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RNA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上一页 ➢ 1954年,物理学家Gamouv G首先对遗传密码进行 探讨。他认为核酸分子中只有四种碱基,显然碱基与 氨基酸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若两个碱基决定一 个氨基酸只能编码16种氨基酸,也是不够的;而三个 碱基对一个氨基酸,四个碱基可产生64个密码,足以 编码20种氨基酸,所以编码氨基酸的最低碱基数是3, 即密码子可能是三联体。 mRNA上的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 节首
(一)mRNA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上一页 ➢ 1954年,物理学家Gamouv G首先对遗传密码进行 探讨。他认为核酸分子中只有四种碱基,显然碱基与 氨基酸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若两个碱基决定一 个氨基酸只能编码16种氨基酸,也是不够的;而三个 碱基对一个氨基酸,四个碱基可产生64个密码,足以 编码20种氨基酸,所以编码氨基酸的最低碱基数是3, 即密码子可能是三联体。 mRNA上的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 节首
(一)mRNA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上一页 ➢ 1961年,Crick F H C等人用遗传学的方法证 明了三联密码子的学说是正确的。 ➢ 遗传学上把由于密码移位而造成的突变称为移 码突变 ➢在E.coli的T4DNA上的一个基因缺失(或增加) 一个或二个核苷酸会造成缺失(或增加)部位以 后的全部氨基酸误译。若同时缺失(或增加)三 个核苷酸,前后核苷酸表达仍和正常一样。必须 假设密码子是三联体才能完满地解释以上这些实 验结果。 节首
(一)mRNA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上一页 ➢ 1961年,Crick F H C等人用遗传学的方法证 明了三联密码子的学说是正确的。 ➢ 遗传学上把由于密码移位而造成的突变称为移 码突变 ➢在E.coli的T4DNA上的一个基因缺失(或增加) 一个或二个核苷酸会造成缺失(或增加)部位以 后的全部氨基酸误译。若同时缺失(或增加)三 个核苷酸,前后核苷酸表达仍和正常一样。必须 假设密码子是三联体才能完满地解释以上这些实 验结果。 节首
(一)mRNA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上一页 ➢ 生物化学上的证据 ➢烟草坏死卫星病毒中有一分子RNA可编 码外壳蛋白的一个亚基,此RNA由1200个 核苷酸组成,而此亚基由400个氨基酸组成, 也由此证明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 节首
(一)mRNA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上一页 ➢ 生物化学上的证据 ➢烟草坏死卫星病毒中有一分子RNA可编 码外壳蛋白的一个亚基,此RNA由1200个 核苷酸组成,而此亚基由400个氨基酸组成, 也由此证明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 节首
上一页 (二) 遗传密码的破译 遗传密码的概念:mRNA 上的核苷酸顺序与蛋白质 中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遗传密码。mRNA上 每三个连续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苷酸就 称为一个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triplet codons)。 以下是三个不同的证明遗传密码是mRNA上3个 连续的核苷酸残基构成的实验。 1961年,Nirenberg 等人用大肠杆菌的无细胞体 系在各种RNA的人工模板下合成多肽,从而推断出 各氨基酸的密码子,后来他与Khorana以及霍利分 享了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节首
上一页 (二) 遗传密码的破译 遗传密码的概念:mRNA 上的核苷酸顺序与蛋白质 中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遗传密码。mRNA上 每三个连续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苷酸就 称为一个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triplet codons)。 以下是三个不同的证明遗传密码是mRNA上3个 连续的核苷酸残基构成的实验。 1961年,Nirenberg 等人用大肠杆菌的无细胞体 系在各种RNA的人工模板下合成多肽,从而推断出 各氨基酸的密码子,后来他与Khorana以及霍利分 享了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节首
上一页 (二) 遗传密码破译的三个实验 ➢ 第一个实验是1961年由美国的M.Nirenberg等人完 成的。他首先利用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合成了一条由相同 核苷酸组成的多核苷酸链,用它作模板,利用大肠杆菌蛋白 提取液和GTP在体外合成蛋白质。发现多聚(U)导致多聚 Phe的合成,表明多聚(U)编码多聚Phe;类似的实验表明, 多聚(A)编码多聚Lys;多聚(C)编码多聚Pro (下图A)。 ➢ 第二个实验(核糖体结合技术)是1964年也是由美国 的M.Nirenberg等人完成的。他们首先合成一个已知序 列的核苷酸三聚体,然后与大肠杆菌核糖体和氨酰tRNA 一起温育。由此确定与已知核苷酸三聚体结合的tRNA上 连接的是那一种氨基酸。该实验对于几种密码编码同一 个氨基酸提供了直接的、最好的证据(下图B)。 节首
上一页 (二) 遗传密码破译的三个实验 ➢ 第一个实验是1961年由美国的M.Nirenberg等人完 成的。他首先利用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合成了一条由相同 核苷酸组成的多核苷酸链,用它作模板,利用大肠杆菌蛋白 提取液和GTP在体外合成蛋白质。发现多聚(U)导致多聚 Phe的合成,表明多聚(U)编码多聚Phe;类似的实验表明, 多聚(A)编码多聚Lys;多聚(C)编码多聚Pro (下图A)。 ➢ 第二个实验(核糖体结合技术)是1964年也是由美国 的M.Nirenberg等人完成的。他们首先合成一个已知序 列的核苷酸三聚体,然后与大肠杆菌核糖体和氨酰tRNA 一起温育。由此确定与已知核苷酸三聚体结合的tRNA上 连接的是那一种氨基酸。该实验对于几种密码编码同一 个氨基酸提供了直接的、最好的证据(下图B)。 节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