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1《新闻两则》导学案 主备人:李新国訾红涛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 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一一毛泽东 【学习目标】 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 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学习难点】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知识链接】 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 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 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 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 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1 1《新闻两则》导学案 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 2012-8-25 班 级 组 别 姓名 教师寄语: 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 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学习难点】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知识链接】 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 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3)、新闻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 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 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 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 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 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 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 地点和时间。 (6)、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 (7)、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自主学习】 1、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负隅()顽抗撰()写区域()芜()湖 歼()灭 要塞() 溃()退 荻()港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4.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合作探究】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2 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 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 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 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 地点和时间。 (6)、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 (7)、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自主学习】 1、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负隅.( )顽抗 撰.( )写 区域.( ) 芜.( )湖 歼.( )灭 要塞.( ) 溃.( )退 荻.( )港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3.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4. 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合作探究】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 系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什么考虑? (二)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三)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 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 好不好?)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 3.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a、b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4、可以另找一些语例,品味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鲜明生动的特点。 【拓展迁移】 下边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同样报道渡江战役,试比较这则消息同课文 第一则新闻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 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 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 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 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 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 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 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3 什么考虑? (二)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三)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 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 好不好?)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 3.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a、b 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4、可以另找一些语例,品味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鲜明生动的特点。 【拓展迁移】 下边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同样报道渡江战役,试比较这则消息同课文 第一则新闻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3 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 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 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 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 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 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 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 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 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 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 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 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 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 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 相同点: 不同点 【达标检测】 阅读选文,完成1-5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 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 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 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 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 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 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 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 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 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 序号)。主体部分是第 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 是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4 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 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 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 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 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 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 1949 年 4 月 25 日《东北日报》) 相同点: 不同点: 【达标检测】 阅读选文,完成 1-5 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 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 小时内即飞渡过 30 万人。 ④21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 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 23 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 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 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 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 21 日到芜湖 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 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13)我东路 35 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 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 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 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 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 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 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 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4.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老庙镇和寨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5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 的 23 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 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___ ___ ___ ___ ____ __ 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 字以内) __ ____ ____ __ 4.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__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