约5分钟) 4列表比较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与生理特点。(约10分钟) 5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1)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五脏之精、五脏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阳的涵义。(约 程|20分钟) (2)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五脏藏精→精化为气(脏气)→气分为阴气(五脏之阴)、 阳气(五脏之阳)。(约15分钟) 1重点:①藏象的基本概念;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和生理特点;③五脏精气 点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 难 2难点:①藏象的基本概念;②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关键是分清“精与 点气的概念内涵”运用前面所学的阴阳学说讲清“精与气分阴阳”与“气自身分阴阳”的区 思|别 3思考题:①藏象与藏象学说的概念各是什么?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 题上有何特点?③⑧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④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⑤试述五脏精气阴阳 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 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3 2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4-156 3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08-120 孙广仁.藏象的概念及其生成之源.中医研究,1997,10(5):1-5 5孙广仁简论五脏精气阴阳中医研究,1998,11(1):1-4 6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4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10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 题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的 1 掌握藏象的概念; 2 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3 掌握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4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教 学 过 程 1 阐释藏象的基本概念: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 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藏的基本涵义与象的基本涵义。(约 15 分钟) 2 介绍藏象学说的形成: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约 5 分钟)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约 5 分钟)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约 5 分钟)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约 5 分钟) 3 阐述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约 5 分钟)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约 5 分钟) 4 列表比较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与生理特点。(约 10 分钟) 5 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1)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五脏之精、五脏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阳的涵义。(约 20 分钟) (2)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五脏藏精→精化为气(脏气)→气分为阴气(五脏之阴)、 阳气(五脏之阳)。(约 15 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①藏象的基本概念;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和生理特点;③五脏精气 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 2 难点:①藏象的基本概念;②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关键是分清“精与 气的概念内涵”,运用前面所学的阴阳学说讲清“精与气分阴阳”与“气自身分阴阳”的区 别。 3 思考题:①藏象与藏象学说的概念各是什么?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 上有何特点?③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④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⑤试述五脏精气阴阳 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 参 考 文 献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3 2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4-156 3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08-120 4 孙广仁.藏象的概念及其生成之源.中医研究,1997,10(5):1-5 5 孙广仁.简论五脏精气阴阳.中医研究,1998,11(1):1-4 6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4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1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第二章:藏象 课题 第二节:五脏·心(附:心包络) 授课时数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1掌握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教学目的 2掌握心的生理特性 3掌握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4了解心包络 1阐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①心主血与心主脉的涵义:主血包括运血和生血: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 教搏动和脉管的舒缩。(约20分钟) ②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约5分钟) (2)藏神: ①涵义: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约5分钟) ②为什么藏神的脏是心而不是脑?(约15分钟) ③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意义。(约10分钟) 过 2简述心的生理特性:通明,即心之血脉宜通,心神当明。(约10分钟) 3简述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约5分钟) (2)心在窍为舌。(约5分钟) (3)心在志为喜;(约5分钟) (4)心在液为汗;(约5分钟 (5)心气通于夏。(约5分钟) 4简介心包络。(约5分钟) 1重点:①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②心藏神的概念及心为五脏六腑之 点大主的意义;③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 难 2难点:①藏神的脏为何是心而不是脑:②心所藏之神的涵义,是人体广义之神,即人 点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或总体现,还是狭义之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③心 在液为汗的机理,即汗出与心血和心神的关系 考 3思考题:①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②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 题之大主?③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④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4-36 参考文 2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24-228 3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7-168 4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0-123 6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6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11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 题 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心(附:心包络)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的 1 掌握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心的生理特性 3 掌握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4 了解心包络 教 学 过 程 1 阐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①心主血与心主脉的涵义:主血包括运血和生血;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 搏动和脉管的舒缩。(约 20 分钟) ②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约 5 分钟) (2)藏神: ①涵义: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约 5 分钟) ②为什么藏神的脏是心而不是脑?(约 15 分钟) ③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意义。(约 10 分钟) 2 简述心的生理特性:通明,即心之血脉宜通,心神当明。(约 10 分钟) 3 简述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约 5 分钟) (2)心在窍为舌。(约 5 分钟) (3)心在志为喜;(约 5 分钟) (4)心在液为汗;(约 5 分钟) (5)心气通于夏。(约 5 分钟) 4 简介心包络。(约 5 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①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②心藏神的概念及心为五脏六腑之 大主的意义;③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 2 难点:①藏神的脏为何是心而不是脑;②心所藏之神的涵义,是人体广义之神,即人 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或总体现,还是狭义之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③心 在液为汗的机理,即汗出与心血和心神的关系。 3 思考题:①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②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 之大主?③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④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参 考 文 献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4-36 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24-228 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7-168 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0-123 6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4-6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2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题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肺 受课时数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实验 1掌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教学目的 2掌握肺的生理特性 3掌握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阐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①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气的宣降主司呼吸和 气体的出入交换。5分钟②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身之气的生成与宗气的关系:一身之气的运行与肺气宣降及呼吸的关系。(约15分钟) 教 (2)主行水:肺气的宣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其内涵有二方面:①通 过肺气的宣发作用……②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肺为水之上源;提壶揭盖法治疗水肿 (约10分钟) 3)朝百脉,主治节:①朝百脉的涵义:全身血液都通过百脉而流经于肺,经肺的呼 学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送到全身。②主治节的涵义:治理调节呼吸及气、血、水的作用。 (约10分钟) 2阐释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为脏之长。(约5分钟) 过(2)肺为娇脏:(约5分钟) 3)主宣发与肃降:①主宣发的涵义及其体现;②主肃降的涵义及其体现;③主宣发 与主肃降的关系。(约15分钟) 3简述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约5分钟) (2)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约10分钟) (3)肺在志为悲:(约5分钟) (4)肺在液为涕:(约5分钟) (5)肺气通于秋。(约5分钟) 1重点:①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②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 点2难点:①肺主一身之气;②肺气的宣发与肃降。 难3思考题:①为什么说肺为娇脏?②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③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 点现于哪些方面?宣发与肃降的关系如何?④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⑤肺的治节作用主要 思体现于哪些方面?⑥为什么说“肺合皮毛”? 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6-39 参2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620 3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84 4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3-130 5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8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12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 题 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肺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实验 教 学 目 的 1 掌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肺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1 阐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①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气的宣降主司呼吸和 气体的出入交换。5 分钟 ②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一 身之气的生成与宗气的关系;一身之气的运行与肺气宣降及呼吸的关系。(约 15 分钟) (2)主行水:肺气的宣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其内涵有二方面:①通 过肺气的宣发作用……②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肺为水之上源;提壶揭盖法治疗水肿。 (约 10 分钟) (3)朝百脉,主治节:①朝百脉的涵义:全身血液都通过百脉而流经于肺,经肺的呼 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送到全身。②主治节的涵义:治理调节呼吸及气、血、水的作用。 (约 10 分钟) 2 阐释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为脏之长。(约 5 分钟) (2)肺为娇脏:(约 5 分钟) (3)主宣发与肃降:①主宣发的涵义及其体现;②主肃降的涵义及其体现;③主宣发 与主肃降的关系。(约 15 分钟) 3 简述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约 5 分钟) (2)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约 10 分钟) (3)肺在志为悲;(约 5 分钟) (4)肺在液为涕;(约 5 分钟) (5)肺气通于秋。(约 5 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①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②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 2 难点:①肺主一身之气;②肺气的宣发与肃降。 3 思考题:①为什么说肺为娇脏?②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③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 现于哪些方面?宣发与肃降的关系如何?④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⑤肺的治节作用主要 体现于哪些方面?⑥为什么说“肺合皮毛”? 参 考 文 献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6-39 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6-220 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84 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3-130 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8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3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第二章:藏象 课题 第二节:五脏·脾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 1掌握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2掌握脾的生理特性 3掌握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阐释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①涵义:脾气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输送到全身的作用。(约5分钟) ②过程:运化水谷的过程一“中央土以灌四傍”,通过经脉和三焦的通路,将水谷之 教精输送到心肺肝肾四脏;运化水液的过程一“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及肺气宣降以行水。(约 30分钟)。 ③意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约5分钟) (2)主统血: ①涵义:脾气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约5分钟) ②机理: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约10分钟) ③意义:虚性出血的治疗。(约5分钟) 2阐述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①主升清:②升举内脏。(约10分钟) (2)喜燥恶湿:①脾气与湿的关系;②脾气下陷的病机分析。(约10分钟 3简述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约5分钟) (2)脾在窍为口。(约5分钟) (3)脾在志为思。(约5分钟) (4)脾在液为涎。(约5分钟) (5)脾气通于长夏,脾主四时。(约5分钟) 1重点:①脾为后天之本;②脾气主升;③脾气统血的涵义与机理。 点2难点:①脾气输送水谷之精和水液的过程及其方式和通路:②脾气主升的体现:③脾 难气统血的机理;③“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④脾为后天之本的意义 点3思考题:①为什说脾为后天之本?其在临床上有何意义?②脾气主升的涵义是什么? 思③脾主统血的概念和机理各是什么?④“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9-4 2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1-220 考3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198 文4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3138 5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6-10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13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 题 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脾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的 1 掌握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脾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1 阐释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①涵义:脾气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输送到全身的作用。(约 5 分钟) ②过程:运化水谷的过程—“中央土以灌四傍”,通过经脉和三焦的通路,将水谷之 精输送到心肺肝肾四脏;运化水液的过程—“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及肺气宣降以行水。(约 30 分钟)。 ③意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约 5 分钟) (2)主统血: ①涵义:脾气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约 5 分钟) ②机理: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约 10 分钟) ③意义:虚性出血的治疗。(约 5 分钟) 2 阐述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①主升清;②升举内脏。(约 10 分钟) (2)喜燥恶湿:①脾气与湿的关系;②脾气下陷的病机分析。(约 10 分钟) 3 简述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约 5 分钟) (2)脾在窍为口。(约 5 分钟) (3)脾在志为思。(约 5 分钟) (4)脾在液为涎。(约 5 分钟) (5)脾气通于长夏,脾主四时。(约 5 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①脾为后天之本;②脾气主升;③脾气统血的涵义与机理。 2 难点:①脾气输送水谷之精和水液的过程及其方式和通路;②脾气主升的体现;③脾 气统血的机理;③“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④脾为后天之本的意义。 3 思考题:①为什说脾为后天之本?其在临床上有何意义?②脾气主升的涵义是什么? ③脾主统血的概念和机理各是什么?④“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参 考 文 献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9-41 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1-220 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4-198 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31-138 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6-10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4 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第二章:藏象 课题 第一节:五脏·肝 授课时数|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1掌握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教学目的 2掌握肝的生理特性 3掌握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阐述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①涵义:是指肝气具有疏通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 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作用。肝气疏泄失常的两种表现:肝气郁结和肝气 教|上逆。(约10分钟) ②主要体现于4个方面:促进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 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约30分钟 (2)藏血:①涵义: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②生理意义 学5个方面: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③肝不藏血的病 机有三:肝气虚弱,收摄无力: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肝火亢盛,迫血妄行。④藏血与疏 泄的关系:“体阴而用阳”。(约20分钟) 2阐释肝的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约5分钟) (2)肝主升发。(约5分钟) 3简述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约5分钟) (2)肝在窍为目,五轮学说。(约5分钟) (3)肝在志为怒。(约5分钟) (4)肝在液为泪。(约5分钟) (5)肝气通于春。(约5分钟) 1重点:①肝气疏泄的涵义及其作用体现:②肝藏血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点2难点:①肝气的疏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②肝藏血的涵义及其生理意义。 难3思考题:①肝气疏泄的涵义是什么?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②肝主藏血的涵义和生理 点意义各是什么?③为什么说肝为“罢极之本”?④肝气疏泄失常的表现主要有哪两方面? 思⑤肝不藏血的病机主要有哪些?⑥你对肝“体阴而用阳”是怎样认识的? 1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41-44 2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20-224 考3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2-210 文4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4125 6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38-147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14 课程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 课 题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五脏·肝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的 1 掌握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2 掌握肝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1 阐述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①涵义:是指肝气具有疏通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 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作用。肝气疏泄失常的两种表现:肝气郁结和肝气 上逆。(约 10 分钟) ②主要体现于 4 个方面:促进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 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约 30 分钟) (2)藏血:①涵义: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②生理意义 5 个方面: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③肝不藏血的病 机有三:肝气虚弱,收摄无力;肝阴不足而肝阳偏亢;肝火亢盛,迫血妄行。④藏血与疏 泄的关系:“体阴而用阳”。(约 20 分钟) 2 阐释肝的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约 5 分钟) (2)肝主升发。(约 5 分钟) 3 简述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约 5 分钟) (2)肝在窍为目,五轮学说。(约 5 分钟) (3)肝在志为怒。(约 5 分钟) (4)肝在液为泪。(约 5 分钟) (5)肝气通于春。(约 5 分钟)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1 重点:①肝气疏泄的涵义及其作用体现;②肝藏血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 难点:①肝气的疏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②肝藏血的涵义及其生理意义。 3 思考题:①肝气疏泄的涵义是什么?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②肝主藏血的涵义和生理 意义各是什么?③为什么说肝为“罢极之本”?④肝气疏泄失常的表现主要有哪两方面? ⑤肝不藏血的病机主要有哪些?⑥你对肝“体阴而用阳”是怎样认识的? 参 考 文 献 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41-44 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20-224 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2-210 4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4-125 6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3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