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第六章
6.11酸碱电离理论 ◆25岁的瑞典科学家S. Arrhenius于1884年 提出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 为“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称为“碱
6.1.1 酸碱电离理论 ¨ 25岁的瑞典科学家S.Arrhenius于1884年 提出。 ¨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 为“酸”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称为“碱”
◆优点: 1、从组成上揭示了酸碱的本质,指出H+是酸的特 征,OH是碱的特征 2、找出了衡量酸、碱强度的标度(Ka、Kb、pH) ◆局限性: 1、酸碱被限于水溶液,非水体系不适用: 2、碱被限制为氢氧化物:Na2CO3碱?
¨ 优点: 1、从组成上揭示了酸碱的本质,指出H+是酸的特 征,OH-是碱的特征 2、找出了衡量酸、碱强度的标度(Ka、Kb、pH) ¨ 局限性: 1、酸碱被限于水溶液,非水体系不适用: 2、碱被限制为氢氧化物: Na2CO3 碱?
6.1.2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H(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均是 酸,凡能得到肝(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均是碱。 酸H给予体 碱H接受体 两性电解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 的分子或离子,称为“两性电解质”简称“两 性物
6.1.2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定义 ——凡能给出H +(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均是 酸,凡能得到H +(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均是碱。 酸—— H +给予体 碱—— H +接受体 两性电解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 的分子或离子,称为“两性电解质”简称“两 性物”
酸碱举例 酸分子HCL,H2SO,H3PO4,H2O,NH3 离子NH4+,HSO4,H2PO4,HPO42 碱分子H2O,NH3Na2CO 离子OH,HSO4,H2PO4,HPO42 两性物分子HO,NH1 离子OH,HSO4,H2PO4,HPO42 NH3+H+=NH4+NH3()=NH2()+H+()
二、酸碱举例 酸 分子 HCl, H2SO4 , H3PO4 , H2O, NH3… 离子 NH4 + , HSO4 -, H2PO4 -, HPO4 2-… 碱 分子 H2O, NH3, Na2CO3… 离子 OH-, HSO4 -, H2PO4 -, HPO4 2-… 两性物 分子 H2O, NH3… 离子 OH-, HSO4 -, H2PO4 -, HPO4 2-… NH3 + H+ = NH4 + NH3 (l) = NH2 -(l) + H+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