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垮博量至目 行坚整誡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课程代码: ZJ33009 开课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 授课教师: 冯燕 职称学位: 讲师硕士 开课时间:二○一。至二○一一学年第一学期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课程代码: ZJ33009 开课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 授课教师: 冯燕 职称/学位: 讲师/硕士 开课时间:二○ 一○ 至二○ 一一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基本情况 ZJ33009 课程 有机化学 名称 酸 化学化工学院 4 考核 方式 回考试口考查口其他方式: 口公共基础课 回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选修课 口人文与科技素质教有课 口其他课程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冯燕 职称 许师 教师☑本校教师 来源口外聘教师 ☑统编教材口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有机化学》(第二版) 高占先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07年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 刑其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有机化学》(第二版) 胡宏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教学 《有机化学》(第二版) 伍越寰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用书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ZJ33009 课程 名称 有机化学 教学 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 学分 4 考核 方式 R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R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冯燕 职称 讲师 教师 来源 R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R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有机化学》(第二版) 高占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 刑其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有机化学》(第二版) 胡宏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有机化学》(第二版) 伍越寰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教学 参考 用书
必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课时数30分钟 第三章烯烃 1.烯烃的结构特征 , 4.马氏规则及解释 要求学生掌握烯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烯烃的结构特征:充分理解π键的特点及其对 学 目标 烯烃化学性质的影响:熟练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具体类型、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马氏规 和要 则),并能够使用亲电加成机理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求 1.基本概念:sp杂化,亲电加成反应和马氏规则等。 教学2。烯烃的结构特征和π键的特点(与。键进行比较)。 重点 3.亲电加成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 1. 亲电加成机理的内容。 教学 2。亲电加成机理的应用。 难点 主要 教学 ☑课堂讲授 口小组活动 口实验演示 口难点答疑☑提问 方式 口作业讲评 口实践教学 口考试测验 ☑其他活动模型演示 口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口录像材料 口录音材料 口直播课堂 资源 口CAI课件 口P课件 口其他资源: 课堂思考愿:下列加成不遵守马氏规则,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F3C-CH=CH2- -"r2 习 课后作业:课本第199页第6-13(1)题
第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5 课时数 30 分钟 教学 章节 第三章 烯烃 1. 烯烃的结构特征 2.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3.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碳正离子机理) 4. 马氏规则及解释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要求学生掌握烯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烯烃的结构特征;充分理解 π 键的特点及其对 烯烃化学性质的影响;熟练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具体类型、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马氏规 则),并能够使用亲电加成机理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 重点 1. 基本概念:sp 2杂化,亲电加成反应和马氏规则等。 2. 烯烃的结构特征和 π 键的特点(与 σ 键进行比较)。 3. 亲电加成反应:反应类型,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 教学 难点 1. 亲电加成机理的内容。 2. 亲电加成机理的应用。 主要 教学 方式 R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R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R 其他活动 模型演示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R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课件 □ IP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课堂思考题:下列加成不遵守马氏规则,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F3C CH CH2 HCl F3C CH CH2 H Cl 课后作业:课本第 199 页第 6-13(1)题
(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 主板书 副板书 1.烯烃的结构特征 H:C-CH2 2.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A+B→C A+B→C+D 3.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一碳正离子机理 H+X 4.马氏规则及解释 板 书设计 rcH,→主
板 书 设 计 (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 主板书 副板书 1. 烯烃的结构特征 H2C=CH2 2.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A + B C A' + B' C + D 3.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碳正离子机理 C C H X C C C C H X 慢 快 H d+ dH+ +X- 碳正离子 中间体 + 4.马氏规则及解释 CH3CH2CH=CH2 + H X d+ dH+ +X- 1 2 1 2 CH3CH2CH2CH2 + CH3CH2CH+CH3 次 主 X- X- 伯 仲
第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包 括复习旧 (一)组织教学环节(30秒): 课、导入新 环视全班学生,清点学生人数,稳定学生情绪,并宜布开始上课。 课、讲授时讨 习、布置 业等环节) (二)教学步骤环节(29分钟): 一.新课导入 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大家在高中学习过的烯烃的化学性质,将烯烃活泼的化学 性质与上一章的烷烃相比较,导出烯烃分子的官能团CC和它结构特征的介绍, 二.讲授新课(结合电子教案pp) 。烯烃的结构特征 进投内容: 以最简单的烯烃一乙烯分子为例,介绍烯烃分子的结构特征,重点阐述乙烯 分子中心碳原子的杂化方式(sp杂化)以及C-C的形成过程,详细分析π健的 特点,并与。键的特点相比较。 教学手段: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为什么双键碳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个 平面上?C-C又是怎样形成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出烯烃双键结构 的介绍。 二。充分利用“实物模型”一“乙烯分子的成健模型”,加深学生对烯烃分 子结构的掌握。 三。通过课堂提问:“。健和π健在成键方式上的主要区别?”,回忆并巩固 上一章学习过的“。键的特点”,并引出“π键的特点”该部分课堂内容 的介绍。 四.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从“文字和图片”两个角度详细介绍了π键的三 个特点,并由此引出接下来的“烯烃亲电加成反应”课堂内容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 一 般 包 括 复 习 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一)组织教学环节(30 秒): 环视全班学生,清点学生人数,稳定学生情绪,并宣布开始上课。 (二)教学步骤环节(29 分钟): 一.新课导入 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大家在高中学习过的烯烃的化学性质,将烯烃活泼的化学 性质与上一章的烷烃相比较,导出烯烃分子的官能团 C=C 和它结构特征的介绍。 二. 讲授新课 (结合电子教案 ppt) l 烯烃的结构特征 讲授内容: 以最简单的烯烃—乙烯分子为例,介绍烯烃分子的结构特征,重点阐述乙烯 分子中心碳原子的杂化方式(sp 2 杂化)以及 C=C 的形成过程,详细分析 π 键的 特点,并与 σ 键的特点相比较。 教学手段: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为什么双键碳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个 平面上?C=C 又是怎样形成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出烯烃双键结构 的介绍。 二.充分利用“实物模型”—“乙烯分子的成键模型”,加深学生对烯烃分 子结构的掌握。 三.通过课堂提问:“σ 键和 π 键在成键方式上的主要区别?”,回忆并巩固 上一章学习过的“σ 键的特点”,并引出“π 键的特点”该部分课堂内容 的介绍。 四.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从“文字和图片”两个角度详细介绍了 π 键的三 个特点,并由此引出接下来的“烯烃亲电加成反应”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