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狙击/咀嚼 唆使/疏浚 濯濯童山/卓尔不群 B.燥热/水藻 包庇/媲美 掎角之势/倚老卖老 C.砧板/玷污 省亲/省察 兵荒马乱/惊惶失措 D.木讷/缴纳模样/模具胁肩谄笑/冲锋陷阵 解析A项读音依次是:j/j,suo/jn,zhuo/zhuo。B项读音依次是:zo/zao,bi /pi,j/yi。C项读音依次是:zhen/dian,xing/xing,hung/ huang。D项读音依次是:n e/na, mu/mu, chan /xian.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雏形 逸兴遄飞 消声匿迹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B.渲泄 茅塞顿开 相濡以沫 坐收渔人之利 C.证券 化险为夷 固若金汤 叶障目,不见泰山 D.寒暄 众口烁金 开门揖盗 山雨欲来风满楼 解析A项消一销;B项渲一宣:D项烁一铄,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局势,有关专家指出,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后,经济、民 生和腐败等没有根本解决,导致不断扩大并最终引发骚乱。 (2)中国外交部4月13对“日方称中国海军直升机在其海域附近飞行是‘危险行为’作出 ,称“有关海域是公海”。 (3)有关干群关系的调查数据令人困惑:大多数公众对干群关系“没有感觉”,而55%的公 务人员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为何在对双方关系的认知上,出现如此大的? A.事态回应偏颇 B.事端回复偏差 C.事态回应偏差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 4》第二单元检测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狙.击/咀.嚼 唆.使/疏浚. 濯.濯童山/卓.尔不群 B.燥.热/水藻. 包庇./媲.美 掎.角之势/倚.老卖老 C.砧.板/玷.污 省.亲/省.察 兵荒.马乱/ 惊惶.失措 D.木讷./缴纳. 模.样/模.具 胁肩谄.笑/冲锋陷.阵 解析 A 项读音依次是:jū/jǔ,suō/ jùn,zhuó/zhuó。B 项读音依次是:zào/zǎo,bì /pì,jǐ/yǐ。C 项读音依次是:zhēn/diàn,xǐng/xǐng,huāng/huáng。D 项读音依次是:n è/nà,mú/mú,chǎn/xiàn。)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雏形 逸兴遄飞 消声匿迹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B. 渲泄 茅塞顿开 相濡以沫 坐收渔人之利 C. 证券 化险为夷 固若金汤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 寒暄 众口烁金 开门揖盗 山雨欲来风满楼 解析 A 项消—销;B 项渲—宣;D 项烁—铄。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局势,有关专家指出,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后,经济、民 生和腐败等没有根本解决,导致______不断扩大并最终引发骚乱。 (2)中国外交部 4 月 13 对“日方称中国海军直升机在其海域附近飞行是‘危险行为’作出 ______,称“有关海域是公海”。 (3)有关干群关系的调查数据令人困惑:大多数公众对干群关系“没有感觉”,而 55%的公 务人员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为何在对双方关系的认知上,出现如此大的______? A.事态 回应 偏颇 B.事端 回复 偏差 C.事态 回应 偏差
D.事端回复偏颇 解析事态:事情的状态,局势。事端:是指蓄意造成的纠纷,事故。回应:回答应声 对……反应,有对方“陈述后再加以‘解释’”的意思。回复:答复(多指用书信),恢复。偏 差:工作上的差错。偏颇:不公平;不公正 答案C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泰戈尔随笔一向以俊秀飘逸、意蕴丰厚著称。特别是由冰心先生翻译的《园丁集》 不仅字字珠玑,而且词约意丰 B.“天河一号”开发团队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年轻人,他们立志在有生之年开 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超级计算机。 C.就在贵州旱区,在简陋的教室里,传出一阵琅琅书声。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一位 老师的带领下,正目不斜视,聚精会神地学习。 D.我国将在2020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其成为世界著 名的度假天堂、首善之区。 解析A项“字字珠玑”意为“比喻说话或文章词句十分优美”;B项“有生之年”意为 余年,指一生中最后的岁月”;C项“目不斜视”意为“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 遵守礼制”:D项“首善之区”意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来自30余位全国各地的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和3位已故的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家属 汇聚一堂,纷纷表示,一定将前辈的使命和未尽的责任进行到底,争取做一名不辜负人民和 社会的人民记者 B.也许许多人还不知道,“嫦娥二号”奔月是人类历史上第127次探月,之前的126次 成功和失败均占一半。对于我国来说,这是第二次探月成功 C.苏州“最豪华小学”让人们直面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甚至是同城之间社会发展的醒 目落差,反思教育投入数量和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在更大范围内存在的不公平、不均衡现象。 D.龙虾等少数淡水鱼虾引起的哈夫病,临床表现一般比较轻微,但也有少数可能会有肾 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如果及时发现和就诊,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解析A项,语序不当,“30余位全国各地的”应调整为“全国各地的30余位”;C项, 搭配不当,应把“教育投入数量”改为“教育投入水平”;D项,成分残缺,“临床表现一般比 较轻微”应改为“临床表现特征一般比较轻微”。 答案B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D.事端 回复 偏颇 解析 事态:事情的状态,局势。事端:是指蓄意造成的纠纷,事故。回应:回答应声, 对……反应,有对方“陈述后再加以‘解释’”的意思。回复:答复(多指用书信),恢复。偏 差:工作上的差错。偏颇:不公平;不公正。 答案 C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泰戈尔随笔一向以俊秀飘逸、意蕴丰厚著称。特别是由冰心先生翻译的《园丁集》, 不仅字字珠玑 ....,而且词约意丰。 B.“天河一号”开发团队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年轻人,他们立志在有生之年 ....开 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超级计算机。 C.就在贵州旱区,在简陋的教室里,传出一阵琅琅书声。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一位 老师的带领下,正目不斜视 ....,聚精会神地学习。 D.我国将在 2020 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其成为世界著 名的度假天堂、首善之区 ....。 解析 A 项“字字珠玑”意为“比喻说话或文章词句十分优美”;B 项“有生之年”意为 “余年,指一生中最后的岁月”;C 项“目不斜视”意为“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 遵守礼制”;D 项“首善之区”意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来自 30 余位全国各地的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和 3 位已故的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家属 汇聚一堂,纷纷表示,一定将前辈的使命和未尽的责任进行到底,争取做一名不辜负人民和 社会的人民记者。 B.也许许多人还不知道,“嫦娥二号”奔月是人类历史上第 127 次探月,之前的 126 次, 成功和失败均占一半。对于我国来说,这是第二次探月成功。 C.苏州“最豪华小学”让人们直面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甚至是同城之间社会发展的醒 目落差,反思教育投入数量和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在更大范围内存在的不公平、不均衡现象。 D.龙虾等少数淡水鱼虾引起的哈夫病,临床表现一般比较轻微,但也有少数可能会有肾 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如果及时发现和就诊,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解析 A 项,语序不当,“30 余位全国各地的”应调整为“全国各地的 30 余位”;C 项, 搭配不当,应把“教育投入数量”改为“教育投入水平”;D 项,成分残缺,“临床表现一般比 较轻微”应改为“临床表现特征一般比较轻微”。 答案 B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 李庆本 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 文化的输出,文化贸易的逆差现象非常明显。近年来,我们在国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使之 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相关高校向留学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传播 优秀的中华文化,都大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 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完全可以 作为人类的普遍价值理念。对外传播不能只依靠政府,民间的传播渠道也非常重要。当然 有许多时候,单靠宣传是不够的。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 声”的效果 说到文化传播,我国有一门“跨文化阐释学”。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日 内瓦的五国外长会议。会后周总理邀请外国客人观看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但在如何向外国人解说这部电影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总理审 阅,总理最后提议只要标以“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可以了。这是“跨文化阐释学” 的一个成功例证。实践证明,总是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最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受, 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外国人也是如此。 在采用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本方面,我们的学术前辈像严复、梁启超、王国 维、蔡元培、钱钟书等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说中 国文化的理论资源。蔡元培说:“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曰: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 之谓也。古者盖谓之恕。”“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爱之谓也。古者盖谓 之仁。”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但这种 方法无疑会易于外国人的接受。 中国元典之所以称之为元典,就在于它意义的深厚性。所以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元典解释 史,而不同时代的不同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解和阐释。元典的生命就存在于“日日 新”的理解和阐释当中 我们过去有一种看法,就是把解释看成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径,一种手段。但现代 阐释学却认为,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这种看法很值得我们研究。而所谓跨文化阐释,就是用 另一种文化、语言、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言、文本。 这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语言,进行重 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意义肯定会发生变迁。问题是,任何词语都是与其他词语发生关联 的时候才有意义,这就构成了意义的不可确定性,也为解释预留了空间。对意义的解释不仅 由作者、译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决定。所以意义的变迁是解释的内在机制,属于正 常现象。解释当然有解释的范围,不能是无效的解释,也不能是过度解释。但这不能成为否
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 李庆本 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 文化的输出,文化贸易的逆差现象非常明显。近年来,我们在国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使之 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相关高校向留学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传播 优秀的中华文化,都大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 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完全可以 作为人类的普遍价值理念。对外传播不能只依靠政府,民间的传播渠道也非常重要。当然, 有许多时候,单靠宣传是不够的。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 声”的效果。 说到文化传播,我国有一门“跨文化阐释学”。1954 年 4 月,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日 内瓦的五国外长会议。会后周总理邀请外国客人观看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但在如何向外国人解说这部电影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写了 15 页的说明书呈总理审 阅,总理最后提议只要标以“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可以了。这是“跨文化阐释学” 的一个成功例证。实践证明,总是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最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受, 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外国人也是如此。 在采用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本方面,我们的学术前辈像严复、梁启超、王国 维、蔡元培、钱钟书等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说中 国文化的理论资源。蔡元培说:“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曰: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 之谓也。古者盖谓之恕。”“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爱之谓也。古者盖谓 之仁。”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但这种 方法无疑会易于外国人的接受。 中国元典之所以称之为元典,就在于它意义的深厚性。所以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元典解释 史,而不同时代的不同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解和阐释。元典的生命就存在于“日日 新”的理解和阐释当中。 我们过去有一种看法,就是把解释看成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径,一种手段。但现代 阐释学却认为,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这种看法很值得我们研究。而所谓跨文化阐释,就是用 另一种文化、语言、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言、文本。 这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语言,进行重 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意义肯定会发生变迁。问题是,任何词语都是与其他词语发生关联 的时候才有意义,这就构成了意义的不可确定性,也为解释预留了空间。对意义的解释不仅 由作者、译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决定。所以意义的变迁是解释的内在机制,属于正 常现象。解释当然有解释的范围,不能是无效的解释,也不能是过度解释。但这不能成为否
定跨文化阐释的理由。我们只能在承认跨文化阐释可能性、可行性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如何 进行跨文化阐释的问题 总之,在我们向世界传播和解释中华文化的时候,“跨文化阐释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好好 研究的学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采用“取外来之观念与中国固有之材 料互相参证”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法”,钱钟书的《管锥编》也属于跨文化阐 释。我们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所有这些成果都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释中华文化 时可资借用的重要资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6.下列有关“跨文化阐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跨文化阐释”就是用另一种文化、语言、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 言、文本的过程。 B.“跨文化阐释”的过程是开放的,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 语言,进行重新组合 C.对“跨文化阐释”后的作品意义的解释不仅由作者、译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 决定,意义的变迁属于正常现象。 D.作者认为,“跨文化阐释”的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而不仅仅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 径,一种手段。 解析D项属张冠李戴。“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这句话是现代阐释学的观点,不是作者的, 而且文章也没有说“‘跨文化阐释’的阐释本身就是本体”。 答案D 7.根据原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中,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 声”的效果,而政府宣传却达不到这一效果 B.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的方法,易于外国人的接受,虽 然这一答案不是唯一确切的。 C.不同时代的不同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阐释中国元典,元典的生命就存在于“日 日新”的理解和阐释当中。 D.客观地说,有些跨文化阐释存在无效解释和过度解释的现象,但这不能成为否定跨文 化阐释的理由。 解析A项,“政府宣传却达不到这一效果”在原文中无依据,也不符合事实。需要注意 项,原文说“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由此得出“答案不是唯一确切的”,故该项正确 答案A 8.根据原文,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向世界传播和解释中华文化的时候,只有进行“跨文化阐释”才是唯一行得通
定跨文化阐释的理由。我们只能在承认跨文化阐释可能性、可行性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如何 进行跨文化阐释的问题。 总之,在我们向世界传播和解释中华文化的时候,“跨文化阐释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好好 研究的学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采用“取外来之观念与中国固有之材 料互相参证”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法”,钱钟书的《管锥编》也属于跨文化阐 释。我们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所有这些成果都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释中华文化 时可资借用的重要资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6.下列有关“跨文化阐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跨文化阐释”就是用另一种文化、语言、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 言、文本的过程。 B.“跨文化阐释”的过程是开放的,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 语言,进行重新组合。 C.对“跨文化阐释”后的作品意义的解释不仅由作者、译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 决定,意义的变迁属于正常现象。 D.作者认为,“跨文化阐释”的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而不仅仅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 径,一种手段。 解析 D 项属张冠李戴。“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这句话是现代阐释学的观点,不是作者的, 而且文章也没有说“‘跨文化阐释’的阐释本身就是本体”。 答案 D 7.根据原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中,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 声”的效果,而政府宣传却达不到这一效果。 B.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的方法,易于外国人的接受,虽 然这一答案不是唯一确切的。 C.不同时代的不同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阐释中国元典,元典的生命就存在于“日 日新”的理解和阐释当中。 D.客观地说,有些跨文化阐释存在无效解释和过度解释的现象,但这不能成为否定跨文 化阐释的理由。 解析 A 项,“政府宣传却达不到这一效果”在原文中无依据,也不符合事实。需要注意 B 项,原文说“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由此得出“答案不是唯一确切的”,故该项正确。 答案 A 8.根据原文,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向世界传播和解释中华文化的时候,只有进行“跨文化阐释”才是唯一行得通
的,所以我们必须好好研究“跨文化阐释学 B.周总理提议在说明书上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标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 是“跨文化阐释学”上最早的一个成功例证 C.跨文化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意义肯定会发生变迁,具 有不可确定性,也为解释预留了空间 D.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十分必要,因为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已成为人 类普遍价值理念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解析A项,由原文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可知“唯一行得通的”错误。B项,错在“最早”。 下文有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例子,比这更早。D项,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第二段开头:“像 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完全可以作为人类的普遍价值理念。” 答案C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 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査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 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 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遗虎贲收之。即行,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 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 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唯允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 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 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 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竟,允无复入 竟:结束。 B.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夺:夺取 D.若才流及父 及:赶得上 解析C项夺:改变
的,所以我们必须好好研究“跨文化阐释学”。 B.周总理提议在说明书上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标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 是“跨文化阐释学”上最早的一个成功例证。 C.跨文化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意义肯定会发生变迁,具 有不可确定性,也为解释预留了空间。 D.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十分必要,因为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已成为人 类普遍价值理念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解析 A 项,由原文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可知“唯一行得通的”错误。B 项,错在“最早”。 下文有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例子,比这更早。D 项,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第二段开头:“像 ‘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完全可以作为人类的普遍价值理念。” 答案 C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 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 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 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遗虎贲收之。即行,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 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 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唯允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 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 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 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礼竟.,允无复入 竟:结束。 B.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夺:夺取。 D.若才流及.父 及:赶得上。 解析 C 项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