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917年1月9日 五年前,严幾道①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②。诸 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 讲步矣。子今长断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日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 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 必先知大学之性 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 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 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 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 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 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 亦居不得已之举 之外人指摘 ,姑不 然弭 等莫如自修 人讥我腐败 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 尽可肆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 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 干此,或二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荀能罗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告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 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治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 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弃: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 四年,潦草塞责 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 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 意,亦以其道德论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 事,但任讲席,则必胎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 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 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 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 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 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 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 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数员之数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 自应以诚相特,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碰之效不推开 布公,更宜道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 晋,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耕,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 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对于师友之敏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日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 学问, 自与 不同,不惟教员讲授,尤赖 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 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日添购 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 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917 年 1 月 9 日) 五年前,严幾道①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②。诸 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 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 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 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 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 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 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 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 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 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 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 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 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 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 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 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 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 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 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 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 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 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 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 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 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 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 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 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 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已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 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 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 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
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1917年1月9日 注释: ①严袋道,即严复(1854-1921),幾道是他的字。 ②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原总监督改称大学校校长。时任教育总长的 蔡元培曾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
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1917 年 1 月 9 日 注释: ①严幾道,即严复(1854-1921),幾道是他的字。 ②1912 年 5 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原总监督改称大学校校长。时任教育总长的 蔡元培曾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