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包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括复习旧 课、导入新 讲授内容: 课、讲据计 从字面上分析亲电加成反应的概念,介绍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具体类型。以 论明周练 习。布置作 烯烃和卤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并且适当穿插“绿色化学和原 业等环节 子经济学”的概念。 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普及 学生“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学”的概念,对相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碳正离子机理) 进授内容: 以烯烃和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为例,详细描述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具体过程 突出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生成和分步反应在反应速率的区别。 教学手段: 采用“黑板板书”方式,分步详细分析烯烃和卤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 。马氏规则及解释 讲授内容: 一,通过几个具体反应实例,介绍不对称烯烃在亲电加成反应中的区域选择 性(符合马氏加成规则),并使用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对马氏规则进行合 理的解释。 教学手段: 一。采用“黑板板书”方式,按照上述碳正离子机理的类似方法描述不对称 烯烃和卤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通过分析不同的碳正离子的稳定 性,从而从理论上对产物遵循的马氏加成规则给予合理解释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 一 般 包 括 复 习 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l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讲授内容: 从字面上分析亲电加成反应的概念,介绍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具体类型。以 烯烃和卤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并且适当穿插“绿色化学和原 子经济学”的概念。 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普及 学生“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学”的概念,对相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 l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碳正离子机理) 讲授内容: 以烯烃和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为例,详细描述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具体过程, 突出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生成和分步反应在反应速率的区别。 教学手段: 采用“黑板板书”方式,分步详细分析烯烃和卤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 l 马氏规则及解释 讲授内容: 一.通过几个具体反应实例,介绍不对称烯烃在亲电加成反应中的区域选择 性(符合马氏加成规则),并使用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对马氏规则进行合 理的解释。 教学手段: 一.采用“黑板板书”方式,按照上述碳正离子机理的类似方法描述不对称 烯烃和卤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通过分析不同的碳正离子的稳定 性,从而从理论上对产物遵循的马氏加成规则给予合理解释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包 括复习旧 三.课堂讨论(巩固练习) 课,导入新 讲投内容: 课、讲授讨 根据上述碳正离子反应机理,对下面不符合马氏规则的加成反应给出合理的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解释。具体讨论内容如下所示: 业等环节) 下列加成不遵守马氏规则,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F;C-CH=CH2_ -g- 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该烯烃的结构特点,考虑与我们在前面 机理中提到的烯烃有何区别? 采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碳正离子机理分析反应 的具体过程,注意强调“三氟甲基”的引入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影响,并最 终得出结论。 四.课堂内容总结 进授内登: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a烯烃结构中C-C的形成和π健的特点: b.亲电加成反应的类型及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c,碳正离子稳定性对亲电加成反应产物的影响,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第199页第6-131)题。 (三)宜布课程结束环节(30秒)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 一 般 包 括 复 习 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三. 课堂讨论(巩固练习) 讲授内容: 根据上述碳正离子反应机理,对下面不符合马氏规则的加成反应给出合理的 解释。具体讨论内容如下所示: 下列加成不遵守马氏规则,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F3C CH CH2 HCl F3C CH CH2 H Cl 教学手段: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该烯烃的结构特点,考虑与我们在前面 机理中提到的烯烃有何区别? 二.采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碳正离子机理分析反应 的具体过程,注意强调“三氟甲基”的引入对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影响,并最 终得出结论。 四. 课堂内容总结 讲授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a. 烯烃结构中 C=C 的形成和 π 键的特点; b. 亲电加成反应的类型及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c. 碳正离子稳定性对亲电加成反应产物的影响。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第 199 页第 6-13(1)题。 (三)宣布课程结束环节(30 秒)
课程教案审核情况 (新增专业课的教案应由教学系(教研室)主任或课程组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 敕学系(教 研室)或课 程组审核 意见 主任/负责人签字: 20年月日 (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应报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市定) 院(系、部) 教学委员 会审定意 见 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20年月日 (新增专业课和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均应报教学院长(主任)审批) 院(系、部) 审批意见 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教学单位签章: 20年月日
课程教案审核情况 教学系(教 研室)或课 程组审核 意见 (新增专业课的教案应由教学系(教研室)主任或课程组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 主任/负责人签字: 20 年 月 日 院(系、部) 教学委员 会审定意 见 (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应报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 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20 年 月 日 院(系、部) 审批意见 (新增专业课和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均应报教学院长(主任)审批) 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教学单位签章: 20 年 月 日
◆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说明 ◆考试及成绩: ◆主讲:周虹屏(e-mail:zhpzhp@263.net) 平时成绩:30%(包括作业及小测验成绩): ◆课时:本课程共126课时, 期老试70% 第一学期:72学时,每周4学时: ◆教学参考书 1善础有机化学(第三版),形其数等偏。高教出版社: 第二学期:54学时,每周3学时 2《有机化学),伍雄囊主情。第二版,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色_Oe0m 常用的定义提供了部分答案 界 有机化学是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 公整*情一n黄员 鳞能装是安全的,用带精处道过的康质超风中的因快格是来质 Organic Chemistry 1
1 有 机 化 学 课 程 说 明 ♦主讲:周虹屏(e-mail: zhpzhp@263.net) ♦课时:本课程共126课时, 第一学期: 72学时,每周4学时; 第二学期: 54学时,每周3学时。 ♦ 课程教学要求: ♦ 考试及成绩: 平时成绩:30%(包括作业及小测验成绩); 期末考试:70% ♦ 教学参考书 1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邢其毅等编,高教出版社; 2《有机化学》,伍越寰主编,第二版,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3《Organic Chemistry 》 第一章 绪论 常用的定义提供了部分答案 ¾有机化学是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 第一章 绪论 自 然 界 中 碳 的 循 环 第一章 绪论 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甜味剂——糖精, 商业上使用的最早的 合成有机化合物之一 。 纯的糖精是安全的,用糖精处理过的细胞组织中的基因缺陷是杂质 引起的
一、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第二节 矿物→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三节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早期的物质分类 植物 第四节 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 →有机化合物 第五节 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动物 有机合成物认识简史: 中因古代盖制取得到一些较纯的有机物,如: (②)由提取进入到提取合成并举的时代 设食子酸“于嘉朝眼.五倍子酸 (1806-1828-1848) 128年 F.Wohler合成尿素 乌头减(赖于152年),一种二蓓生物减 —从无机物合成得到有机物 甘屏醇(款于1037年-1101年)、人月 西歌:乙感,骑酸乙角,氯乙凭等(16世纪后期) )从有机体内提取有机物(13-185) 184s年德国化学家柯尔伯合成验酸 酒石酸、尿酸、乳酸等“生命力”学说。 185年伯赛罗合成油鼎 Orgamc Chemistry 这些场景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3进入合成时代(1850-1900-208) 1s54年M.Berthelot合成了扇肪类物质: 1861年布特列洛夫合成了糖类 色 标志性成果:维生素:牛陕岛素紫衫酵 2
2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三节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第四节 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 第五节 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矿物→无机化合物 早期的物质分类 植物 →有机化合物 动物 有机合成物认识简史: 中国古代曾制取得到一些较纯的有机物,如: 没食子酸:3,4,5-三羟基苯甲酸,五倍子酸 (载于982年-992年) 乌头碱(载于1522年),一种二萜生物碱 甘露醇(载于1037年-1101年) 西欧:乙醚,硝酸乙酯,氯乙烷等(16世纪后期) (1)从有机体内提取有机物 (1773 –1805) 酒石酸、尿酸、乳酸等 “生命力”学说 (2) 由提取进入到提取合成并举的时代 ( 1806 –1828 –1848 ) 1828年 F.Wohler:合成尿素 ——从无机物合成得到有机物 1845年 德国化学家柯尔伯合成醋酸 1854年 伯赛罗合成油脂 NH4CNO H2NCNH2 △ O (3) 进入合成时代 (1850 –1900 –2008) 1854年 M. Berthelot 合成了脂肪类物质; 1861年 布特列洛夫 合成了糖类 标志性成果:维生素B12 牛胰岛素 紫杉醇 在1965年9月17日我国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1982 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 这些场景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白色污染