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背后往往蕴藏着科技创新的重 大契机。由此诞生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又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增 长的重要引擎,即通过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社会经济向新的方向发展,实现危机 后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可见,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是重振全球 经济的根本解决之道。 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从党的“十六大”起,明确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 力量。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 标,以及“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 思想,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全面规划与部署。党的“十七大”提 出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 心。“十二五”时期,国家明确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坚持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 择,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 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一 国家战略举措的大背景下,深圳要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通过自主创新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集优秀创新技术人才和产
3 世界经济史,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背后往往蕴藏着科技创新的重 大契机。由此诞生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又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增 长的重要引擎,即通过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社会经济向新的方向发展,实现危机 后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可见,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是重振全球 经济的根本解决之道。 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从党的“十六大”起,明确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 力量。2006 年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 标,以及“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 思想,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全面规划与部署。党的“十七大”提 出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 心。“十二五”时期,国家明确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坚持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 择,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 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一 国家战略举措的大背景下,深圳要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通过自主创新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集优秀创新技术人才和产
业领军人才,大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 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 提升和发挥示范、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支撑实现创新驱 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二)深圳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总体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从 第一个经济特区,到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国家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再到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历经三十多年的发 展,创新精神早已融入到深圳的血液当中,可以说深圳的改革开 放史就是一部敢闯敢试的创新史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具备较为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是 国际权威的科技期刊《自然》杂志评选出的“中国科研实力十强 城市”之一。在2011年,每万人专利申请量高达60.69件,居 中国大陆各城市首位,比北京(38.64)高出1.57倍;每万人发 眀专利授权量11.3件,接近深圳“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值12件, 较大幅度地高于北京(7.87件)、上海(3.90件)和香港(7.11 件);PCT专利申请量为7933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5%,连续 八年居全国第一;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约为420.97亿元,占市 GDP比重3.66%,接近“十二五”规划目标(4%),位居中国大陆 各城市前列。 通过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
4 业领军人才,大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 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 提升和发挥示范、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支撑实现创新驱 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二)深圳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总体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从 第一个经济特区,到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国家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再到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历经三十多年的发 展,创新精神早已融入到深圳的血液当中,可以说深圳的改革开 放史就是一部敢闯敢试的创新史。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具备较为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是 国际权威的科技期刊《自然》杂志评选出的“中国科研实力十强 城市”之一。在 2011 年,每万人专利申请量高达 60.69 件,居 中国大陆各城市首位,比北京(38.64)高出 1.57 倍;每万人发 明专利授权量 11.3 件,接近深圳“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值 12 件, 较大幅度地高于北京(7.87 件)、上海(3.90 件)和香港(7.11 件);PCT 专利申请量为 7933 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 45%,连续 八年居全国第一;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约为 420.97 亿元,占市 GDP 比重 3.66%,接近“十二五”规划目标(4%),位居中国大陆 各城市前列。 通过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
能,深圳市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 新体系。由于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相比于高校与 科研机构,更熟悉市场的实际需求,其科技硏发成果更容易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2009年,企业研发支出197.2亿元,占全市该 项支出的75.7%;大中型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达22391件,占全市 专利申请数总量的61.8%,其中最具科技含量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高达15053件,占全市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80.3%,这些比重均 远髙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科 技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年》有关资料计 算整理)。 客观来看,深圳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先行一步的体制机制 改革和国家出台的特殊政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优先把稀缺资 源配置到了特区,并通过特殊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技术工人 与科研人才,从而使深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加 入WTO,地区间政策优惠差异逐渐消失,国内市场招商引资、吸 引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深圳与内地城市在体制、机制方面的落 差逐步缩小。当下深圳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教育科研基础 薄弱。目前深圳所拥有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在15个副省级城 市中居于末位,国家级、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实验室等也比较缺 乏。二是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由于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 构的欠缺,对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形成了制约,也不利于营造留 学归国创业的群体气氛。现阶段深圳对人才的吸引与上海、北京
5 能,深圳市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 新体系。由于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相比于高校与 科研机构,更熟悉市场的实际需求,其科技研发成果更容易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2009 年,企业研发支出 197.2 亿元,占全市该 项支出的 75.7%;大中型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达 22391 件,占全市 专利申请数总量的 61.8%,其中最具科技含量的发明专利申请数 高达 15053 件,占全市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 80.3%,这些比重均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深圳统计年鉴 2010 年》、《中国科 技统计年鉴 2010 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9 年》有关资料计 算整理)。 客观来看,深圳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先行一步的体制机制 改革和国家出台的特殊政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优先把稀缺资 源配置到了特区,并通过特殊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技术工人 与科研人才,从而使深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加 入 WTO,地区间政策优惠差异逐渐消失,国内市场招商引资、吸 引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深圳与内地城市在体制、机制方面的落 差逐步缩小。当下深圳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教育科研基础 薄弱。目前深圳所拥有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在 15 个副省级城 市中居于末位,国家级、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实验室等也比较缺 乏。二是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由于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 构的欠缺,对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形成了制约,也不利于营造留 学归国创业的群体气氛。现阶段深圳对人才的吸引与上海、北京
广州等城市相比已不占优势。 面对现实的挑战及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 的制约,探索如何抓住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发扬自主创新的传统, 通过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企业核 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 转变,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发挥示 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有着重大的现 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法规政策环境对提升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意义 2008年6月,深圳被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 试点。根据哈佛大学麦克尔·波特的经济波段理论,世界经济的 发展因经济要素的重大变革或转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 型:一是要素驱动型,主要在人均GDP一千美元以下时,其竞争 优势主要来自于基本生产要素,如低成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是投资驱动型,主要在人均GDP一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之间,竞争 优势主要来自生产效率的提高;三是创新驱动型,主要在人均 GDP一万美元以上,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与国家的创新综合 能力。就深圳发展而言,当前主要处于从资源要素向资本要素转 变的过程,同时面临着进一步向创新要素转变的要求。深圳作为 座注重创新的国际化经济都市,具有开放、包容,富于创新的 特性。系统深入的分析影响科技企业创新的要素,并有针对性地
6 广州等城市相比已不占优势。 面对现实的挑战及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 的制约,探索如何抓住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发扬自主创新的传统, 通过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企业核心 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 转变,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发挥示 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有着重大的现 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 法规政策环境对提升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意义 2008 年 6 月,深圳被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 试点。根据哈佛大学麦克尔·波特的经济波段理论,世界经济的 发展因经济要素的重大变革或转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 型:一是要素驱动型,主要在人均 GDP 一千美元以下时,其竞争 优势主要来自于基本生产要素,如低成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二 是投资驱动型,主要在人均 GDP 一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之间,竞争 优势主要来自生产效率的提高;三是创新驱动型,主要在人均 GDP 一万美元以上,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与国家的创新综合 能力。就深圳发展而言,当前主要处于从资源要素向资本要素转 变的过程,同时面临着进一步向创新要素转变的要求。深圳作为 一座注重创新的国际化经济都市,具有开放、包容,富于创新的 特性。系统深入的分析影响科技企业创新的要素,并有针对性地
为科技企业的创新营造友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的 核心创新力,从而使深圳在国际化背景下谋求更优质的发展。 总体而言,影响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是资金因素。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科技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非常需要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企 业的研发费用一直是科技企业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产品(服 务)的研发到其转化为销售收入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周期 内的资金需求成为制约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国而 言,科技型创新企业目前并不缺少发明成果,缺少的是把发明成 果转化成为市场产品(服务)。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 有着可观的资金投入,尽管这种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尚远 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更缺乏的是在科研成果商品化方面的开 发投入。一般而言,企业的科技创新要经历三大阶段,即从“实 验室成果”到“扩大性试验”,进而再到“工业化或产业化”。根 据国际通常经验,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大致为1:10 100。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很多 创新投入仅局限在前两个阶段,由于缺乏资金没有第三阶段的投 入,因而使前两阶段的研究投入往往半途而废。在实践中,从事 科技创新的科技企业,从萌芽期到成熟期,创新的成功率往往不 到20%,尽管成功率低,但是创新成功后的可观收益却成为促使 科技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因此,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困境一般是
7 为科技企业的创新营造友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的 核心创新力,从而使深圳在国际化背景下谋求更优质的发展。 总体而言,影响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一是资金因素。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科技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非常需要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企 业的研发费用一直是科技企业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产品(服 务)的研发到其转化为销售收入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周期 内的资金需求成为制约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国而 言,科技型创新企业目前并不缺少发明成果,缺少的是把发明成 果转化成为市场产品(服务)。近些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 有着可观的资金投入,尽管这种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尚远 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更缺乏的是在科研成果商品化方面的开 发投入。一般而言,企业的科技创新要经历三大阶段,即从“实 验室成果”到“扩大性试验”,进而再到“工业化或产业化”。根 据国际通常经验,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大致为 1∶10∶ 100。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很多 创新投入仅局限在前两个阶段,由于缺乏资金没有第三阶段的投 入,因而使前两阶段的研究投入往往半途而废。在实践中,从事 科技创新的科技企业,从萌芽期到成熟期,创新的成功率往往不 到 20%,尽管成功率低,但是创新成功后的可观收益却成为促使 科技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因此,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困境一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