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新闻两则》表格式教案 课题 新闻两则 共(3)课时 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神采奕奕”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知道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A.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重点 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议论的作用。 点世把探新闻的主要内容及导语, 生易错、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混、误点 教具 录音机 学具 果堂过程活动(学科灵活处理、形式由各学科自定)
1 第一课《新闻两则》表格式教案 课题 新闻两则 共( 3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神采奕奕”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 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知道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议论的作用。 考点 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及导语。 学生易错、 混、误点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具 学具 录音机 课堂过程活动(学科灵活处理、形式由各学科自定)
《新闻两则》教案 第一课时 型:预习课 复习(10分钟)一温故 1、了解单元提示内容。 2、导入新课(P1)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3、背景资料(P6、7)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 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士重来,1949年 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 乍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 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 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 价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 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士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 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 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己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 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 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 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 总司令的命令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 廷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 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 克大批国民党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
2 《新闻两则》教案 第一课时 课型:预习课 一、复习(10 分钟)-温故 1、了解单元提示内容。 2、导入新课(P1)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3、背景资料(P6、7)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 年 7 月到 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 年秋天,人民解放 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 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 1948 年 12 月 31 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 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 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 年 4 月 15 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 8 条 2l 款,限蒋 介石 20 日前表态。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 月 21 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 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 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 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 日晚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 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 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 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 总司令的命令。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 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 112 万人,1947 年 6 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 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lo 月 10 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2 万人, 攻克大批国民党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 1949 年 1 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于 1948 年 11 月 5 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
逃到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 4、新闻知识:(P8、9)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3)、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 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5)、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新课内容:(知新) (一)预习交流(自主、合作) 1、听录音,H:\八年级备课\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长江》甽3配乐朗读3。然后默读课 至2遍,生字注音、生词释义,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P10) 2、朗读,初步感知课文(11)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学生自渎、讨论、交流 重点指导: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3、整体把握课文 (1)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P12、13)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30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 岸阵地。东路军35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3 逃到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 1948 年 11 月 6 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 夜。 4、新闻知识:(P8、9)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3)、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 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 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5)、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二、新课内容:(知新) (一)预习交流(自主、合作) 1、 听录音,H:\八年级备课\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mp3 配乐朗读.mp3。然后默读课文 1 至 2 遍,生字注音、生词释义,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P10) 2、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1)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学生自渎、讨论、交流。 重点指导: 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3、整体把握课文 (1)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P12、13) 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至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1000 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 30 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 35 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南 岸阵地。东路军 35 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14)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一内容提要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一一及时准确 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概述事件 主体: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一一渡江战况 (3)简要分析电头内容:(P15)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 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4)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P16) “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5)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③至⑩句(P17、18)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4、课堂反馈(1)把主体部分的内容列成表格 渡江部队 江地点 渡江时间 渡江兵力 渡过兵力 (2)课堂训练,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 (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 抵抗之敌 (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 (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 (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归纳总结新闻知识 1、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2、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 3、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际题—一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一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住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揹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一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4、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5、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第二课时 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4 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14)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内容提要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及时准确 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概述事件 主体:从“20 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渡江战况 (3)简要分析电头内容:(P15)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4)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P16) “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5)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③至⑩句(P17、18) 第一层(从“20 日夜起”到“已渡过 30 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 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4、课堂反馈(1)把主体部分的内容列成表格 渡江部队 渡江地点 渡江时间 渡江兵力 渡过兵力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 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 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归纳总结新闻知识: 1、 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2、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 3、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4、 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5、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第二课时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锐不可当要塞阌乡绥靖 B. dang sai dang sai shou suf sai wen suf 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意思填写词语 1)军队被打垮而后退(溃退) (2)锋利无比,不可抵挡(锐不可当) 3)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阡陌 (4)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要塞) 下列各句中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B.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 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比喻)D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连云港日报5月12日讯在600平方米的舞台上先变出一架30米长的飞机,然后瞬间将其变得无影无踪,眨眼 间,飞机又在距离海滩500米外的海上出现。这精彩的一幕将于6月底在我市连岛上演,这一大型魔术节目由我市杂 同团长、魔术家汪其魔主创,曾获全国魔术大赛最高奖一一金菊奖,因舞台太小而不得不放弃了今年的央视春晚,省到 记李源潮听说汪其魔要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这个魔术后,称他是“我们江苏人的骄傲 汪其魔将于6月底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魔术(导解:要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并且不能超过规 的字数)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15字内)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整,经过34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 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 筑时间为3080天,海拔高程185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 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示例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横最大的混土大坝建成导解:概括出主要 件、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 江(不合),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 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
5 锐不可当 要塞 阌乡 绥靖 A.dǎnɡ sài shòu tuǒ B.dānɡ sāi wén něi C.dǎnɡ sài shòu suí D.dānɡ sài wén suí 2.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意思填写词语 (1)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溃退 ) (2)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锐不可当 ) (3)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阡陌 ) (4)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要塞 ) 3.下列各句中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 A.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B.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 C.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比喻) D 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30 字) 连云港日报 5 月 12 日讯 在 600 平方米的舞台上先变出一架 30 米长的飞机,然后瞬间将其变得无影无踪,眨眼之 间,飞机又在距离海滩 500 米外的海上出现。 这精彩的一幕将于 6 月底在我市连岛上演,这一大型魔术节目由我市杂技 团团长、魔术家汪其魔主创,曾获全国魔术大赛最高奖——金菊奖,因舞台太小而不得不放弃了今年的央视春晚,省委 书记李源潮听说汪其魔要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这个魔术后,称他是“我们江苏人的骄傲”. 提示:汪其魔将于 6 月底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魔术(导解:要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并且不能超过规定 的字数) 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15 字内)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 5 月 20 日电 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整,经过 34 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 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 筑时间为 3 080 天,海拔高程 185 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 l 500 万人、150 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 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示例: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建成 导解:概括出主要事 件、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 江(不合),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 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