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沮、桀溺耦而耕【原文】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 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 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 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 “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 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 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 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 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 长沮、桀溺耦而耕【原文】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 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 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 “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 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 “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 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 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 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 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 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 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ou,用土覆盖种子。 (⑧)怃然:怅然,失意
•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 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 【译文】 长洹、 桀溺二人并肩耕田,孔子路过他们,让子 路去问过河的渡口。 长沮问子路:"那位驾车的人是谁?"子路回道: "是孔丘。"他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 "是的。"他便说:"那他二定知道渡口了。" 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道:"我 贵攀:美著文经上, 20 你同谁一道去改变定呢?你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人, 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说完,仍旧 做田里农活。 子路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地说:"我们 不可以跟飞禽走兽共处,如果不跟这些人群共同相 处,又同谁去共处呢?如果关下太平,我就不会写 你们一道来变革了
• 【译文】 长沮、桀溺二人并肩耕田,孔子路过他们,让子 路去问过河的渡口。 长沮问子路:"那位驾车的人是谁?"子路回道: "是孔丘。"他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 "是的。"他便说:"那他一定知道渡口了。" 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道:"我 是仲由。"桀溺又问:"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 回答道:"是的。"他便说:"天下像洪水一样泛滥, 你同谁一道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逃避坏人的人, 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说完,仍旧 做田里农活。 子路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地说:"我们 不可以跟飞禽走兽共处,如果不跟这些人群共同相 处,又同谁去共处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 你们一道来变革了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 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 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 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 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 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 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 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 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 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 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 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 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 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 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 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 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思考题简析 ·1、长祖、桀溺二人是怎样一种形象? 要点: 躬耕垄亩的隐士。 2、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要点: (1)、 主要运用语言、行动和表情等描写方 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2)、通过先抑后扬的情节安排来刻画人物 形象; (3)、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思考题简析 • 1、长沮、桀溺二人是怎样一种形象? 要点: 躬耕垄亩的隐士。 2、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要点: (1)、主要运用语言、行动和表情等描写方 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2)、通过先抑后扬的情节安排来刻画人物 形象; (3)、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