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监督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审计学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政府审计、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 善、自我革新、自我根高的重要制度保意。2019年10月,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 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 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 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 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着力点是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 程序行使权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强化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单列一章,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 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 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 的决定中提出“公权力”概念,要求“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 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十九大报告要求,“加 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 进制度的笼子”。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 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学和固家的监督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讲权力运行公 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 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 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监督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审计学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政府审计、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 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2019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 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 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 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 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着力点是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 程序行使权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强化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单列一章,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 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 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 的决定中提出“公权力”概念,要求“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 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十九大报告要求,“加 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 进制度的笼子”。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 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 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 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 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
约和监督”时指出:“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 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與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 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党统一指挥 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 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 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奥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 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十九 届四中全会指出: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 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 命的同时领导全党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自我提高,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 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所在。 在上术背景下,会计学院审计系开展监督学的教研活动,若重研究监督理诊 与监督思想、监督体制与监督机制、监督历史与监督演进、监督方式与监督程序 并揭示监督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利科学。监督学涉及政治学、行改学、法学、管 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牛在东分了解中外监督思相理论、不同闲家监督体制和 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权力制约监督与廉政建设的实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 全面的了解。同时,从预防的视角,深刻了解政府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制度 原因及其危害性,从监督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权力制约监督的政策性建议与制度 构想,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勤政廉政意识,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审计学专业) 教学目的: 1.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川练,使学生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关于监督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勤政廉政观。 2.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基本的监督理论、监督模式与 监督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我国监督系统运行机制、权力制约与监督制 度、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基本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明辨是非、抵御腐 败侵袭的防范能力,树立依法行政和高效施政的理念。 4.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监督制度的发展演变,能 够从历史的视角掌握监督制度的发展脉络。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约和监督”时指出:“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 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 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党统一指挥、 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 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 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 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十九 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 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 命的同时领导全党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自我提高,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 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所在。 在上述背景下,会计学院审计系开展监督学的教研活动,着重研究监督理论 与监督思想、监督体制与监督机制、监督历史与监督演进、监督方式与监督程序, 并揭示监督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监督学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 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外监督思想理论、不同国家监督体制和 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权力制约监督与廉政建设的实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 全面的了解。同时,从预防的视角,深刻了解政府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制度 原因及其危害性,从监督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权力制约监督的政策性建议与制度 构想,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勤政廉政意识,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审计学专业) 教学目的: 1.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关于监督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勤政廉政观。 2.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基本的监督理论、监督模式与 监督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我国监督系统运行机制、权力制约与监督制 度、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基本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明辨是非、抵御腐 败侵袭的防范能力,树立依法行政和高效施政的理念。 4.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监督制度的发展演变,能 够从历史的视角掌握监督制度的发展脉络。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监督学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2.理解监督的功能和监督的分类 3.掌握监督各项基本原则的内涵 4.清晰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源 5.了解监督学的一般知识 内容要点 第一节权力、腐败与监督 一、权力的涵义和特征 二、腐败的涵义、特征与产生根源 三、监督的承义和特征 第二节监督的功能 一、而防功能 二、制约功能 三、校正功能 四、救济功能 第三节监督的分类 一·、按照监督主体的分类 二、按照监督对象的分类 三、按照监督内容的分类 四、按照监督阶段的分类 第四节监督的基本原则 “、依法监督原则 二、公开监督原则 三、公正监督原则 四、全面监督原则 五、全程监督原则 第五节监督学 一、监督学的研究对象 二、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我国监督学的研究现状 重点难点 1重点: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2.难点:腐败产生的根源分析 教学建议 1从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关系层面分析监督的基本内 2.以具体案例分析、理解监督的功能以及监督原则的运用
第一章 监督学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2.理解监督的功能和监督的分类 3.掌握监督各项基本原则的内涵 4.清晰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源 5.了解监督学的一般知识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权力、腐败与监督 一、权力的涵义和特征 二、腐败的涵义、特征与产生根源 三、监督的涵义和特征 第二节 监督的功能 一、预防功能 二、制约功能 三、校正功能 四、救济功能 第三节 监督的分类 一、按照监督主体的分类 二、按照监督对象的分类 三、按照监督内容的分类 四、按照监督阶段的分类 第四节 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监督原则 二、公开监督原则 三、公正监督原则 四、全面监督原则 五、全程监督原则 第五节 监督学 一、监督学的研究对象 二、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我国监督学的研究现状 重点难点 1.重点: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2.难点:腐败产生的根源分析 教学建议 1.从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关系层面分析监督的基本内涵 2.以具体案例分析、理解监督的功能以及监督原则的运用
3.从既得利益的视角分析腐败产生的根源 第二章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外主要监督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2理解不同监督理论对监督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 内容要点 第一节监督思想 ”、 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 二、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 三、国外监督思想综述 四、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监督理论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分权制衡理论 三、议行合一理论 四、预防为主理论 重点难点 1重点:当代中国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 2难点: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教学建议 1从历史渊源上理解监督思想的形成与政治制度演变的关系 2对各种监督思想、理论的得失进行分析 3重点阐述当代中国监督思想,尤其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 监督体系的阐述 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数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与职权 2.了解中国各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内容要点 第一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二、中国古代监察机构领导体制及其职权 三、中国古代监察法规建设 四、中因古代的谏净制度 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监察削度 一、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
3.从既得利益的视角分析腐败产生的根源 第二章 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外主要监督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2.理解不同监督理论对监督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监督思想 一、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 二、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 三、国外监督思想综述 四、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监督理论 一、人民主权理论 二、分权制衡理论 三、议行合一理论 四、预防为主理论 重点难点 1.重点:当代中国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 2.难点: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教学建议 1.从历史渊源上理解监督思想的形成与政治制度演变的关系 2.对各种监督思想、理论的得失进行分析 3.重点阐述当代中国监督思想,尤其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 监督体系的阐述 第三章 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与职权 2.了解中国各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 二、中国古代监察机构领导体制及其职权 三、中国古代监察法规建设 四、中国古代的谏诤制度 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监察制度 一、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
二、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 第三节当代中国监察制度 一、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演进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廉政公署为核心的监督制度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监督制度 四、中国台湾地区的监察制度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各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2、难点: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教学建议 1.比较分析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廉 政建设与反腐斗争的借鉴意义 2.通过对中国古代监察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监察制度对政权长治久 安的章义 3通过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及理解中国当代监督体 思相和监督体系的最新发居 第四章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教学要求 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及作用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与内容 3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与程序 内容要点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概沭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程序 第四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现状与不足 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完善 重点难点 1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
二、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 第三节 当代中国监察制度 一、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演进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廉政公署为核心的监督制度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监督制度 四、中国台湾地区的监察制度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各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2、难点: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教学建议 1.比较分析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廉 政建设与反腐斗争的借鉴意义 2.通过对中国古代监察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监察制度对政权长治久 安的意义 3.通过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及理解中国当代监督体 思想和监督体系的最新发展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教学要求 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及作用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与内容 3.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与程序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概述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程序 第四节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现状与不足 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完善 重点难点 1.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法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