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峡掌 CTGU REE GORG 谢建忠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1 重 庆 三 峡 学 院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谢 建 忠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四课时) 绪论要点:绪论共分五节,主要从宏观上描述高度繁荣的文化对 诗文的景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等,勾 勒宋代文化与文学关系,及宋代文学概貌。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要点 国策与理学。宋代崇文尚武,重用文臣,使土大夫社会责任 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上大夫特有的精神冈貌。理学尽管尚未 成为官方意识,但却是土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依据,宋代文人热 衷讲道论学,其议论还旁溢到诗歌中去。 2、文以载道说盛行。宋代土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 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 的关系,《文心雕龙》表述其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唐 代韩愈倡导“文以贯道”思想,晚唐五代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真正 高度重视文道关系。宋初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反复讨论文道关系
2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四课时) 绪论要点:绪论共分五节,主要从宏观上描述高度繁荣的文化对 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等,勾 勒宋代文化与文学关系,及宋代文学概貌。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要点: 1、国策与理学。宋代崇文尚武,重用文臣,使士大夫社会责任 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形成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理学尽管尚未 成为官方意识,但却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依据,宋代文人热 衷讲道论学,其议论还旁溢到诗歌中去。 2、文以载道说盛行。宋代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 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 的关系,《文心雕龙》表述其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唐 代韩愈倡导“文以贯道”思想,晚唐五代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真正 高度重视文道关系。宋初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反复讨论文道关系
虽然他们具体看法不—致,如柳开、石介观点激矫偏颇,欧阳修观点 平正通达,但总体都对“文以贯道”认同。理学家也兴趣浓厚地讨论 这一问题,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的 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性,而“文”却仅被视为种负载工 具,朱熹痛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阐 述。“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文道 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说相当接近,只是他的“道”内容较宽泛而 已。“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 于审美功能之上,这种观点如被推上极端,就形成了二程的“作文害 道”,根本上否定了文学。宋代多数文学家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 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诗文说教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 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与影响。 3、印刷、学校和学者型作家。宋代公私印刷业兴盛,公、私藏 书极为丰富,出现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 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学校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宋代土人总体学术 水平空前提高,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是学者型作家。 学术修养的提高,无疑会使作家更善于深刻思考社会人生,更善于细 密周详地进行议论。 4、诗文政治功能和议论的加强。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 会,宋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 的主题。社会政治功能的加强,使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 健的骨力其负面是严肃有余而灵动不足甚而削弱了个体抒凊意味
3 虽然他们具体看法不一致,如柳开、石介观点激矫偏颇,欧阳修观点 平正通达,但总体都对“文以贯道”认同。理学家也兴趣浓厚地讨论 这一问题,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的 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却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工 具,朱熹痛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阐 述。“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文道 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说相当接近,只是他的“道”内容较宽泛而 已。“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 于审美功能之上,这种观点如被推上极端,就形成了二程的“作文害 道”,根本上否定了文学。宋代多数文学家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 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诗文说教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 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与影响。 3、印刷、学校和学者型作家。宋代公私印刷业兴盛,公、私藏 书极为丰富,出现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 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学校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宋代士人总体学术 水平空前提高,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是学者型作家。 学术修养的提高,无疑会使作家更善于深刻思考社会人生,更善于细 密周详地进行议论。 4、诗文政治功能和议论的加强。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 会,宋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 的主题。社会政治功能的加强,使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 健的骨力,其负面是严肃有余而灵动不足,甚而削弱了个体抒情意味
表达政见,弘扬学术,其手段当然是议论,而“文以载道”则必把议 论视为写作目的,故宋人喜爱议论前无古人。除表达政见的奏议文数 量、篇幅远胜唐人外,就是那些不宜说理的传统题材,如亭台记,苏 轼的这类题材篇篇都有议论。议论还充斥在诗歌中,过多的议论削弱 了诗歌的抒情功能甚至使诗变成押韵的语录。但像王安石的咏史诗、 苏轼的哲理诗又得益于适度的议论。宋诗那种重意倾向,议论成分增 强是其重要因素。 二、讲解 1、政治文化政策 ①文官制度 ②科举制度 2、道学与理学 ①刘勰《文心雕龙》有《原道》、《征圣》、《宗经》。《原道》:“道 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②韩愈《争臣论》“修其辞以明其道"。 《题欧阳生哀辞后》:“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 《答李秀才书》:“"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 其道焉耳 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 ③柳宗元《报崔黯秀才为文书》:“圣人之言,期以明道。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以辅时及物为道。” ④欧阳修《答李翊第二书》“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4 表达政见,弘扬学术,其手段当然是议论,而“文以载道”则必把议 论视为写作目的,故宋人喜爱议论前无古人。除表达政见的奏议文数 量、篇幅远胜唐人外,就是那些不宜说理的传统题材,如亭台记,苏 轼的这类题材篇篇都有议论。议论还充斥在诗歌中,过多的议论削弱 了诗歌的抒情功能,甚至使诗变成押韵的语录。但像王安石的咏史诗、 苏轼的哲理诗又得益于适度的议论。宋诗那种重意倾向,议论成分增 强是其重要因素。 二、讲解 1、政治文化政策 ①文官制度 ②科举制度 2、道学与理学 ①刘勰《文心雕龙》有《原道》、《征圣》、《宗经》。《原道》:“道 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②韩愈《争臣论》“修其辞以明其道”。 《题欧阳生哀辞后》:“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 《答李秀才书》:“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 其道焉耳。” 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 ③柳宗元《报崔黯秀才为文书》:“圣人之言,期以明道。”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以辅时及物为道。” ④欧阳修《答李翊第二书》“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⑤周敦颐《通书·文辞》:“文者,所以载道也。” ⑥程颐《二程遗书》:“作文害道” ⑦朱熹《朱子语类》:“文从道中流出。 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张扬 要点 1、忧患意识。宋代土大夫的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 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正是这种风范的概括;宋代国势不如汉唐,总处在强敌威胁之下,宋 代国内矛盾困难重重,面对上述内忧外患,有识之土忧心忡忡。宋代 作家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表达个人抱负相当拘谨收敛、作诗讽世述 怀顾虑颇多,这些都与忧患意识有关。深沉的忧患意识更造成了宋代 文学爱国主题的高扬。 二、讲解 陆游诗 2、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要点 1、宋代儒、道、释三种思想与文人性格。宋代儒、道、释三家 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这种思潮使宋代土大夫 的文化性格大异前人。首先,土大夫对传缭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
5 ⑤周敦颐《通书·文辞》:“文者,所以载道也。” ⑥程颐《二程遗书》:“作文害道”。 ⑦朱熹《朱子语类》:“文从道中流出。”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张扬 一、要点: 1、忧患意识。宋代士大夫的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 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正是这种风范的概括;宋代国势不如汉唐,总处在强敌威胁之下,宋 代国内矛盾困难重重,面对上述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宋代 作家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表达个人抱负相当拘谨收敛、作诗讽世述 怀顾虑颇多,这些都与忧患意识有关。深沉的忧患意识更造成了宋代 文学爱国主题的高扬。 二、讲解: 1、陆游诗 2、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一、要点: 1、宋代儒、道、释三种思想与文人性格。宋代儒、道、释三家 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这种思潮使宋代士大夫 的文化性格大异前人。首先,士大夫对传统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