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导学案 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 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②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④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预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1,自读课文1至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2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 坐着,也可以站着。 3.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强调如下问题: ①课文内容 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b.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新闻两则》导学案 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 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②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④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1,自读课文 1 至 2 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2 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 坐着,也可以站着。 3.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强调如下问题: ①课文内容 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b.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结果: 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②划分课文结构。 ③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 新闻的作用,新闻的结构,新闻的写法,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活动三:问题的探究 4、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习题二 5、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 予鼓励。 学习活动四:课内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 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选段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7.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9.文中画线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包含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 南阳。南阳为古宛县.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闯 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10.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11.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2.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划分课文结构。 ③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 新闻的作用,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写法, 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活动三:问题的探究 4、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习题二 5、 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 予鼓励。 学习活动四:课内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 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选段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9.文中画线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包含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 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闽 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10.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11.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2.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习活动五:拓展延伸 请阅读新闻,然后回答下面各题。 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 患者肺移植后安度两周年 本报讯(通讯员卢晓娣)近日,北京安员医院胸外科的医务人员为一位亚洲肺移植存活最 长的患者举行了一次生日贺会,祝贺他换肺后安度两周年和49岁生日。 两年前,患者冀书春喘憋严重,口唇绀紫,在休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完全丧失 了劳动能力,且病情恶化很快。经当地医院就诊,难以治愈,慕名至安员医院求治。入院 后经医生诊断,肺听诊双侧有少量水泡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患者活动3 分钟后心率由90次/分升到142次/分,医生明确诊断为待发肺纤维化。而治疗此症的 惟一办法就是换肺。1995年2月23日,安员医院全院各科通力协作,成功地为冀书春施行 了肺移植术。术后曾出现并发症,以及排异感染,但一次次被安员医院的医护人员治愈。 患者恢复很快,肺核扫描见移植的左肺遍气及血流灌注均佳。目前患者生活已经完全自理, 能到室外活动,且恢复轻工作。冀书春见到笔者时非常高兴地说:我每天都外出散步,锻 炼身体。今年初,下大雪,我在雪地上一走就是几里地。我还去了天安门广场,这是我有 生以来第一次去天安门,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l3、本篇新闻的主标题是什么? l4、本篇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15、新闻的主体是什么? 16、本篇新闻的背景和结语是什么? 17、本篇新闻的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 学习活动六:自由交流,解决疑难
学习活动五:拓展延伸。 请阅读新闻,然后回答下面各题。 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 患者肺移植后安度两周年 本报讯(通讯员卢晓娣)近日,北京安员医院胸外科的医务人员为一位亚洲肺移植存活最 长的患者举行了一次生日贺会,祝贺他换肺后安度两周年和 49 岁生日。 两年前,患者冀书春喘憋严重,口唇绀紫,在休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完全丧失 了劳动能力,且病情恶化很快。经当地医院就诊,难以治愈,慕名至安员医院求治。入院 后经医生诊断,肺听诊双侧有少量水泡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患者活动 3 分钟后心率由 90 次 / 分升到 142 次 / 分,医生明确诊断为待发肺纤维化。而治疗此症的 惟一办法就是换肺。1995 年 2 月 23 日,安员医院全院各科通力协作,成功地为冀书春施行 了肺移植术。术后曾出现并发症,以及排异感染,但一次次被安员医院的医护人员治愈。 患者恢复很快,肺核扫描见移植的左肺遍气及血流灌注均佳。目前患者生活已经完全自理, 能到室外活动,且恢复轻工作。冀书春见到笔者时非常高兴地说:我每天都外出散步,锻 炼身体。今年初,下大雪,我在雪地上一走就是几里地。我还去了天安门广场,这是我有 生以来第一次去天安门,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13、本篇新闻的主标题是什么? 14、本篇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15、新闻的主体是什么? 16、本篇新闻的背景和结语是什么? 17、本篇新闻的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 学习活动六:自由交流,解决疑难
18、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 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19、展示感想。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 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写一则 小新闻)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课外阅读。 20、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新闻两则》教案 导入明确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 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②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③了解作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④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l,自读课文1至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18、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 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19、展示感想。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 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写一则 小新闻)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课外阅读。 20、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新闻两则》教案 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 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②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④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1,自读课文 1 至 2 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2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 坐着,也可以站着。 3.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①课文内容 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 解放南阳) b.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 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送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 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 道,为什么? ②课文结构(两部分)。 ③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2 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 坐着,也可以站着。 3.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①课文内容 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 解放南阳) b.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 月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 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 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 道,为什么? ②课文结构(两部分)。 ③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