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当用指示剂检测滴定终点时,由于指示剂的广 泛性,它能和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不同、但颜 色相同的络合物,当干扰离子N与指示剂在M离子的 化学计量点附近形成足够稳定的络合物Nn时,就会 干扰M终点的检测,所以,用目视法检测终点时, 仅有上述判别式(AlgK≌6)还不能正确选择消除N的干 扰,准确滴定M的适宜条件,还必须有第三个条件 指示剂条件。 根据指示剂与干扰离子N的络合平衡 N+In=Nn, KNIn=INIn/NIn 因为在M的化学计量点附近,N被络合的很少, 所以NF≈e,故 C K==|NIn
⚫ 当用指示剂检测滴定终点时,由于指示剂的广 泛性,它能和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不同、但颜 色相同的络合物,当干扰离子N与指示剂在M离子的 化学计量点附近形成足够稳定的络合物NIn时,就会 干扰M终点的检测,所以,用目视法检测终点时, 仅有上述判别式(ΔlgK≥6)还不能正确选择消除N的干 扰,准确滴定M的适宜条件,还必须有第三个条件— —指示剂条件。 ⚫ 根据指示剂与干扰离子N的络合平衡: ⚫ N+In=NIn, KNIn=[NIn]/[N][In] ⚫ 因为在M的化学计量点附近,N被络合的很少, 所以[N]≈cN ,故 cNKNIn=[Nln]/[In] 第23讲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第23讲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般情况下,当Nn/In≤1/10时,可以明显地看 到游离批示剂I的颜色,而不致产生干扰终点的络合 物NIn的颜色,因此不干扰终点的确定,这时 logc k s-1 若考虑副反应,则上式改写为 logcnK ●上式就是金属指示剂与N不产生干扰颜色的判别 式。 在用指示剂检测终点的络合滴定中,要实现混合 离子的分步准确滴定,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条件 ●L. logik′my>6(M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I. AlgK≥6(N离子不干扰M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Ⅲ ..K′wn≤N与m不产生干扰颜色的条件)
⚫ 一般情况下,当[NIn]/[In]≤1/10时,可以明显地看 到游离批示剂In的颜色,而不致产生干扰终点的络合 物 NIn 的 颜 色 , 因 此 不 干 扰 终 点 的 确 定 , 这 时 logcNKNIn≤-1 ⚫ 若考虑副反应,则上式改写为: ⚫ logcNK’ NIn≤-1 ⚫ 上式就是金属指示剂与N不产生干扰颜色的判别 式。 ⚫ 在用指示剂检测终点的络合滴定中,要实现混合 离子的分步准确滴定,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条件: ⚫ I. logcMK’ MY-≥6 (M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 II. ΔlgK≥6 (N离子不干扰M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 III.logcN·K’ NIn≤-l(N与In不产生干扰颜色的条件) 第23讲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第23讲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二、消除干扰离子的措施 (一)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由于MY的形成常数不同,所以在滴定时允许 的最小pH值也不同。溶液中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离子时,若控制溶液的酸度,致使只有一种离子 形成稳定配合物,而其他离子不易络合,这样就避 免了干扰。 例如,在烧结铁矿石的溶液中,常含有Fe3艹 AⅣ、Ca2和Mg2+四种离子,如果控制溶液的酸度, 使pH=2(这是滴定Fe3的允许最小pH值),它远远 小于A13、Mg2+、Ca2的允许最小pH值,这时,用 EDTA滴定Fe3,其他三种离子就不会发生干扰
二、消除干扰离子的措施 ⚫(一)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 由于MY的形成常数不同,所以在滴定时允许 的最小pH值也不同。溶液中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离子时,若控制溶液的酸度,致使只有一种离子 形成稳定配合物,而其他离子不易络合,这样就避 免了干扰。 ⚫ 例如,在烧结铁矿石的溶液中,常含有Fe3+ 、 Al3+ 、Ca2+和Mg2+四种离子,如果控制溶液的酸度, 使pH=2(这是滴定Fe3+的允许最小pH值),它远远 小于A1 3+ 、Mg2+ 、Ca2+的允许最小pH值,这时,用 EDTA滴定Fe3+ ,其他三种离子就不会发生干扰。 第23讲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第23讲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利用控制溶液的酸度,是消除干扰比较方便的 方法。这里要问,一般两种离子与EDTA形成络合 物的表现形成常数相差多大时,方能利用上述办法 进行分别滴定呢?也就是说,利用控制溶液的酸度 进行连续滴定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下面就来举例讨 论进行连续滴定的理论依据。 如果两种离子与EDTA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相 近时,就不能利用上述办法来进行分别滴定,而必 须采用其他方法
利用控制溶液的酸度,是消除干扰比较方便的 方法。这里要问,一般两种离子与EDTA形成络合 物的表现形成常数相差多大时,方能利用上述办法 进行分别滴定呢?也就是说,利用控制溶液的酸度 进行连续滴定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下面就来举例讨 论进行连续滴定的理论依据。 如果两种离子与EDTA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相 近时,就不能利用上述办法来进行分别滴定,而必 须采用其他方法。 第23讲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第23讲 第六章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 例6-14欲用0.02000m0 L EDTA标准溶液连续滴 定混合液中的B和Pb2+(浓度均为0.020m0/), 试问(1)有无可能进行?(2)如能进行,能否在pH=1 时准确滴定B+?(3)应在什么酸度范围内滴定Pb+? 解:查表gKB=2794, gK=18.04, Pb(OH)2的Ksp=101493 (1)首先判断能否分步滴定:因为cB1=Cpb 根据AgK>6有 AgK= gKBiy Igkpby=27.94-18.04=9.90>6 所以有可能在Pb2存在下滴定Bi3+
例 6-14 欲用0.02000mol/L EDTA标准溶液连续滴 定混合液中的Bi3+和Pb2+(浓度均为0.020mo/l), 试问(1)有无可能进行?(2)如能进行,能否在pH=1 时准确滴定Bi3+?(3)应在什么酸度范围内滴定Pb2+? 解: 查表lgKBiY =27.94,lgKPbY =18.04, Pb(OH)2的KSp =10-14.93 (1) 首先判断能否分步滴定:因为cBi=cPb, 根据ΔlgK≥6有 ΔlgK=lgKBiY- lgKPbY =27.94-18.04=9.90>6 所以有可能在Pb2+存在下滴定Bi3+ 。 第23讲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第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