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兽医专业 总学时:36学时 、编写说明 (一)课程性质 兽医免疫学是兽医公共卫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免疫学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实验技术的科学。免疫学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已成 为近代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其研究方法已介入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 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和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将对生 物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免疫学与医学的相互渗透,产生了免疫病理 学、免疫药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免疫学、生死免疫学、移殖免疫学、肿瘤免 疫学以及临床免疫学等分支学科。 (二)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兽医公共卫生及畜禽传染病有关的免疫学实 验内容和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兽医生物制品学等 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基本理论知识方面 1.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血清学反应的基础知识,包括血凝实验、沉淀实验及补体结合实验等。 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应用于临床的传统血清学实验操作方法 2.对目前新兴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性学习,初步掌握其要点 3.重点学习和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的血清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免疫和免疫学的概念,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免疫学的重要性 及应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
《兽医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兽医专 业 总 学 时:36 学时 一、编写说明 (一)课程性质 兽医 免 疫学 是 兽医 公 共卫 生专 业 的一 门 专业 基 础课 ,是研 究 免疫 学的 基 础理 论 和基 本 实验 技 术的 科 学。免疫 学 发展 非 常迅 速,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已成 为 近 代 生 命 科 学 重 要 的 研 究 内 容,其 研 究 方 法 已 介 入 生 命 科 学 研 究 的 各 个 领 域 。目 前 建立 了 许 多分 支 学 科, 其 中 免疫 生 物 学、 免 疫 遗传 学 和 分子 免 疫 学的 研 究 将对 生 物科 学 的 发展 起 着 重要 的 推 动作 用 。 免疫 学 与 医学 的 相 互渗 透 , 产生 了 免 疫病 理 学、 免 疫 药理 学 、 免疫 毒 理 学、 神 经 免疫 学 、 生死 免 疫 学、 移 殖 免疫 学 、 肿瘤 免 疫学以及临床免疫学等分支学科。 (二)目的和任务 通过 本 课程 的 学习 ,使 学生 掌 握与 兽 医公 共卫 生 及畜 禽 传染 病 有关 的 免疫 学 实 验内 容 和 操作 方 法 ,为 进 一 步学 习 动 物性 食 品 微生 物 检 验学 、 兽 医生 物 制 品学 等 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基本理论知识方面 1.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 血清 学 反应 的 基础 知 识,包 括 血凝 实 验、沉淀 实 验及 补体 结 合实 验 等。 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应用于临 床的 传 统血 清学 实 验操 作 方法 。 2.对目前新兴的 实验 方 法进 行探 索 性学 习 ,初 步 掌握 其 要点 。 3. 重点 学 习和 分 子生 物 学密 切相 关 的血 清 学方 法 ,如 酶 联免 疫 吸附 实 验等 。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 免 疫和 免 疫学 的 概念 ,了 解 免疫 学 的发 展 简史 ,明确 学 习免 疫学 的 重要 性 及应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
、免疫的概念 (一)免疫的基本特性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 (三)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四)免疫技术的进展 二、免疫学的应用 (一)在医学和兽医学上的应用 (二)在农业和生物科学上的应用 (三)教学要求 1.掌握现代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的功能 2.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 3.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是免疫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性;难点是对免疫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性实 际意义的理解。建议通过举例形象生动解释,利于学生理解。 第二章免疫系统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组织、分子的功能等。 (二)教学内容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一)淋巴样细胞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三)其他免疫细胞 (三)教学要求 掌握T、B淋巴细胞在周围免疫器官的分布。 掌握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亚类及功能,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中枢与周围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NK细胞的特征及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的表面标志及主要功能
2 一、免疫的概念 (一)免疫的基本 特性 (二)免疫的基本 功能 (三)免疫学的发 展简 史 (四)免疫技术的 进展 二、免疫学的应 用 (一)在医学和兽 医学 上的 应 用 (二)在农业和生物 科 学上 的应 用 (三)教学要求 1.掌握现代免疫 及免 疫 学的 概念 、 免疫 的 功能 。 2.熟悉免疫应答 的类 型 。 3.了解免疫学的 发展 简 史及 在农 业 和医 学 中的 应 用。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 点是 免 疫 的基 本 功 能和 基 本 特 性; 难 点 是对 免 疫 的基 本 功 能 和基 本 特 性实 际意义的理解。建议通过举例形象生动解释,利于学生理解。 第二章 免疫系统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组织、分子的功能等。 (二)教学内容 一、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 官 (二)外周免疫器 官 二、免疫细胞 (一)淋巴样细胞 (二)单核吞噬细胞 系 统 (三)其他免疫细胞 (三)教学要求 掌握 T、B 淋巴细 胞在 周 围免 疫器 官 的分 布 。 掌握 T、B 淋巴细 胞的 表 面标 志、 亚 类及 功 能, 抗 原呈 递 细胞 的 概念 。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中枢与周围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 NK 细胞的特 征及 功 能, 单核 吞 噬细 胞 的表 面 标志 及 主要 功 能
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共它免疫细胞的特征及功能,细胞因子的特性 及生物学作用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是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亚群及功能:难点是T、B淋巴细胞的 表面标志;建议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有侧重的讲解。 第三章抗原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原性、反应原性等概念,明确抗原的构成条 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二)教学内容 、抗原的概念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异源性 (二)分子大小 (三)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像的复杂性 (四)物理状态及可降解性 三、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 (一)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的关系 (二)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大小及数量 四、半抗原一载体现象 五、抗原的类属性(交叉性) 六、抗原类型 (一)根据抗原的性质分类 (二)根据抗原来源分类 (三)根据对胸腺的依赖性分类 (四)根据天然、人工、化学性质分类 七、主要的微生物抗原 (一)细菌抗原 (二)病毒抗原 (三)毒素抗原 (四)其他微生物抗原 (五)保护性抗原 (三)教学要求 掌握所有有关抗原的概念,明确抗原的构成条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3 了解 淋 巴细 胞 再循 环 的途 径 ,共 它 免 疫细 胞 的特 征 及功 能 ,细 胞 因子 的 特性 及生物学作用。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 是 T、 B 淋巴 细 胞的 来 源、 分 化、 亚群 及 功能 ; 难点 是 T、 B 淋巴 细 胞的 表面标志;建议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有侧重的讲解。 第三章 抗原 (一)教学目的 通 过学 习 使 学生 掌 握 抗原 、 免 疫原 性 、 反应 原 性 等概 念 , 明确 抗 原 的构 成 条 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二)教学内容 一、抗原的概念 二、构成抗原的 条件 (一)异源性 (二)分子大小 (三)化学组成、 分子 结构 和 立体 构 像的 复 杂性 (四)物理状态及 可降 解性 三、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 (一)抗原特异性 与抗 原决 定 簇的 关 系 (二)抗原决定簇 的性 质、 大 小及 数 量 四、半抗原—载体 现 象 五、抗原的类属性 (交叉性) 六、抗原类型 (一)根据抗原的 性质 分类 (二)根据抗原来 源分 类 (三)根据对胸腺 的依 赖性 分 类 (四)根据天然、 人工 、化 学 性质 分 类 七、主要的微生 物抗 原 (一)细菌抗原 (二)病毒抗原 (三)毒素抗原 (四)其他微生物 抗原 (五)保护性抗原 (三)教学要求 掌握所有有关抗原的概念,明确抗原的构成条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是抗原等概念及构成抗原的条件:难点是半抗原一载体现象、抗原的类 属性(交叉性) 第四章抗体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原性、反应原性等概念,明确抗原的构成条 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二)教学内容 抗体分类 (一)根据抗原分类 (二)根据与抗原是否产生可见反应分类 (三)根据理化特性和抗原性分类 抗体结构 (一)单体结构 (二)酶解片段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和理化特性 (一)抗原性 (二)各类Ig的理化特性 (三)各种家畜的Ig 四、抗体基因和抗体的生物合成 (一)抗体基因 (二)抗体基因的表达 )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五、单克隆抗体 (一)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二)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 (三)教学要求 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与酶解片段,免 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基因和生物合成。 (三)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是抗体结构、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和理化特性及单克隆抗体的原理; 难点是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制备工艺
4 重 点是 抗 原 等概 念 及 构成 抗 原 的 条件 ; 难 点是 半抗原— 载 体 现 象、 抗 原 的类 属性(交叉性)。 第四章 抗体 (一)教学目的 通 过学 习 使 学生 掌 握 抗原 、 免 疫原 性 、 反应 原 性 等概 念 , 明确 抗 原 的构 成 条 件以及抗原的分类等。 (二)教学内容 一、抗体分类 (一)根据抗原分 类 (二)根据与抗原 是否 产生 可 见反 应 分类 (三)根据理化特 性和 抗原 性 分类 二、抗体结构 (一)单体结构 (二)酶解片段 三、各类免疫球 蛋白 的抗 原 性和 理 化特 性 (一)抗原性 (二)各类 Ig 的理 化 特性 (三)各种家畜的 I g 四、抗体基因和 抗体 的生 物 合成 (一)抗体基因 (二)抗体基因的 表达 (三)抗体多样性 产生 的机 制 五、单克隆抗体 (一)单克隆抗体 和多 克隆 抗 体 (二)用淋巴细胞杂 交 瘤技 术生 产 单克 隆 抗体 (三)教学要求 掌 握免 疫 球 蛋白 与 抗 体的 概 念 ,免 疫 球 蛋白 的 结 构、 功 能 区与 酶 解 片段 , 免 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基因和生物合成。 (三)重点、难点及 教 学建 议 重点 是 抗体 结 构 、各 类 免疫 球 蛋白 的 抗原 性和 理 化特 性 及单 克 隆抗 体 的原 理; 难点是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制备工艺
第五章体液因子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补体的有关知识和干扰素的抗病毒原理等。 (二)教学内容 补体系统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与生物学特点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三)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和激活过程 (四)补体激活反应的反馈调节 (五)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二、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三)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四)淋巴因子(1 y mph okine,LK) (五)细胞因子的双重作用 (六)细胞因子的实践意义 三、干扰素 (一)概述 (二)干扰素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 (三)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 (四)干扰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三)教学要求 掌握补体的组成、激活途径和功能以及干扰素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生物学 特性、干扰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是补体的组成、激活途径和功能以及干扰素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生物 学特性、干扰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难点是补体的激活途径、干扰素的作用机 第六章免疫应答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过程及分类以及细胞免疫应答和
5 第五章 体液因子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补体的有关知识和干扰素的抗病毒原理等。 (二)教学内容 一、补体系统 (一)补体系统的 概念 与生 物 学特 点 (二)补体系统的 组成 和命 名 (三)补体系统的 激活 途径 和 激活 过 程 (四)补体激活反 应的 反馈 调 节 (五)补体系统的 生物 学活 性 二、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的 概念 (二)细胞因子的 共同 特点 (三)白细胞介素( int erle uhn,I L) (四)淋巴因子(1y mph okin e, LK) (五)细胞因子的 双重 作用 (六)细胞因子的 实践 意义 三、干扰素 (一)概述 (二)干扰素的分 类及 其理 化 性质 (三)干扰素的生 物学 特性 (四)干扰素的功能 及 其作 用机 制 (三)教学要求 掌 握补 体 的 组成 、 激 活途 径 和 功能 以 及 干扰 素 的 分类 及 其 理化 性 质 、生 物 学 特性、干扰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 点是 补 体 的组 成 、 激活 途 径 和 功能 以 及 干扰 素 的 分类 及 其 理 化性 质 、 生物 学特 性 、 干扰 素 的 功能 及 其 作用 机 制 ;难 点 是 补体 的 激 活途 径 、 干扰 素 的 作用 机 制。 第六章 免疫应答 (一)教学目的 通 过学 习 使 学生 掌 握 免疫 应 答 的基 本 特 征、 过 程 及分 类 以 及细 胞 免 疫应 答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