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语法 方言语法的特点即方言语法与普通 话语法的差异。跟语音和词汇相比,语 法结构是方言中共性最大的部分。方言 语法特点虽然不如语音词汇特点那么多, 那么明显,但毕竟还是存在的。总的说 来,方言语法特点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分 析,一是考察相同的语法手段在不同的 方言里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否相同,二是 考察相同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方言里是 否用相同的语法手段来表示
方言语法 方言语法的特点即方言语法与普通 话语法的差异。跟语音和词汇相比,语 法结构是方言中共性最大的部分。方言 语法特点虽然不如语音词汇特点那么多, 那么明显,但毕竟还是存在的。总的说 来,方言语法特点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分 析,一是考察相同的语法手段在不同的 方言里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否相同,二是 考察相同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方言里是 否用相同的语法手段来表示
名词的小称 普通话中名词用附加成分“儿”表小称 例如“瓶儿。但是,不少方言的小称是用其 它语法手段表示的。有的方言以重叠方式 表示,多见于官话的西北、西南地区和闽 方言,例如成都:瓶 瓶[pin3pin4,罐 罐[kuan3kuan3-4有的方言则以音变方 式来表示,例如浙江温岭的小称变週 d]读本调31时表示一种树木及其果买的 念义,读变调45时表示桃儿;同样,李[li 读本调32时表示另一种树木及其果实的概 念义,读变调41时表示李子
名词的小称 普通话中名词用附加成分“儿”表小称, 例如“瓶儿”。但是,不少方言的小称是用其 它语法手段表示的。有的方言以重叠方式 表示,多见于官话的西北、西南地区和闽 方言,例如成都:瓶瓶[pin31pin31-44],罐 罐[kuan13kuan13-44]。有的方言则以音变方 式来表示,例如浙江温岭的小称变调:桃 [d]读本调31时表示一种树木及其果实的概 念义,读变调45时表示桃儿;同样,李[li] 读本调32时表示另一种树木及其果实的概 念义,读变调41时表示李子
人称代词的数 人称代词复数的构成,多数方言用附 加法,官话区多加后缀们。也有少数方 言采用音变方式。变韵的如厦门: 单数我[ga3]汝l3]伊[i4 复数口[gan53 53 In 44 变调的如陕西商县: 单数我[g13]你mi13]他ta3 复数囗[g21]口[n21]囗ta2
人称代词的数 人称代词复数的构成,多数方言用附 加法,官话区多加后缀们。也有少数方 言采用音变方式。变韵的如厦门: 单数 我[ua53 ] 汝[li53 ] 伊[i44 ] 复数 囗 [ uan53 ] 囗 [ lin53 ] 囗[in44 ] 变调的如陕西商县: 单数 我[13 ] 你[ni13 ] 他[ta13 ] 复数 囗 [ 21 ] 囗 [ni21 ] 囗 [ ta21 ]
形容词的形容程度(1 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以重叠方式改变形容词的形 容程度。例如北京话:嘴唇涂得红红的(很红)。闽 粵方言部分地区形容词重叠后形容程度或加强或减 弱要受变调和附加成分的控制。例如广州话:白白 pak pak]表示很白,白白地 pak pak tei表示略白。 个别地点还有形容词的三叠方式,构成一套完整的 等级体系,例如厦门: 红ag241 红红[an4+3:2(很红) 红红红ay24g243g2(极红)
形容词的形容程度(1) 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以重叠方式改变形容词的形 容程度。例如北京话:嘴唇涂得红红的 (很红 )。闽 粤方言部分地区形容词重叠后形容程度或加强或减 弱要受变调和附加成分的控制。例如广州话:白白 [pak pak]表示很白,白白地[pak pak tei]表示略白。 个别地点还有形容词的三叠方式,构成一套完整的 等级体系,例如厦门: 红[a24 ] 红红[a24-33 a24 ](很红) 红红红[a24a24-33 a24 ](极红)
形容词的形容程度(2) 单音节形容词还利用附加成分的重 叠来改变形容程度和修饰色彩。多数方 言是以后加成分重叠,例如北京话:绿 油油。这种方式还有两种变体:(1)形容 词与重叠的后附成分之间有衬字,多见 于官话西北地区。例如陕西绥德话:蓝 格映映[la3k353g24i0g]。(2)后附成分为 复合成分。例如北京话:傻不楞登。吴、 闽方言则多前加成分重叠。例如苏州话 石石硬[za2za5gan231]、墨墨黑 m?m?5h?5]
形容词的形容程度(2) 单音节形容词还利用附加成分的重 叠来改变形容程度和修饰色彩。多数方 言是以后加成分重叠,例如北京话:绿 油油。这种方式还有两种变体:(1)形容 词与重叠的后附成分之间有衬字,多见 于官话西北地区。例如陕西绥德话:蓝 格映映[la33k 5i21·i] 。(2)后附成分为 复合成分。例如北京话:傻不楞登。吴、 闽方言则多前加成分重叠。例如苏州话: 石石硬 [ za23za55a231 ]、墨墨黑 [m23m55 h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