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0063 课程名称:审计学 英文名称:Audi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非审计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和法学基础等 二、课程简介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审计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财经类院校其他专业的 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及 税法、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全 面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方法的具体运用,培养学 生严密的审计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及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The course of"Auditing"is the audit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n elective in other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his course needs to build on students better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ccounting,financial management,economic law and tax law,corporate strategy and risk management on the through leaming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basic methods of auditing make students grasp the basic application of audit methods of students rigorous thinking ability audi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in the audit,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审计学》是财会及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与目的,是使学生了 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 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 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
1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0063 课程名称:审计学 英文名称:Audi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非审计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和法学基础等 二、课程简介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审计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财经类院校其他专业的 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及 税法、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全 面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方法的具体运用,培养学 生严密的审计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及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The course of "Auditing" is the audit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n elective in other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course needs to build on students better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ccount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economic law and tax law, corporate strategy and risk management on the through learning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basic methods of auditing make students grasp the basic application of audit methods of students rigorous thinking ability audi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in the audit,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审计学》是财会及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与目的,是使学生了 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 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 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
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本课程最好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 计、成本会计等课程。 1.知识目标 了解审计、鉴证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基本职能、 审计目标以及审计的分类与内容,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了解审计程序与审计技术,理解审计目标、审计证据、计划审 计工作、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审计抽样和审计报告的相关概念及程序,会编写审计 工作底稿,能撰写审计报告。了解审计实务,理解各个业务循环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 程序的要求,掌握重要科目的交易循环审计。同时还应该了解特殊项目审计、掌握其 他类型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内容。 2.能力目标 经过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审计基础理论、审计一般程序与审计技 术:能够实际操作业务交易循环的审计;了解并掌握特殊项目的审计:熟练应用相关 审计知识并根据职业判断编制各种类型的审计报告。了解财务报表审阅以及其他鉴证 业务:了解相关服务以及其他类型的审计等。 3.素质目标 通过《审计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使之系统地 掌握审计学基本原理,审计通用程序、方法、技能,理解审计工作及审计人员在整个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角色定位,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爱岗散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 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比如,以视频形式展示党和国家关于审计方 面的重要讲话内容、政策文件,以案例形式讨论与道德价值观有关的审计案例,以网 络媒介形式向学生推荐课外可供学习的审计优秀影视作品或其他多媒体资源,以社交 平台形式向学生不定期推送审计相关案例并鼓励学生线上互动讨论,等等,让学生在 整体思想上树立起社会利益为先的理想信念,做到明德于心,同时,使之更加深刻地 感受到审计职业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审计师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防范 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崇高社会责任。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审计概论
2 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本课程最好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 计、成本会计等课程。 1.知识目标 了解审计、鉴证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假设、基本职能、 审计目标以及审计的分类与内容,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了解审计程序与审计技术,理解审计目标、审计证据、计划审 计工作、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审计抽样和审计报告的相关概念及程序,会编写审计 工作底稿,能撰写审计报告。了解审计实务,理解各个业务循环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 程序的要求,掌握重要科目的交易循环审计。同时还应该了解特殊项目审计、掌握其 他类型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内容。 2.能力目标 经过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审计基础理论、审计一般程序与审计技 术;能够实际操作业务交易循环的审计;了解并掌握特殊项目的审计;熟练应用相关 审计知识并根据职业判断编制各种类型的审计报告。了解财务报表审阅以及其他鉴证 业务;了解相关服务以及其他类型的审计等。 3.素质目标 通过《审计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使之系统地 掌握审计学基本原理,审计通用程序、方法、技能,理解审计工作及审计人员在整个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角色定位,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 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比如,以视频形式展示党和国家关于审计方 面的重要讲话内容、政策文件,以案例形式讨论与道德价值观有关的审计案例,以网 络媒介形式向学生推荐课外可供学习的审计优秀影视作品或其他多媒体资源,以社交 平台形式向学生不定期推送审计相关案例并鼓励学生线上互动讨论,等等,让学生在 整体思想上树立起社会利益为先的理想信念,做到明德于心,同时,使之更加深刻地 感受到审计职业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审计师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防范 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崇高社会责任。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审计概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审计与鉴证业务的发展史: 2理解审计的涵义,紫握审计的本质 3了解审计的基本分类: 4掌握注册会计职业的相关问题: 5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自学审计史。 重点和难点:审计的本质独立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审计与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原因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私有制度 (二)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 二、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外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四、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五、审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六、鉴证业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审计的本质与分类 一、审计的本质 (一)审计的定义 (二)审计的特性 (三)审计的目标 (四)审计的作用 二、审计的分类
3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审计与鉴证业务的发展史; 2 理解审计的涵义,掌握审计的本质; 3 了解审计的基本分类; 4 掌握注册会计职业的相关问题; 5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自学审计史。 重点和难点:审计的本质 独立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与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原因 (一) 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私有制度 (二) 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 二、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外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四、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五、审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六、鉴证业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本质与分类 一、审计的本质 (一)审计的定义 (二)审计的特性 (三)审计的目标 (四)审计的作用 二、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按其方法进行分类 (二)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的分类 (三)审计按其主体分类 (四)审计按其范围分类 (五)审计按其时间分类 (六)审计按其执行地点分类 (七)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三节注册会计师职业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登记 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三、会计师事务所 四、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组织机构 五、注册会计师职业持续教育 本章思政融入点: 观看视频并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关于‘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讲话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1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2审计的本质是什么?学术界有何争论? 3审计要素有哪些?各方面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 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如何分类?举例说明每种审计的实际运用 5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有何联系和区别? 6国家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何区别? 7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哪些?每种组织形式各有哪些利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堂讨论等。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4 (一)审计按其方法进行分类 (二)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的分类 (三)审计按其主体分类 (四)审计按其范围分类 (五)审计按其时间分类 (六)审计按其执行地点分类 (七)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登记 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三、会计师事务所 四、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组织机构 五、注册会计师职业持续教育 本章思政融入点: 观看视频并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关于‘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讲话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1 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2 审计的本质是什么?学术界有何争论? 3 审计要素有哪些?各方面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 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如何分类?举例说明每种审计的实际运用。 5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有何联系和区别? 6 国家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何区别? 7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哪些?每种组织形式各有哪些利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堂讨论等。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的背景和三个阶段。 2 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 3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点与创新, 4掌握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5掌握鉴证业务证据的相关问题。 6 掌握鉴证结论的表述形式与提出方式。 7 掌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的框架与内容。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学习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概述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修订的背景与历程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结构 三、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基本观点和我国趋同的基本原则 四、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点与创新 第二节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二、业务承接 三、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四、鉴证对象 五、鉴证标准 六、证据 七、鉴证报告
5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的背景和三个阶段。 2 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 3 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点与创新。 4 掌握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5 掌握鉴证业务证据的相关问题。 6 掌握鉴证结论的表述形式与提出方式。 7 掌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的框架与内容。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学习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鉴证对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概述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修订的背景与历程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结构 三、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基本观点和我国趋同的基本原则 四、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点与创新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二、业务承接 三、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四、鉴证对象 五、鉴证标准 六、证据 七、鉴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