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01420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开课学期:6 总学时:30 教学时数:30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营养与施肥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止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限定 性专业选修课,它是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课程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 分。第一部分阐明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施肥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介绍施肥方法。第三部分了 解施肥方法。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北方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部分经济作 物和蔬菜的营养生理及合理施肥技术 2、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掌握常用的施肥方法 和施肥技术,以便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有关土壤和肥料方面的一些问题,达到理 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作物施肥的原理与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课程为基础。 5、修订的依据 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目标和植物营养与施肥学科特点
《植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014208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开课学期:6 总 学 时:30 教学时数:30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营养与施肥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止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限定 性专业选修课,它是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课程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 分。第一部分阐明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施肥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介绍施肥方法。第三部分了 解施肥方法。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北方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部分经济作 物和蔬菜的营养生理及合理施肥技术。 2、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掌握常用的施肥方法 和施肥技术,以便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有关土壤和肥料方面的一些问题,达到理 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作物施肥的原理与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课程为基础。 5、修订的依据 农业资源与环境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目标和植物营养与施肥学科特点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施肥的效应,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教学内容: (1)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 (2)施肥的效应。 (3)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 (1)了解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 (2)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教学置点与难点 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1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 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2、教学内容 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2)最小养分律;(3)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4)因子综合作用律。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施肥原理的基本内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施肥的基本原理。 5、实验与实践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施肥的效应,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教学内容: (1)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 (2)施肥的效应。 (3)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 (1)了解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 (2)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施肥的科学体系、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 1 章 施肥的基本原理 1、教学目的: 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2、教学内容: 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2)最小养分律;(3)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4)因子综合作用律。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施肥原理的基本内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施肥的基本原理。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2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的: 掌握施肥的基本原则 2、教学内容 (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 径 (2)营养平衡原则:施肥是调控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 基本手段。 (3)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施肥与作物产量:施肥与作物品质;施肥与产量和 品质的关系 (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施肥的长期任务:施肥与肥料利用率的关系 5)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污染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施肥的基本原则: (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2)营养平衡原则:(3)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 (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5)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 4、教学点与难点: 施肥的基本原则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3章养分平衡法 1、教学目的: 掌握养分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及参数 2、教学内容 (1)地力差减法:参数的确定;肥料用量的计算 (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的概念;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测定步骤;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在养分平衡施肥中的应用举例
6、自学指导: 第 2 章 施肥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的: 掌握施肥的基本原则。 2、教学内容: (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 径。 (2)营养平衡原则:施肥是调控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 基本手段。 (3)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施肥与作物产量;施肥与作物品质;施肥与产量和 品质的关系。 (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施肥的长期任务;施肥与肥料利用率的关系。 (5)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污染。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施肥的基本原则: (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2)营养平衡原则;(3)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 (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5)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施肥的基本原则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 3 章 养分平衡法 1、教学目的: 掌握养分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及参数。 2、教学内容: (1)地力差减法:参数的确定;肥料用量的计算 (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的概念;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测定步骤;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在养分平衡施肥中的应用举例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的施肥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几个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由于土壤供肥量参数确定的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两种主要的 养分平衡施肥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4章营养诊断法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营养诊断方法。 2、教学内容 (1)营养诊断的依据:土壤营养诊断的依据;植株营养诊断的依据。 (2)营养诊断的方法: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植株营养诊断的方法;其他诊断方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明确营养诊断的定义、理论依据、发展简史,几种常见诊断方法标准建立、基本步骤和应 用实例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营养诊断的定义、理论依据和诊断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5章肥料效应函数法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根据肥料效应函数运用边际效应理论分析增产值和施肥利润之间的关系及其 变化,从而确定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合理施肥量、养分经济最佳配比和最优投资方案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的施肥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几个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由于土壤供肥量参数确定的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两种主要的 养分平衡施肥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 4 章 营养诊断法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营养诊断方法。 2、教学内容: (1)营养诊断的依据:土壤营养诊断的依据;植株营养诊断的依据。 (2)营养诊断的方法: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植株营养诊断的方法;其他诊断方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明确营养诊断的定义、理论依据、发展简史,几种常见诊断方法标准建立、基本步骤和应 用实例。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营养诊断的定义、理论依据和诊断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 5 章 肥料效应函数法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根据肥料效应函数运用边际效应理论分析增产值和施肥利润之间的关系及其 变化,从而确定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合理施肥量、养分经济最佳配比和最优投资方案
2、教学内容 (1)肥料的产量效应:肥料效应的一般概念;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及性质 (2)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肥料产量效应的阶段性;合理施肥的经济界限;肥料 养分的经济最佳配比;有限量肥料的经济最佳分配。(3)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单元肥料 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多元肥料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肥料效应的一般概念,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掌握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合理施肥 量、养分经济最佳配比和最优投资方案的确定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及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合理施肥量、养分经济最佳配比 和最优投资方案的确定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6章常规施肥技术 、教学目的: 了解常规施肥技术。 2、教学内容: 常规是非技术: (1)施肥量 (2)施肥时期:基肥;种肥;追肥。 (3)施肥方式:土壤施肥;植株施肥。 (4)其他施肥方式:灌溉施肥;免耕施肥;机械化施肥和自动化施肥:飞机施肥;精 准施肥。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施肥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施肥量、施肥时期、及施肥方式。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2、教学内容: (1)肥料的产量效应:肥料效应的一般概念;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及性质 (2)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肥料产量效应的阶段性;合理施肥的经济界限;肥料 养分的经济最佳配比;有限量肥料的经济最佳分配。(3)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单元肥料 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多元肥料效应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肥料效应的一般概念,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掌握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合理施肥 量、养分经济最佳配比和最优投资方案的确定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肥料效应的函数模式及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合理施肥量、养分经济最佳配比 和最优投资方案的确定方法。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 6 章 常规施肥技术 1、教学目的: 了解常规施肥技术。 2、教学内容: 常规是非技术: (1)施肥量。 (2)施肥时期:基肥;种肥;追肥。 (3)施肥方式:土壤施肥;植株施肥。 (4)其他施肥方式:灌溉施肥;免耕施肥;机械化施肥和自动化施肥;飞机施肥;精 准施肥。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施肥技术。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施肥量、施肥时期、及施肥方式。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